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厭惡它,有人喜歡它,歷史上它救人無數

馬鈴薯

是現今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種食物,甚至是主食。你可能會覺得它很平常,但是你知道嗎?馬鈴薯曾經深刻的改變過人類的歷史。

有人厭惡它,有人喜歡它,歷史上它救人無數

南美洲的

安第斯山區

是土豆的原產地,當地的印第安人種植馬鈴薯已經有數千年的歷史。大航海時代開啟後,當時的歐洲探險家到達現今的秘魯的時侯,發現了這種奇特的果實。西班牙人最早將馬鈴薯帶回歐洲,但是馬鈴薯並沒有很快在歐洲傳播開來。

有人厭惡它,有人喜歡它,歷史上它救人無數

安第斯山脈

由於當時的歐洲人對馬鈴薯的認識不夠,他們更青睞另一種新大陸的食物-紅薯。這一局面直到一位法國農學師發現了它的食用價值後才得以改變。這一發現進而引起了法王路易十六的注意力,他在馬鈴薯的傳播上出了很大力氣。受法國人的影響,漸漸整個歐洲都開始傳播這種來自新大陸的奇特果實。

有人厭惡它,有人喜歡它,歷史上它救人無數

在同一時期的

中國

,正是明清鼎革時期,小冰河氣候終結了明王朝的統治,恰好在這一時期,馬鈴薯透過東南亞華僑的引進開始在內地傳播。由於馬鈴薯適合在原來糧食產量極低,不適宜其他作物生長的高寒地區種植,所以它很快在中國的西北部普及,成為貧苦階層的主要食品,加之當時的中國多數時候處於和平時期,這些因素導致了中國當時的人口大爆炸。在馬鈴薯得到廣泛種植的乾隆中期以後,中國人口急劇爆增,從乾隆年間的1億多,幾乎是直線上升到道光年間的4億多,短短100年多一點的時間裡,人口增加了2倍,但同期中國耕地面積卻只增加了不足26%。

有人厭惡它,有人喜歡它,歷史上它救人無數

清朝中期人口暴漲

西方

開始了

工業革命

後,大量的農業人口進入城市,成為了產業工人,但是當時的人口反而也急劇增長,何也?靠的同樣是極其豐富的馬鈴薯供應。這在沒有化肥和機械化裝置的當時,堪稱是一個奇蹟。相應地,充足的馬鈴薯等糧食供應也促進了工業革命的進一步發展。

有人厭惡它,有人喜歡它,歷史上它救人無數

工業革命

土豆也不總是和好的一面有關,在歷史上的

愛爾蘭

,人們對土豆就是愛恨交加,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當時的愛爾蘭被英國人視為殖民地,上好的土地都被英國人佔據了,劣等土地才是愛爾蘭人擁有的土地,在馬鈴薯傳播到愛爾蘭後,這種不挑地域,能夠適應惡劣環境的作物,幾乎成為了愛爾蘭人的唯一食物。愛爾蘭人口因此急劇暴增。

有人厭惡它,有人喜歡它,歷史上它救人無數

愛爾蘭風光

但是,福兮禍所伏,1845年,一種被稱為

馬鈴薯晚疫病菌

的真菌席捲了整個愛爾蘭,愛爾蘭多雨陰霾的氣候加速了這種真菌的傳播,這種真菌導致了受感染的馬鈴薯變黑,在地底下枯死。受這種真菌的影響,愛爾蘭的馬鈴薯產量當年減少了三分之一。第二年情況更糟,超過四分之三的馬鈴薯田絕收。這時的英國對愛爾蘭人面臨的饑荒不聞不問,反而還從愛爾蘭出口糧食到英格蘭。當這一瘟疫最終過去後,1851年,愛爾蘭只剩下了655萬人口,比十年前減少了近四分之一,差不多100萬愛爾蘭人在這場饑荒中餓死。同時被毀滅的還有愛爾蘭人的語言-愛爾蘭語,時至今日,這一語言,在愛爾蘭已經成了一種小眾語言。

有人厭惡它,有人喜歡它,歷史上它救人無數

愛爾蘭饑荒

受饑荒的影響,大量的愛爾蘭人開始移民新大陸,特別是當時的英國殖民地——後來的美國。時至今日愛爾蘭本土人口不過400多萬,倒是愛爾蘭裔美國人就有5500 萬。來到美國的

愛爾蘭移民

,一步步融入了美國主流社會,先後出了肯尼迪、尼克松、里根和克林頓4位總統,堪稱烏雞變鳳凰的現實版本。

有人厭惡它,有人喜歡它,歷史上它救人無數

移民新大陸

隨著愛爾蘭人的到來,馬鈴薯也登上了新大陸的土地,上世紀20年代,一種新的發明——馬鈴薯自動削皮機——改變了馬鈴薯的地位,馬鈴薯片從一種主食變成當時全美銷售量最大的零食,

薯片

這一食物也伴隨著美國流行的快餐文化在世界各地傳播。

有人厭惡它,有人喜歡它,歷史上它救人無數

薯片

一個馬蹄,終結了一個帝國,一種食物,深刻地改變了我們世界的歷史。不要小看任何一種事物,誰知道它有沒有輝煌的往昔和燦爛的明天呢!

TAG: 馬鈴薯愛爾蘭愛爾蘭人人口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