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沉睡千年的白族古鎮——雲龍諾鄧

我是一名土生土長的大山兒子,自有記憶以來,都一直在村裡的石板路上奔跑著,卻從來不知道它已沉睡千年,養育著一代代的白族人民。

一個沉睡千年的白族古鎮——雲龍諾鄧

一個沉睡千年的白族古鎮——雲龍諾鄧

諾鄧古村,位於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雲龍縣城西北面的山谷中。由於自唐代南詔時期1000多年以來“諾鄧”村名一直沒改變,因此被稱為“千年白族村“。這座村莊是滇西北地區年代最久遠的村落,也是雲南省最早的史籍《蠻書》記載中至今唯一存在的原名稱不變的村邑。村中現代民居建築不多見,保留著大量的明、清朝兩代的玉皇閣道教建築群。

一個沉睡千年的白族古鎮——雲龍諾鄧

文化旅遊

諾鄧歷史文化悠久,周圍景點眾多,具有深厚的人文內涵和旅遊價值。

1、天然太極八卦圖

雲龍縣城北面因江水繞出一個”S“型大彎子而形成罕見的天然地貌奇觀——太極八卦圖,雖然它不過是地質時代第四紀新構造運動中透過河流深切形成的特殊地貌,但後來人們賦予它許多神奇的傳說和故事,成為一個天生的道教文化符號。

諾鄧河自東北蜿蜒而來,從”太極兩儀“的正中間流出,猶如一根銀鏈上掛著一把童鎖,古人稱之為”太極鎖水“。有傳說太極圖北面江水圓繞如一根帝王玉帶,人們恐生不測便挖山斷脈,以制止出現”草寇草王“之類禍患,乃完整形成今日所見之圓形太極圖案。

一個沉睡千年的白族古鎮——雲龍諾鄧

2、千古鹽井

公元前109年,漢武帝征服雲南,置益州郡,下轄24縣,其中比蘇縣即在以諾鄧為中心的沘江流域,”比蘇“是白蠻語,意為”有鹽的地方“。諾鄧鹽井自漢朝開採以來至今厲兩千餘年,這是一口21米深的直井,古代用人工汲水的方法從下面取滷在分給各家”爐戶“煮鹽。

一個沉睡千年的白族古鎮——雲龍諾鄧

3、滷脈龍王

諾鄧的龍王據說是主管五井滷脈的,明初的五井包括諾鄧井、順蕩井、山井、師井、大井和麗江府的蘭州井、鶴慶府的彌沙井等七個鹽井。到明朝後期,才把諾鄧井、天耳井、大井、石門井、雒馬井這五個鹽井勻稱為”五井“。

一個沉睡千年的白族古鎮——雲龍諾鄧

4、北山重樓

諾鄧北山居民依山構建,層層疊疊,前後人家樓院重接、臺梯相連,往往是前家後門即通後家大院,古代詩人描繪諾鄧村居是:”疊岸分傳經,重樓滿集阿“。全村院落形式如“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五滴水四合院”、“一顆印四合院”等等,風格各異。

一個沉睡千年的白族古鎮——雲龍諾鄧

一個沉睡千年的白族古鎮——雲龍諾鄧

5、提舉衙門

公元1383年明政府在全國置七個“鹽課提舉司”,雲南就有四個,這裡就是其中之一的“五井鹽課提舉司”衙門舊址。後來提舉司衙門外遷,這裡就演變成了諾鄧黃氏家族私宅區,族人乃將原提舉大門改造成登載本家科舉功名的“題名坊”。清代黃氏門中共出兩進士、五舉人及上百名秀才,康乾年間舉人黃桂是名噪一時的飽學之士,曾被譽為“滇中一儒傑”。

一個沉睡千年的白族古鎮——雲龍諾鄧

一個沉睡千年的白族古鎮——雲龍諾鄧

6、諾鄧火腿

古來諾鄧火腿之所以有名,是醃製火腿有兩個特殊的條件:一是醃製火腿的諾鄧鹽含鉀(K);二是諾鄧村有特殊的環境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可晾掛較長時間,所謂“隔年火腿”有的可以三至五年,可生吃,其次才是加工工藝。早在唐代諾鄧鹽井就已開採,雲龍千年白族古村—諾鄧鹽文化造就了諾鄧火腿醃製歷史,因選用諾鄧古鹽井滷泥的獨特醃製方法而得名。

一個沉睡千年的白族古鎮——雲龍諾鄧

我們一直不願打擾沉睡千年的這座古鎮,開始慢慢甦醒了。諾鄧這個因為火腿出名的古鎮,卻有著比火腿還多的美景,比美景更多的美食,比美食更深的歷史,待我悠悠介紹。在雲南每一個古鎮每一座山村都有著自己不同的特色和韻味,願時間不要帶走它們最原本的樣子

TAG: 諾鄧火腿鹽井太極醃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