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界百龍天梯 歷經的四關“生死錘鍊”

有人說,如果你來張家界,沒乘坐過百龍天梯,那此行將是不完整的。張家界百龍天梯坐落於武陵源核心風景區袁家界。垂直高差達335米、執行高度326米、執行速度5。25米/秒的百龍天梯,依山垂直建造在峭壁上。以“世界最高戶外觀光電梯”的榮譽被載入吉尼斯世界紀錄。它是張家界人工建築的代表,更是遊客們熱衷打卡的網紅勝地。每年旅遊高峰期日接待量數萬,安全執行17年來,共計接待遊客超5000萬。僅2019年上半年接待遊客近300萬人次。至發稿時止,仍保持著安全執行零事故的紀錄。

它的建造是世界首例,即使追隨者無數,但始終無法改變它是世界上執行最高、速度最快、承載量最大的戶外觀光電梯的事實。然而,寶劍鋒從磨礪出。百龍天梯在建造過程中,經歷過四關生死錘鍊,才得以屹立於十萬大山間。

張家界百龍天梯 歷經的四關“生死錘鍊”

勘探、選標困難重重

張家界獨特的砂岩地貌是前期勘探工作的一大難點。在百龍天梯開工前,就多次組織專業人員對張家界的地勢地貌進行勘測規劃。期間利用測繪、地球物理勘探、鑽探、樣測試、地質遙感等地質勘查方法,對張家界武陵源的岩石、地層構造、地下水、地貌等地質情況進行調查研究工作。還拍攝了航天圖,對專案所涉及的地形地勢、環境保護等各方面進行全方位的勘探。據瞭解,僅僅是勘探這一項,就耗資3000多萬元。

艱難的勘探工作結束並與政府簽約之後,因為施工難度大,導致世界全部一流的電梯公司放棄。僅有的技術與資訊達標的公司,又趁勢給出許多苛刻甚至根本無法滿足的條件。又不願接受孫寅貴先生提出的技術解決方案。不得已僅留下德國朗格爾公司,不承擔任何風險的嘗試。也就是說,嘗試產生的所有費用,和失敗帶來的損失,全部由提出技術解決方案的孫寅貴先生承擔。

百龍天梯總設計師孫寅貴先生,後來在回憶中依舊感慨不已。初次跟張家界地質打交道、與政府的斡旋談判,與電梯公司的協商合作,每一項都經歷了數不清的困難。如果不是建造百龍天梯的信念足夠堅定,這個專案怕是要被扼殺在搖籃裡。

地形地勢複雜 施工難度比肩三峽工程

張家界的十萬大山是經歷了上億年的地址構造而形成的,地形十分複雜。以流水侵蝕、重力崩塌、風化等營力形成的,形成了稜角平直的高大石柱林、深切嶂谷、石牆、天生橋、方山、平臺等造型地貌。

也因此,施工期涉及到道路、橋樑、隧道、豎井、巨型鋼架、鋼樑、錨杆、卯索等等,涉及內容之多絲毫不遜色三峽工程。因為百龍天梯是垂直施工,垂直連續有10個工作面。為了安全,在巖壁上打了4000多根錨杆,錨杆之間用鋼筋焊接噴漿,形成了170米高的鋼筋混凝土牆。還加裝了30-60米長的15根卯索。經專家鑑定,即使張家界出現地形變化,別的山峰塌了,它也不會有問題。

除此之外,重達十噸的電梯轎箱又該如何運送上去呢?原本是想利用大型塔吊技術,但是後來經過論證,塔吊臂長太長無法承受10噸的重量。最後是在山底下修建了一條貨運索道,才解決了這一難題。

施工同時不能破壞大自然

施工時如何做到環保?這也是一大難題。經過多方討論研究,最終決定儘量避免大規模的炮轟,用純粹手工和機械的方式施工。且在施工後,及時投入巨資恢復被破壞的植被。

為了降低對山體的影響,百龍天梯的工程人員採用反掘方式,在山體上挖掘豎井。所以建成後的天梯,是由154米的山體內豎井和172米的貼山鋼結構井架組成。如今雖然很多遊客不瞭解這樣設計背後的良苦用心,但是他們都很享受經歷一段山體內黑暗的高速執行後,在半山腰突然光明乍現的驚喜。

驗收、運營後也是風波不斷

一番披荊斬棘後,百龍天梯終於來到驗收環節。但是按照國家電梯驗收標準,每11米高應有一個逃生門。如果按照這個標準,峭壁將被打成蜂窩,而且會造成岩層不穩定。而不建11米逃生門,就不符合國家標準。

眾所周知,標準總是落後於現實生活的。一個新產品、新技術在廣泛應用之前,是不可能有標準的。因此,新產品、新技術的研發和創新,按照業界通行的做法,在透過專家論證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允許突破原有的行業標準束縛。於是百龍天梯最終每33米設了一個逃生門,在充分聽取了專家意見,修改論證後最終透過驗收。

由於一波來自民間的輿論壓力襲來。反對者們認為,在世界自然遺產的核心景區內修建天梯無疑是“一大敗筆”,破壞了景觀的原始風貌。當時管理部門迫於輿論壓力,差一點就利用留給新產品、新技術的這一活門——“專家論證”不能代替現有的法律法規,將百龍天梯置於死地。差一點就將其拆除。

電梯運營十個月後,有更多的支持者認為,張家界獨具匠心建成了世界第一梯,更有新意。而且能為遊客節省時間體力,看更多被掩藏在深處的美景,這是造福遊客及景區管理的好事。

為此,有電視臺專門為此事搞了一次網上直播辯論。孫寅貴認為,世界自然遺產的三要素是保護、展示和遺傳後代。天梯的修建,正是對自然遺產更好的展示,對山上的基礎服務設施也是一種保護。與修路、索道、纜車相比,百龍天梯最環保,對自然的影響最少。最終,百龍天梯以76%的網友支援率贏得此次辯論。

技術與輿論都站在了百龍天梯一方,就等權威定案了。2004年元月,由工程院院士、建設部指導專家組成的專家小組,對百龍天梯進行了生死論證。結論是百龍天梯有存在的價值,它對減少遊客滯留和拆除袁家界山上旅館設施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同月,國內以反對意見為主的保護世界自然遺產專家,也對百龍天梯進行了環境評估,得出的結論是保留百龍天梯利大於弊。

風雨十幾年後,百龍天梯如今以自身的獨特性、創造性成為人們去張家界必打卡的標誌景點。就像巴黎的埃菲爾鐵塔,北京的故宮長城,即便沒去過,也必有耳聞。百龍天梯也確實將它的效益發揮得淋漓盡致,遊客們的路遊比(路程與遊覽時間)降低70%,遊客單日遊覽景點數大幅增加,體驗感及口碑不斷上漲;山間景區的食宿經營也得以控制,景區管理工作得以進一步加強。

張家界百龍天梯 歷經的四關“生死錘鍊”

百龍天梯的生死歷劫背後,不由得讓人想起一首詩: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TAG: 天梯百龍張家界遊客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