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南京地名裡的“夏天故事”

入伏了

天熱熱熱熱啊

藏在南京地名裡的“夏天故事”

如果有人同時約你去

火瓦巷

清涼門

吃飯

你會去哪闊兒啊?

藏在南京地名裡的“夏天故事”

熱河路、熱河南路、火瓦巷、棉鞋營……

這些地名看上去就能讓人熱化了

藏在南京地名裡的“夏天故事”

南京就有若干以“熱”開頭的地名,“老南京”看到這裡肯定脫口而出:“熱河路哎!”

是的,南起中山北路、北至龍江路的熱河路是老下關的主幹道之一,上世紀90年代的熱河路是老下關最繁華的地段。據《南京地名大全》記載,熱河路的北段原是護城河,南段是黃泥灘,1930年填河築路,1935年以當時熱河省的名字命名。

藏在南京地名裡的“夏天故事”

位於太平南路中段西側的火瓦巷看上去更熱了。在明代,這裡曾是燒瓦的地方,清代才成了巷子。

夏天,涼鞋、拖鞋是人們最中意的裝備。這時候,若是到了棉鞋營,怕是要腳底汗涔涔了。棉鞋營位於覆成橋西南,南接斛鬥巷,北到常府街。清《同治上江兩縣誌》謂棉鞋營,原名綿甲營,是明代為軍隊製作棉衣、棉鞋的作坊所在。

是不是感覺熱壞了?

冰凍一下?

藏在南京地名裡的“夏天故事”

“冰凍”也曾是一個南京地名

冰凍本來是草場門大街北側的一個居民區的名字,因為1930年代有人在這裡開製冰廠而得名。1993年,龍江花園城建成後,這個地名也就不再使用了。

“冰凍”還是太冷了,在這個高溫季節裡,大家需要的是“清涼”。

藏在南京地名裡的“夏天故事”

八月水牯牛 攝

南京和“涼”相關的地名還真不少

清涼山、清涼寺古時就是避暑勝地

藏在南京地名裡的“夏天故事”

老張 攝

在南京主城,清涼山莊、清涼門、清涼門橋、清涼山、清涼寺、清涼山公園、清涼臺、清涼新村等地名,大家都耳熟能詳,說出來都讓人渾身舒暢。

清涼山一定是南京最清涼的地方了,畢竟名字就自帶清涼!清涼山山林鬱鬱蔥蔥又地處市區,被譽為“城市山林”。這兒也確實是南京人消遣納涼的好去處。吃完晚飯後,附近的人們總愛來這兒逛逛。

藏在南京地名裡的“夏天故事”

老張 攝

“清涼山樹陰蔽日,在南唐時,是李後主的避暑消夏之地。”地名專家薛光介紹,據史料記載,“清涼山”這個名字的出現,在山上的清涼寺之後。清涼寺的前身是五代時期的興教寺,南唐時李後主將其擴建為“石頭清涼大道場”,從那以後,石頭山就改為清涼山了。

要說夏天如何納涼

老南京人自有法子

藏在南京地名裡的“夏天故事”

藏在南京地名裡的“夏天故事”

搖扇、鋪席

在中央門街道東北部,中央路西側,有一個“蘆蓆營”。明《應天府城圖》即載有蘆蓆營名。因東側原為蘆灘地,居民以編蘆蓆為業,故名。通濟門外,九龍橋東南,有兩個地名——扇骨營、扇骨裡。明初,這兒就是製作扇子骨的工場,有許多工匠,以專制摺扇而得名。

藏在南京地名裡的“夏天故事”

藏在南京地名裡的“夏天故事”

吃瓜

除了搖扇子,夏天若是有塊冰鎮西瓜吃就更美了。北東瓜市、南東瓜市、東瓜圃橋、西瓜圃橋、東瓜匙、瓜園村、瓜衝、瓜埠山……南京和瓜有關的地名讓你能“吃”遍整個夏天。

比如廣州路、寧海路附近,有兩條相隔不遠的巷子,就是北東瓜市和南東瓜市。據說,早在清《同治上江兩縣誌》中就有“東瓜市”,可見這個地名歷史悠久,後來又分出了北東瓜市、南東瓜市兩個地名。

藏在南京地名裡的“夏天故事”

八月水牯牛 攝

藏在南京地名裡的“夏天故事”

涼茶

在南湖,有茶南、茶亭村、茶亭東街等一系列以“茶”開頭的地名,這些“茶”就是指夏天防暑降溫喝的涼茶。在《南京地名大全》中查到,明代時,現在的南湖地區有一座觀音大士廟,夏天的時候有人在廟前擺攤賣涼茶,民間稱這個地方叫做“大士茶亭”。

後來,分化出大士茶亭東、大士茶亭西兩個地名,後分別改為茶亭東街、茶亭西街,隨著城市建設的發展,南湖地區以原來的“大士茶亭”為中心,演變出很多以“茶”開頭的地名。

藏在南京地名裡的“夏天故事”

拖鞋

過去,不少老南京人夏天習慣穿木質拖鞋。這個習慣如今不多見了,但在地名裡,卻有和“木質拖鞋”有關的木屐巷。木屐巷在水西門內,在清代乾隆年間,這條巷子裡全是製作木拖鞋的作坊,所以叫做木屐巷。

藏在南京地名裡的“夏天故事”

八月水牯牛 攝

南京的“夏”地名,多與姓氏有關

比如,寧夏路、西毗夏路、夏家橋、夏營、夏蠶路、夏李路、夏家竹園、夏家崗等。但這些基本與夏天沒關係,多與姓氏有關。比如夏樓朱,是位於六合區金牛湖街道的一個自然村。明代,南京孝陵衛朱氏遷到這個地方,名孝陵衛朱,慢慢地就訛化成下樓朱。後來,改“下”為“夏”,才有了今天的名字。

藏在南京地名裡的“夏天故事”

八月水牯牛 攝

還有哪些感興趣的地方

留言給我們~

素材來源 | 現代快報

重點閱讀推薦

熱不熱?吃個瓜

藏在南京地名裡的“夏天故事”

TAG: 地名茶亭清涼清涼山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