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版本《揭陽縣誌》中的揭陽古八景圖

明洪武年間,邑令蔡善首記揭陽榕城八景為:兩溪明月、雙峰晚鐘、譙樓曉角、黃岐夕翠、玉窖喬榕、南浦漁歌、釣鰲仙蹟、紫陌春睛。以下是清劉業勤版《揭陽縣誌》中的揭陽古八景圖。

清朝版本《揭陽縣誌》中的揭陽古八景圖

紫陌山亦名鳥木山或筆架山,在榕城南面五里許,與仙橋山隔河相對,山高五十米。昔時山上遍植桃李,山坡有僧寺、書軒。每當春晴,山明水秀,桃李吐豔,景色迷人。黃岐山在榕城東北八里,以山土色黃且多歧道,故名。

清朝版本《揭陽縣誌》中的揭陽古八景圖

南浦,在揭陽的文明史上,曾經是一道靚麗的風景,擁有華麗的歲月,神妙的氣韻,皎潔的風采。時光悠悠,江水滔滔,人生無窮己,昔日的“南浦漁歌”,今已難覓其芳蹤。南浦的詩意盎然變成了一種空靈的形態了。釣鰲橋,今稱吊橋。據清《一統志》記載:城西二里為南北二河之襟帶,當春湖逐浪,舟楫過往,似箭離弦。

清朝版本《揭陽縣誌》中的揭陽古八景圖

玉窖即北窖橋。初建於宋末,明代修城時,改建為三孔石拱橋,並設開關,形成水上城門。清又改建成單孔拱橋。譙樓原在縣衙前院,用以擊鼓報更及吹角司晨,明代天啟元年(一六二一年)建進賢門之後,改移於進賢門城樓。

清朝版本《揭陽縣誌》中的揭陽古八景圖

雙峰寺舊址在磐溪都之雙山,宋紹興十年,僧人法山所建立。後移於榕城之馬山巷。雙溪明月一景,在炮臺鎮東面,榕江南、北河合流出海處。

TAG: 榕城南浦揭陽玉窖漁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