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動情傷離別——送別詩鑑賞

古往今來,許多文人墨客對於離別總是歌吟不絕。

古時候由於交通不便,通訊極不發達,親人朋友之間往往一別數載難以相見,所以古人特別看重離別。離別之際,人們往往設酒餞別,折柳相送,有時還要吟詩話別,因此離情別緒就成為古代文人吟詠的一個永恆的主題。

今天讓我們跟隨葛老師的課堂一起深入瞭解一些送別詩,去體會古人的離愁別緒。

何為“送別詩”

最是動情傷離別——送別詩鑑賞

送別詩,是抒發詩人離別之情的漢族詩歌。著名的代表人物有李白、王維、王昌齡等。送別詩抒寫離別情緒,是分離時迸發的情感火花。要把這種情感火花表達出來,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清代著名詩人袁枚對此深有體會:“凡作詩,寫景易,言情難。何也?景從外來,目之所觸,留心便得;情從心出,非有一種芬芳悱惻之懷,便不能哀感頑豔。“此段話把情和景截然分開說得不確,但就”言情難“而言,還是有道理的。送別詩要想”感動激發人意“,必須採用一些手法來”言情“。

送別詩分類

最是動情傷離別——送別詩鑑賞

送別詩,有送詩和別詩之分;按送別物件:分為與親人、與朋友(文人或戰士)、與愛人的送別;送別的原因又分為:赴考、出使、遷謫、征戍,鄉旅,歸隱。

在唐代,詩歌不僅只限於傳情言志,在入仕之途上,擴大了送別詩創作的規模。而在送別場合賦詩,往往規定字數、用韻、形式、內容,有時還特地推舉“擅場”。

詩與音樂的結合也使唐代送別詩歌走向繁榮。王維的七絕《送元二使安西》原來是一首普通的送別詩,被譜成“陽關三疊”(或謂《渭城曲》、《陽關曲》),遂廣泛傳唱,這首歌后來幾乎成為唐人的送別時的必唱之曲。詩憑樂傳誦人口。

送別詩詩題特點

最是動情傷離別——送別詩鑑賞

1、送詩:詩題往往是“送XX(多寫姓名,也有官職加人名,歸某地)”

例如: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李白的《送友人入蜀》、《白雪歌送友人》等

2、別詩:詩題往往是“留別XX/贈XX”

例如:

李白《渡荊門送別》、《夢遊天姥吟留別》、《贈汪倫》等

送別詩常見意象

最是動情傷離別——送別詩鑑賞

1、送別場所:南浦(渡口)、長亭,灞陵

(1)南浦

南浦是水邊送別的場所,雖然送別並非只在南浦,但由於長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經成為水邊送別之地的代名詞。

例如詩句中:

送君南浦淚如絲,君向東州使我悲——王維《送別》

南浦悽悽別,西風嫋嫋秋——白居易《南浦別》

(2)長亭

長亭是指古代驛道旁邊的亭子,十里一長亭,五里一短亭,送別親朋好友往往在亭中設酒踐行。

例如:

“聽得道一聲去也送了金釧,遙望見十里長亭減了玉肌”——王實甫《西廂記》

(3)灞陵

西安灞陵橋的兩邊長滿垂柳,而灞陵橋是首都的門戶,這裡是送別的地方,在灞陵橋折柳送別能表達傷離別的情感。

例如:

李白《憶秦娥》

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

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

樂遊原上清秋節,咸陽古道音塵絕。

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陵闕。

最是動情傷離別——送別詩鑑賞

2、送別習俗:折柳、飲酒、唱歌

(1)折柳(“柳”和“留”諧音,折柳"一詞寓含"惜別懷遠"之意)

楊柳岸,曉風殘月——柳永《雨霖鈴》

報行人休盡折,半留相送半留君——李商隱《離亭賦得折楊柳》

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李白《春夜洛城聞笛》

(2)飲酒

《送元二使安西》——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友人即將要去邊疆赴任,王維來送別友人。早晨的一場春雨沾溼了輕塵,客舍旁的柳樹也被洗刷一新。

面對朋友的離去,王維說:我們再飲一杯酒吧,出了陽關,就再也見不到我這老朋友了。一杯酒中,蘊含著詩人深沉的情感。

(3)唱歌

《贈汪倫》——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李白寫詩一向恢弘大氣,想象力豐富,擅於運用典故,可這首詩卻十分清新。詩中直直地寫汪倫來送別自己的情景。語言質樸,感情真摯。

後兩句形容汪倫對自己的情誼時,運用桃潭水的深來對比汪倫情意的深厚,化有形為無形,空靈而有餘味,自然而又情真。

3、送別環境

:流水、青山、秋、陽關、古道、夕陽、西風、月、芳草、浮萍、楊花、孤蓬、寒蟬、杜鵑、鴻雁……

最是動情傷離別——送別詩鑑賞

送別詩常見情感

1、表達依依惜別的不捨與傷感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李白與孟浩然交情匪淺,他曾寫下“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的詩句。雖然孟浩然長李白十二歲,可這不併妨礙他們結為忘年之交。得知孟浩然要去廣陵,李白親來送行。

當孟浩然的小舟遠去,李白望著浩渺的長江,久久沒有回過神來。

2、表達對友人的安慰與勉勵

《別董大二首·其一》

唐·高適

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六翮飄颻私自憐,一離京洛十餘年。

丈夫貧踐應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

高適送別董大時,正是冬天,大雪紛飛。寒冷的天氣並沒有讓離別更加憂愁,高適反而安慰朋友:不要擔心前路茫茫沒有知己,普天之下哪個不認識你呢?

離別多是悲傷的,但高適卻以開朗的胸襟,豪邁的語調把臨別贈言說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離別時多是悲傷的,但王勃卻是豪興的。他說“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只要在世上還有你這個知己,縱使遠在天涯也如近在比鄰。

只要兩個朋友的心在一起,即使遠隔千山萬水,也像在你身邊一樣。如此,樂觀豁達,真叫人欣賞。

3、表明自己的心志,心情,心態

《芙蓉樓送辛漸》

唐·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這首詩是王昌齡被貶後所作,王昌齡和朋友辛漸相聚後又再次分離。冷雨灑滿江天的夜晚,天明送走好友後,只留下楚山的孤影。這孤影就如同寫詩人自己此時孤寂的心情。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是傳誦的名句,詩人從清澈無瑕、澄空見底的玉壺中捧出一顆晶亮純潔的冰心以告慰友人,這就比任何不捨的言辭都更能表達他對洛陽親友的深情。

4、表達對前途艱險的擔憂

《送杜十四之江南》

唐·孟浩然

荊吳相接水為鄉,君去春江正淼茫。

日暮征帆何處泊,天涯一望斷人腸。

孟浩然友人杜晃要離開荊地到東吳,孟浩然為友人杜晃送行而寫下此首送別詩。

此詩從寫景入筆,透過淼茫春江與孤舟一葉的強烈對照,發出深情一問,對朋友的關切和依戀在這一問中表達得淋漓盡致。詩人遙望漸行漸遠的行舟,送行者放眼天涯,極視無見,不禁情如春江,洶湧澎湃。

此詩最後一句前三句已將此情孕育充分,結句點破,恰如水庫開閘,感情的洪流一湧而出,源源不斷。若無前三句的蓄勢,就達不到這樣持久動人的效果。

5、盼遊子早歸

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送別》無名氏

明年春草綠,王孫歸不歸?——王維《山中相送》

6、表達各向天涯的愁緒與思念

《淮上與友人別》

唐·鄭谷

揚子江頭楊柳春,楊花愁殺渡江人。

數聲風笛離亭晚,君向瀟湘我向秦。

詩人與友人在揚州(淮上)分手,於是寫下了這首詩。兩人即將各奔西東,友人渡江南往瀟湘(今湖南一帶),自己則北向長安。

一句“君向瀟湘我向秦”將兩個人分道揚鑣、各自遠去的感覺寫了出來,令人感傷。

7、抒發對人生的感慨

《暮春滻水送別》

唐·韓琮

綠暗紅稀出鳳城,暮雲樓閣古今情。

行人莫聽宮前水,流盡年光是此聲。

韓琮此詩斷然避開古已有之且漸成模式的豪情、悲情二途,從所有離愁別恨中提煉出送別時的共有情態。

以色彩的暗淡和數量的孤單,來映襯送別之際主客同有的惆悵之情。

名篇鑑賞

01

最是動情傷離別——送別詩鑑賞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李白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鑑賞:

1.題目:

典型送別詩的題目。宣州,交代送別地點,現指安徽宣城一帶。李白的叔叔叫李雲,校書是官職。李白和叔叔相遇後設酒踐行,於是寫下這首詩。

2.內涵:

這首詩運用了起伏跌宕的筆法,一開始直抒胸中憂愁,表達對現實強烈不滿。既而又轉向萬里長空,精神一振,談古論今,以小謝自比,表露出自己“欲上青天攬明月”的遠大抱負。全詩大起大落,一波三折,通篇在悲憤之中又貫穿著一種慷慨豪邁的激情,顯出詩人雄壯豪放的氣概。

02

最是動情傷離別——送別詩鑑賞

賦得古原草送別

[唐] 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鑑賞:

古原上的野草亂生亂長,每年春來茂盛秋來枯黃。兩個“一”字復疊,形成詠歎,又寫出一種生生不已的情味,三、四句就水到渠成了。

任憑野火焚燒不盡不滅,春風一吹依舊蓬勃生長。這是“枯榮”二字的發展,由概念一變而為形象的畫面。古原草的特性就是具有頑強的生命力,“春風吹又生”,語言樸實有力,“又生”二字下語三分而含意十分。

遠處芳草掩沒古老驛道,延至荒城一片翠綠清朗。作者並非為寫“古原”而寫古原,同時又安排一個送別的典型環境。說的是看見萋萋芳草而懷思行遊未歸的人。而這裡卻變其意而用之,寫的是看見萋萋芳草而增送別的愁情。

春綠草長又送遊子遠去,萋萋亂草可比滿腹離傷。詩到此點明“送別”,結清題意,關合全篇,“古原”、“草”、“送別”打成一片,意境極渾成。

END

TAG: 送別李白南浦孟浩然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