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太極圖說》:周敦頤《太極圖說》,周敦頤的《太極圖說》

太極圖說

周敦頤(北宋)

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陽變陰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氣順布,四時行焉。五行一陰陽也,陰陽一太極也,太極本無極也。

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無極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氣交感,化生萬物。萬物生生而變化無窮焉。

唯人也得其秀而最靈。形既生矣,神發知矣。五性感動而善惡分,萬事出矣。聖人定之以中正仁義而主靜,立人極焉。

故聖人“與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時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兇。故曰:“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又曰:“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大哉易也,斯其至矣!

神意通達說:《太極圖說》在理學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在此之前,儒家雖有易經,但是易經沒有提出太極、陰陽的概念。《易傳》裡首提“一陰一陽之謂道”的說法。一般認為《易傳》是受黃老思想影響的著作。周敦頤寫的這篇太極圖說,是對於他提供的一幅太極圖的闡發。一般認為這幅圖是他在治學過程中繼承於道教人士,被認為是陳摶所授。這幅圖在理學史上大大有名,圍繞著這幅圖的分歧,有著名的“鵝湖之辯”。

下面就是這幅太極圖:

【文化】《太極圖說》:周敦頤《太極圖說》,周敦頤的《太極圖說》

對照這幅圖,看原文,註釋以藍色字在括號內標出,補字以紅色字標出:

原文:

太極圖說

周敦頤(北宋)

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陽變陰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氣順布,四時行焉。五行一陰陽也,陰陽一太極也,太極本無極也。(無極與太極的關係,用詞容易產生歧義,導致了陸九淵與朱熹的辯論。陸子認為太極就到頭了,再說無極,無異於頭上安頭,多此一舉。而朱子認為無極才是源頭,但只是主靜,要化生萬物,就必須有太極。這兩者有什麼區別嗎?大大的有,一個是得道後的體悟,一個只是理論推演。各自成體系,卻沒有交集,所以誰也說服不了誰。陸九淵說的話,朱熹聽得格格不入,而陸子又不順著朱子的思維模式說,最後不了了之,意見各自保留。)

五行之生也,各一(一貫)其性(無極)。無極之真,二五(陰陽五行)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氣交感,化生萬物。萬物生生而變化無窮焉。(既是宇宙的生成過程,也是人修道的過程。)

唯人也得其秀而最靈。形既生矣,神發知矣。五性感動而善惡分(起心動念),萬事出矣。聖人定之以中正仁義而主靜,立人極焉。(人極合於無極,是謂天人合一。)

故聖人“與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時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天人合一),君子修之(則)吉,小人悖之(則)兇。故曰:“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又曰:“原(溯源)始反(返回)終,故知死生之說。”(此是易經中的話。知始終,即知道從天到地最終到人的過程,則知死生。因為它們的道理相同,都是不斷的迴圈往復。)大哉易(易之道)也,斯其至(圓滿、極致)矣!

神意通達說,這篇名作雖然只有200多字,但是因為它說出了宇宙化生和道家修道的整個過程,將天人合一思想深入具體地落到實處,文中所用概念皆有實指,可以在人身上落實。在此之前,儒家沒有這麼深的哲理性的理念,只是倫理理念。所以,文章雖短,但對於宋明理學(包括陽明心學)卻是綱領性的、框架性的、奠基性的。這是它的意義所在。

TAG: 無極太極太極圖之道化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