下等人順勢,中等人借勢,上等人.......

下等人順勢,中等人借勢,上等人.......

作者:國學生活·蓁蓁

智者造勢而謀,能者順勢而為,明者因勢而變。

《道德經》裡說:“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

道生萬物,德育萬物,然萬物得以生長,皆因順應自然發展的趨勢。

勢之所在,天地聖賢不能違逆。

人生若想天遂人願,唯有眼中見勢,心中存勢,懂得用勢,方得圓滿。【微信公號:國學生活】

下等人順勢,中等人借勢,上等人.......

智者造勢而謀

王陽明說:“做人要懂得造勢。”

萬物皆有勢,有的顯於表面,有的藏於肌理,有的生於智者的多謀善斷。

真正厲害的人,總能洞見常人所不能察覺之勢,造勢而謀,化平凡為神奇。

清代商人胡雪巖在錢莊當學徒時,看到有位青年想投河自盡,便前去搭救。

將這位青年獲救後,得知其名為王有齡,父親任雲南知府時,被人誣陷,流落浙江。

其父用畢生積蓄,為他捐了鹽大使的虛職,但需300兩銀子補缺,王有齡身無分文,便想投河自盡,了此殘生。

胡雪巖聽聞,料定此人絕非等閒之輩,於是用一年時間,籌集了300兩給他補缺。

王有齡赴任後,將胡雪巖引薦給欽差何大人。胡雪巖從何大人處得知朝廷缺糧,便將十萬斤存糧運往北京,解決了京師的糧荒,得到了朝廷的嘉獎。

就這樣,胡雪巖憑藉敏銳的洞察力,為自己鋪設了一條通商之路。

後來,他開設錢莊,給浙江省官員的家眷們免費存蓄20兩。兩江督軍潘臺貴的太太知道後,極為讚賞,主動在錢莊存蓄數百兩,其他官太太聽聞紛紛效仿,錢莊因此越做越大。

王有齡逝世後,官職由左宗棠接任。當時,左宗棠的軍隊糧餉匱乏,胡雪巖看準時機,向左宗棠提供了十萬石糧食,得到了左宗棠的賞識。

其後,在左宗棠平定西北的戰事中,胡雪巖從中大賺特賺,很快成為全國赫赫有名的大商人,也是歷史上唯一一位紅頂商人。

胡雪巖可謂是造勢高手,他依靠卓越的判斷力,在盤根錯節的人情往來中,為自己一步步搭建人勢,使其經商之路如有神助。

鬼谷子說:“人分三等,下等人順勢,中等人借勢,上等人造勢。”

有能力的人,順勢而為,有謀略的人,借勢而上,有智慧的人,造勢而謀。

善於造勢的人,多喜謀篇佈局。譬如下棋,有的人穩打穩紮,執著於眼前的一兵一卒,而有的人深謀遠慮,懂得為將來的局勢牽線搭橋。

生活中亦是如此。有些人安於現狀,隨波逐流,有些人遇到困難,繞道而行,而智慧的人,擅於在紛繁複雜的境況中,理清頭緒,另闢蹊徑。

真正厲害的人,心存山河,胸有丘壑,他們站得高,看得遠,逢山開路,遇水架橋,能將天地萬物籠於麾下。

下等人順勢,中等人借勢,上等人.......

能者順勢而為

古時齊國有一句俗語:“雖有智慧,不如乘勢;雖有鎡基,不如待時。”

即使足智多謀,聰慧過人,不如順勢而為,如此便會事半功倍;即使擁有得力的農具,不如等待時機,應季播種。

擁有聰慧的頭腦,不難得,難得的是,懂得把握時機,順應天時。

商朝後期,紂王連年發動戰爭,濫施酷刑,殘害忠良,過著荒淫無道的生活。

公元前1069年,周武王與八百路諸侯在孟津會師,欲討伐紂王。

姜子牙得知後,勸阻周武王:“目前商紂實力尚存,伐紂時機未到,不適合舉兵。”

周武王聽從了姜子牙的建議,班師回朝,厲兵秣馬,蟄伏待發。

公元前1066年,紂王內憂外患,眾叛親離,此時,姜子牙向周武王進言:“天與不取,反受其咎;時至不行,反受其殃”。

示意周武王,討伐殷商的條件已經成熟,天時地利人和齊聚,若此時不順勢而為,便有違天意。

周武王得知便召令諸侯,誓師伐紂。

出兵時,紂王外出征戰,朝歌兵力匱乏,周武王不費吹灰之力,便攻入朝歌,推翻了商王朝。

宋朝將領崔瀚曾說:“所當乘者勢也,不可失者時也。”

有能力的人,會趁勢採取行動,不會等待時機流逝。

真正的高手,懂得辯勢,然後伺機而動,生活中同樣需要順勢而為的智慧,遇到艱難險阻,與其傾盡所能,以力抗力,不如等待時機,用四兩,撥千斤,取得奇效。

下等人順勢,中等人借勢,上等人.......

下等人順勢,中等人借勢,上等人.......

明者因勢而變

《鹽鐵論》裡有句名言: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

聰明的人會根據形勢的變化,而改變策略;有學識的人會隨著事情的進展,而調整方向。

范蠡就是這樣一位懂得因勢而變的明者。

范蠡輔佐越王勾踐數年,屬於股肱之臣。在勾踐一雪前恥,稱霸諸侯之時,范蠡卻堅持辭官歸隱。

外人只道是范蠡顧念兒女私情,攜妻泛舟五湖,殊不知,他早已明察秋毫:“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勾踐失勢時,需要良將相伴,范蠡選擇與之共患難;勾踐得勢時,需要對往事三緘其口,范蠡選擇飄然離去。

正因他對形勢的精準判斷,才得以虎口脫險,而與他一同輔佐勾踐的文種,卻因流連功名利祿,最終被賜死。

日後,范蠡在齊國隱姓埋名,在海邊結廬而居,戮力勞作,兼營商業,沒幾年便積累千萬家產,成為當地鉅富。

但范蠡不貪慕虛榮,致富後仗義疏財,造福鄉里,受到百姓擁戴。

不久,齊王得知他的美名,極為讚賞,將他請到國都,拜為相國。

范蠡喟嘆:“居家只致千金,居官則至卿相,布衣之極也。久受尊名,不祥。”

家有千金,官至卿相,對一個百姓而言已是極致,若是長期居於盛名之下,恐難長久。

於是,他在齊國做了三年相國,便再次辭官,散盡家財,悄然離去。

康有為曾說:“變或可存,不變則削。”

世間萬物莫不在變化當中,固守不變,則可能走向衰亡,隨勢而變,才有長存的希望。

人生亦是如此,風雲際會,瞬息萬變,若一味憑藉往日經驗判斷,不因勢而變,難免會馬失前蹄,徒留遺憾。

人至中年,餘生寶貴,做人做事需學會審時度勢,依據變化,調整目標,矯正策略,方能立於不敗之地。

下等人順勢,中等人借勢,上等人.......

《孫子兵法》裡說:“故善戰者,求之於勢。”

善於指揮打仗的將帥,都懂得創造、依靠和運用有利於自己取勝的形勢。

生活中,勢無處不在: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此為山勢;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此為風勢;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此為水勢;

“一身轉戰三千里,一劍曾擋百萬師”,此為人勢。

人生百年,彈指一揮間,若不懂得借勢用勢,只一味逞匹夫之勇,行莽撞之舉,恐錯失良機,終將意難平。

智者造勢而謀,能者順勢而為,明者因勢而變,做人,先懂勢,後用勢,方能成就大事!

同意的點個在看,請您轉發分享給身邊的朋友,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TAG: 胡雪巖范蠡造勢周武王順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