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崢嶸:陳爐山中邂逅美麗白鵑梅

週末,正值穀雨節氣,我與幾個朋友相約去陳爐鎮。

快到鎮子的路上,朋友說山上有白鵑梅正開,便向窗外望去,遠處的山上隱隱約約,一簇簇白色的花團。白鵑梅,這花名聽起來很美,我倒想看個究竟。其實我對白鵑梅並不陌生,知道當地人把它叫做龍柏花,龍柏芽是當地的一道特色美味菜,這幾年坊間盛行喝龍柏茶,據說營養價值很高,養生云云。只是真的沒有見過龍柏花開花的樣子,還有這麼好聽名字,白鵑梅……

春日裡,看慣了滿山粉色的山挑花,黃色的連翹花,紫色的丁香花,唯有此行,滿山白色的花簇讓人格外新奇。於是,大家一致放棄去鎮子的想法,去欣賞白鵑花。

薛崢嶸:陳爐山中邂逅美麗白鵑梅

下車尋路探訪,走到山口小路,不禁驚詫於這山野裡的景色了。這裡的山極不尋常,與北方低緩的黃土丘陵完全不同,眼前山石奇異,陡峭險俊,青山綠樹,放眼望去,有些像秦嶺的某一隅,滿山遍野盛開著白色的小花,若即若離的。

漸漸走近,盛開的白鵑梅盡在眼前,滿樹雪白,如雪似梅,宛若層林點雪,饒有雅趣。

眺望山野,滿山白色的花叢簡直就像拋灑的白雪,繁繁點點,似花非花,遠遠近近,高高低低,第一次見到白鵑梅,就被它的清雅素淡所折服,剎那間,那些花兒如寂寞的歌流入耳裡,滲到心裡。

山路曲曲折折,人在花叢中穿行。

綠葉枝頭,這些白色的小花傲立於晚春的柔風裡,素無豔色,清清澹澹,橫斜綻放,遲遲不謝,悄悄地潛入我的記憶中,無論在何時何地,都會想起白鵑梅的樣子,與世無爭靜靜地開放。

薛崢嶸:陳爐山中邂逅美麗白鵑梅

薛崢嶸:陳爐山中邂逅美麗白鵑梅

遇到路邊孤獨的牧羊人老馮,便問道,你一個人在這放羊?牧羊人告訴我們,就他一個人,他每天都在這裡放羊,經常從山這邊走到山那邊,又問他,這路很陡,不好走,他說沒什麼,習慣了,那表情十分淡定,超然。還說摘龍柏芽要到清明的時候來,對面山上有個六郎洞……牧羊人又下到溝邊幫同伴摘了幾束丁香……

白鵑梅臨風輕舞,在熠熠陽光裡搖曳,在春來草長時光裡生生不息,在群芳之中,質樸簡約,默默無語,卓爾不群。眼前的小徑、春草、宿鳥、花色、山野、牧羊人景象呈現出了人所未道之境界,冥契自然,閒適而又恬淡。

白花掩映於青山,色彩簡淡韻意萬千。空靈而情融,如一首簡短的抒情詩。

薛崢嶸:陳爐山中邂逅美麗白鵑梅

那些日子真是慘透了,心裡亂糟糟的,整個人徹底地精疲力竭。人生可如蟻而美如神,脫離塵俗行走山間,一直壓抑的心情才得以舒展而感到一點快意。

也許一切煩惱本來空寂,一切因果皆如夢幻,無三界可出,無菩提可求。人世間,本是大道虛曠,絕思絕慮。閒適和覺醒的人生態度和活法就是最好的活法。把對過往的煩憂,變成雲煙才是。

陶淵明的“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詩人讓我們在美景中悟出了返樸歸真的道理。飛鳥朝去夕回,山林乃其歸宿;對田園牧歌生活的精神嚮往,讓心靈迴歸自然,抱朴守真,才應該是現代人為己之歸宿。

找一個清靜的地方,給自己一個喘息的機會,看漫山遍野的花,塵世間多少繁蕪,從此不必牽掛。

薛崢嶸:陳爐山中邂逅美麗白鵑梅

回來的路上,朋友在討論為什麼只有這裡才有白鵑梅,別處卻沒有,很是奇怪,白鵑梅種的並不多。帶著這個疑惑,回去查了些資料,原來,這個花頗為耐寒耐旱,經冬不凋,很好栽植,我在想,以後有機會,一定要種些白鵑梅,與之為伴,看它碧枝翠葉,白花雪蕊,豈不快哉。

再見了,開滿山野的白鵑梅,你是仲春時的繭子花、你是北方初夏的龍柏花,你是心靈的淺淡和簡約。

薛崢嶸:陳爐山中邂逅美麗白鵑梅

薛崢嶸:陳爐山中邂逅美麗白鵑梅

薛崢嶸:陳爐山中邂逅美麗白鵑梅

薛崢嶸:陳爐山中邂逅美麗白鵑梅

薛崢嶸:陳爐山中邂逅美麗白鵑梅

薛崢嶸:陳爐山中邂逅美麗白鵑梅

注:白鵑梅又名繭子花、九活頭、金瓜果、龍柏芽等,是薔薇科白鵑梅屬灌木。秦嶺,東北,河南、江西、浙江、江蘇等地都有。雖不是什麼珍惜植物,而在陝西銅川市,只有陳爐鎮周圍少量生長,可謂陳爐獨有。

白鵑梅樹的花和嫩葉還是極其豐富的優質食物等原料。民間採摘其嫩葉和花蕾,既可鮮食,也可水焯後曬乾,供不時之需。其嫩葉和花蕾可炒食,可做湯,亦可調味涼拌;作配料則烹製多種葷素菜餚,皆清香味美,別有風味。花蕾用來蒸花糕,做點心尤為受人歡迎。其幹品則可經水發後,用來燉肉,蒸魚,煮湯,做餡等,同樣味美。

很多人只關注它的食用價值,而很少知道它的觀賞價值,確實遺憾。白鵑梅姿態秀美,仲春開花,滿樹雪白,如雪似梅,是美麗的觀賞樹,適應性廣,宜栽植。其老樹古樁,也是製作樹樁盆景的優良素材。

薛崢嶸:陳爐山中邂逅美麗白鵑梅

文/圖 薛崢嶸

編輯:

憲明 紅麗 袁靚

稽核:

崔戰雄

TAG: 白鵑梅牧羊人陳爐山野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