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女怕午時生,男怕子夜臨”,有什麼依據?現在還適用嗎?

“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這句歌詞唱出了多少人的辛酸苦辣,也激勵了許多人前進的腳步。是啊,人生有許多事情是註定的,三分註定中就包括人的出生和死亡。尤其是出生,更是無法選擇。比如有人生在帝王家,有人到死都不知道自己的親生父母是誰。

不過對於“生”的註定,古人卻非常喜歡研究,總希望可以從人出生時的時間、地點乃至天氣異象等方面尋找出一個規律來。

比如南北朝時期的文學家劉義慶,他一生致力於收集古代名士的名言和軼事,最終寫下了一本曠世之作《世說新語》。

在他的這部著作中,就收錄了一句俗語,“女怕午時生,男怕子夜臨”。這句俗語一度成為古代玄學名士斷人、識人的基本準則,流傳極廣泛,甚至至今仍在許多地方流行。

俗語:“女怕午時生,男怕子夜臨”,有什麼依據?現在還適用嗎?

女怕午時生

但凡俗語能夠長久流傳的,都有一定的道理可循。比如“八字沒一撇”、“笨鳥先飛”等俗語,都是一種意思的表達。那麼這句關於人的出生時間的俗語有什麼道理?又有何依據呢?

初看此俗語的時候不免覺得奇怪。古代講究男權,許多俗語和詞語大多都是男在前,女在後。

比如“男怕軟心,女怕狠心” 、“男要四海,女要賢惠”、“男修路,女修肚”

等等都是如此。可這句俗語卻破天荒地先說女性,後說男性。

之所以有這樣的安排,書中的解釋是按照時間排序。

俗語:“女怕午時生,男怕子夜臨”,有什麼依據?現在還適用嗎?

午時,也就是如今的中午12點前後。現代人或許沒什麼感覺,最多就是覺得這個時間比較熱。

可古人卻認為“日光平午見,霧氣半天蒸”

,午時是一天陽氣最盛,陰氣最低的時刻,所以古代斬首罪犯,都選擇這個時間,為的就是可以驅散罪犯的魂魄。

那麼為何午時怕生女兒呢?有何根據呢?

古人崇尚“男為陽,女為陰”的說法。

若是午時生一個女孩子出來,也就代表這個女孩會吸收太重的陽氣,就很容易夭折。

母親十月懷胎,不論男女都是自己的心頭肉。遇到這種情況,古人往往會將女孩關在家中,儘可能地減少白天的戶外活動,想借此來淡化和去除女孩身上過重的陽氣。

俗語:“女怕午時生,男怕子夜臨”,有什麼依據?現在還適用嗎?

然而不幸的是,即便如此,還是有許多女孩夭折,而這也就讓古人對這句俗語深信不疑。

但用現代的科學來解釋,孩子出生的時間並不會影響身體的健康。相反,若一直將孩子處於昏暗的環境,不見太陽,不見風,這恰恰不利於幼兒的健康,很容易造成各種疾病的發生。由此也可以斷定,古代那些午時出生的女孩後來夭折,基本都是被父母間接“害死的”。

俗語:“女怕午時生,男怕子夜臨”,有什麼依據?現在還適用嗎?

男怕子夜臨

正如前面所說,“男為陽”,古代的男孩若生在午時,那麼一家人則會高興得像過年一樣,似乎眼前尚在襁褓的嬰兒,將來一定可以出將入相。

但若生在之夜,那一家人如同墜入冰窟一般,不知如何是好,有的甚至只能祈求上天的保佑。

為何古人怕男孩生在子夜?這又有什麼根據?

其實理解起來很簡單。古人執著於生兒子,不僅有延續香火的目的,更希望兒子將來可以出人頭地,成就一番事業。

不過縱觀古今,但凡能夠功成名就的男兒,都是英雄豪氣,英氣十足。

俗語:“女怕午時生,男怕子夜臨”,有什麼依據?現在還適用嗎?

而子夜生下來的男兒,吸收了太多的陰氣,所以這個男孩長大後要麼就是唯唯諾諾,要麼就是奸詐小人,不夠坦蕩,鮮有能成作為的。

遠的不說,就說近代的一些著名人物,比如張學良、康有為、吳佩孚等,這些人多少都有一些爭議,做事確實也不夠坦蕩。尤其是康有為,

嘴上堅決支援和提倡“一夫一妻”,可自己卻三妻四妾娶個不停,其中還有不少外國女子。

為了避免男孩的這些缺點,古人就對這樣的孩子格外照顧,不許他們和其他孩子起衝突,不許他們和女孩一起玩,甚至結婚都要找陽氣重的女孩,希望達到互補的效果。

俗語:“女怕午時生,男怕子夜臨”,有什麼依據?現在還適用嗎?

可奇怪的是,古人越是這麼做,男孩長大後越是狹隘和小氣,性格上也相對懦弱,沒有男子氣概。

對此,現代的教育家也給出瞭解釋。

男孩的性格形成和幼年時的玩耍有很大的關係,幼年時怎麼玩耍,和誰玩耍,以及出現問題後家長如何教育有很大的關係。

這些男孩不能和正常的男孩一樣爬樹打鳥,也不能和女孩玩耍,這對性格的形成具有巨大的隱患。因此這類男孩日後才會變得懦弱,不善交際,而且對女性的渴望比正常男孩更強。

俗語:“女怕午時生,男怕子夜臨”,有什麼依據?現在還適用嗎?

鑑與不鑑

不得不說,俗語的流傳雖然有一定的根據,但並非所有的俗語都合理和適用。就說這句俗語,讓許多本來正常的孩子,要麼夭折,要麼性格不健康。這是古代的悲劇,也是今人的鳴鐘。

都說“史可明鑑”,但在借鑑和學習之前,一定要結合科學理論的基礎,不然很可能會犯下大錯。

參考資料:《世說新語》

TAG: 俗語男孩午時古人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