弼亮四世的能臣畢公高:輔佐4代君王,可惜未能成為“周初四聖”

弼亮四世的能臣畢公高:輔佐4代君王,可惜未能成為“周初四聖”

西周是上古三代之一,也是奴隸社會最後一個朝代。這個朝代留下來的歷史資料很少,武王伐紂這件事情因為《封神演義》的改變,而在民間有了很廣大的影響。

周武王建立周朝後,沒多久就因病去世。為免主少國疑,周武王臨終前讓他的弟弟魯周公姬旦攝政。周公認為自己一個人的能力不夠,而命自己的弟弟也參與國政。

這就是著名的“周初四聖”。那麼周初四聖都有誰呢?經後世的學者們評選將周公、太公、召公和尹佚合稱為周初四聖。這個評選結果來自《禮記》。

雖然《禮記》用了詳細的論據論證了這四人為什麼可以成為輔政忠臣,但是有一個人沒被評選上就很意外,他就是畢公。

弼亮四世的能臣畢公高:輔佐4代君王,可惜未能成為“周初四聖”

一、畢公何人?

畢公和周公、召公一樣都是周武王的弟弟。畢公的名字叫高,也叫姬高。他是周文王的第十五個兒子,因為當時武王分封功臣的時候把他分封在畢地,所以他也叫畢公高。

畢公是周朝康王時期的兩大輔臣之一。在《尚書·畢命》裡,詳細讚揚了周康王和畢公的事情。但是在那篇文章裡,畢公只是為了襯托康王而出現的。

從古史的記載,可以看到畢公的蛛絲馬跡,以及他不為人知的智慧。畢公高出生於陝西的岐山,他出生的時候周文王姬昌已經四十有餘。

文王中年得子,大喜過望,對這個幼子特別喜歡。給他起名為高,希望他在為人處世方面處處高人一籌。在畢公高5歲的時候,文王把自己的重臣散宜生和呂尚派給他,教他讀書寫字。

弼亮四世的能臣畢公高:輔佐4代君王,可惜未能成為“周初四聖”

而周文王本人教他騎馬駕車,那個時候的馬車,無異於現在的勞斯萊斯。周文王對自己這個小兒子付出了很多的心血,給了他很高的期望,希望他可以文武雙全,將來好好建設自己的家鄉。

後來殷商的費仲、尤渾說周文王姬昌在岐山偷偷練兵有圖謀大商之意,紂王趕緊派人把文王押來朝歌問罪。還好有好友黃飛虎搭救,文王才能免死罪。但是死罪可免,活罪難逃。

紂王把文王囚禁在羑里,讓他沒辦法對岐山的臣民發號施令。但紂王還是不放心,害怕他的下面的人來搭救文王,於是殺了文王的長子伯邑考。

結果徹底激起了岐山人民的怒意,無緣無故囚禁大王,殺害王子怎麼行?於是他的二哥姬發起兵反商,在太公姜尚和大夫散宜生的出謀劃策下,其他封國的諸侯也一起起兵反商,商紂王眾叛親離。

弼亮四世的能臣畢公高:輔佐4代君王,可惜未能成為“周初四聖”

周武王十一年,周武王在牧野之戰打敗殷商的軍隊。商紂王無力迴天,登上宮裡的高樓自焚而死,商朝滅亡。次日,畢公高和他的哥哥們周公旦、召公奭等和周武王進入朝歌,在殷商的宗廟裡祭祀天地。

周武王建立周朝,史稱西周。姬高也因有功被封在畢地(今咸陽),建立起畢國,所以後世稱他為畢公高。也許是武王特別喜歡自己的這個弟弟,把他封在了離王畿近的地方,這樣他可以享受很多的其他偏僻地區沒有的權益。

弼亮四世的能臣畢公高:輔佐4代君王,可惜未能成為“周初四聖”

周武王去世後,他的兒子姬誦繼位,這就是周成王。在成王執政期間,畢公也上書過很多對治理國家很有用的意見。就這一點來說,畢公是龍子鳳孫,又是開國忠臣,為什麼四聖他會輸給尹佚?這就很離譜。

二、

弼亮四世

周成王臨終前,知道自己的兒子姬釗沒有出息,擔心天下交到他手裡會完蛋。但是周公已經去世,只能把自己的兒子託付給自己的叔叔召公和畢公。

周成王死後,畢公和召公帶著諸侯來和康王祭拜周朝宗廟。反覆跟康王講自己爺爺和父親的故事。告誡他周朝江山得來不容易,大王要勤儉節約,戒驕戒躁,靠著自己的仁義來治理好這個天下。

弼亮四世的能臣畢公高:輔佐4代君王,可惜未能成為“周初四聖”

召公死後,畢公繼續輔佐康王。成王和康王在位期間,天下太平近半個世紀,史稱“成康之治”。周康王十二年,周康王把自己的首都裡的部分人民移民到畢公的封地,作為周王都鎬京的屏障,並寫下文章來讚揚畢公。

按理來說,畢公跟過周文王,跟過周武王,又在成王和康王在位期間都是顧命大臣,他排個周初四聖應該沒啥問題?可是周初四聖裡卻沒有他。

不過,雖然他不在周初四聖裡,但他卻獲得了更高的讚譽。他在快要退休的時候,康王當著群臣的面說他“弼亮四世”,居功甚偉,不愧是文王的後裔。所謂弼亮四世就是文、武、成、康。

弼亮四世的能臣畢公高:輔佐4代君王,可惜未能成為“周初四聖”

因為史書並沒有記載他是在康王時期去世的。他很有可能活到了周昭王時期,那就是五世。雖然太公和召公也經歷過四世,可是康王並沒有給他們這樣的讚譽。可見在康王眼裡,畢公高的地位是當時無人能及的。

所以他獨立出道,不參與男團不是更顯得厲害嗎?在後世流傳的各種史冊中,畢公的出身和死亡年份都是個謎,但畢公受任洛邑市長這件事,尚書》以及《竹書紀年》都是寫得清清楚楚,可見康王十分依仗畢公。

三、生死成謎

弼亮四世的能臣畢公高:輔佐4代君王,可惜未能成為“周初四聖”

《竹書紀年》中曾把康王在位期間離世的大臣都一一列了出來,如果畢公在那個時間點去世了,這麼大的事情不可能一點記載都沒有。

所以可以大膽猜測,畢公活到了周昭王即位後。但是昭王是一位品德極差的天子,對這個老頭並不感冒。所以畢公若真於昭王時離世,史官並沒有記載下來也可以理解。

那麼既然他活到了昭王時期,為何沒有康王臨終之前託孤的記載呢?

當時畢公已經主管洛陽,洛陽離開他就不能更好地發展。如果把畢公召回鎬京,那洛陽萬一出了亂子也沒人能負責。

再加上畢公經歷了四世,年紀已經很大。讓他長路漫漫回來,萬一路上出點差錯,那康王估計也沒法去見列祖列宗了。如此還不如就讓他在洛陽安享天年。

弼亮四世的能臣畢公高:輔佐4代君王,可惜未能成為“周初四聖”

周昭王時期,年邁的畢公高安詳去世。他的兒子承襲了他的爵位,後世有很多姓氏都來自畢公高,比如王姓、畢姓、魏姓、馮姓和潘姓。

結語

畢公高一生為了國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和太公、召公以及周公同樣偉大。雖然沒有被列入“周初四聖”。但是康王一句“弼亮四世”就是對這位年邁的王族後人最高的嘉獎。

TAG: 畢公康王畢公高周武王文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