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頭地名:土右旗海子鄉的27個村名來歷

海子鄉,位於土默特右旗中部,鄉政府駐地在薩拉齊鎮東南9公里處的海子村,故得名。轄14個村民委員會,27個自然村。

海子村民委員會:村委會駐海子村,轄1個自然村。

海子:此地原為黃河故道,因地勢低窪,故得名。

白廟子村民委員會:村委會駐白廟子村,轄2個自然村。

白廟子:清乾隆年間,此村曾建有一座白色的廟,故得名。

小白廟子:因本村鄰近白廟子村,且村小,人家少,故得名。

高才舉營子村民委員會:村委會駐高才舉營子村,轄2個自然村。

高才舉營子:清乾隆年間,此村往有高、崔、李三戶,姓高者名叫才舉,故得名。

小高才舉營子:本村因鄰近高才舉營子,故得名。

杜守將營子村民委員會:村委會駐杜守將營子村,轄3個自然村。

杜守將營子:清乾隆年間,有一叫杜守甲者在此居住,故得名杜守甲營,後演變為現名。

康四營子:清咸豐年間,有一名康四者在此居住,故得名。

壕堰:清乾隆年間建村,地處黃河故道壕畔,故得名。

山格架村民委員會:村委會駐山格架村,轄3個自然村。

山格架:“山格架”,系蒙語,因蒙古族居民山格架在此居住,故得名。

高家圪梁:一百多年前,有高姓人家在此居住,故得名。

武家莊:一百多年前,有武姓人家在此居住,故得名。

東興地村民委員會:村委會駐大興地村,因此村在其他興地的東部,故得名。轄3個自然村。

大興地:一百年前建村,因較其他興地規模大,故得名。

小興地:因鄰近大興地村,故得名。

武家興地:一百多年前,有武姓居民在此居住,故得名。

中興地村民委員會:村委會駐鍾家興地村,因此村在其他興地的中部,故得名。轄1個自然村。

鍾家興地:一百多年前,有鍾姓居民在此居住,故得名。

上興地村民委員會:村委會駐茹家興地村,因上村在其他興地的北部,習慣北為上,故得名。轄2個自然村。

茹家興地:一百二十年前,有茹姓居民定居此地,故得名。

韓家興地:一百多年前,有韓姓居民定居此地,故得名。

西興地村民委員會:村委會駐西興地村,轄1個自然村。

西興地:一百三十年前,此地居住著薛、白、石三家,故得名薛家圪旦、石家圪旦。解放後改為興地,1966年,根據此村與附近興地的相對位置,定為現名。

萬和永村民委員會:村委會駐萬和永村,轄1個自然村。

萬和永:二百年前,此地居住著兩戶做買賣的人家,一家字號為‘萬和永’,另一家字號為“西昌永”,故以買賣字號“萬和永”得現名,別名“西昌永”。

東八份子村民委員會:村委會駐東八份子村,轄3個自然村。

東八份子:二百年前,曾有人在此租種地主的第八份土地(份子地),後逐漸形成村落,故得名八份子村。解放後,因此村在六支渠之東,故改為現名。

西八份子:此村在六支渠和東八份子村之西,故得名。

南八份子:此地原為蒙古族居民聚居點,故得名蒙古營子。後以其與東、西八份子村的相對位置,改為現名。

海子磴口村民委員會:村委會駐磴口村,轄3個自然村。

海子磴口:一百多年前,此地為黃河渡口,故得名。

二虎營子:八十多年前,有個名叫二虎的人定居此地,故得名。

小磴口:因與磴口村鄰近,故得名。

黑訓營子村民委員會:村委會駐黑訓營子村,轄1個自然村。

黑訓營子:清同治年間,此地林木茂盛,村內一片黑綠,故得名。

趙家圪梁村民委員會:村委會駐趙家圪梁村,轄1個自然村。

趙家圪梁:清乾隆年間建村,因此村趙姓居民較多,又位於黃河故道的一個圪樑上,故得名。

資料來源:

《內蒙古自治區地名志(包頭市分冊)》(1985年11月)

資料整理:

黃翔,網名“陰山小蟲”,包頭市本土文化研究中心 秘書長、包頭市九原博物館 理事、包頭烹飪餐飲飯店行業協會 副會長。

讀萬卷書、行千里路、嘗百般滋味,感悟文化,修行自己。

包頭地名:土右旗海子鄉的27個村名來歷

土右旗薩拉齊鎮的磐安門廣場

把這篇文章轉發到朋友圈,是對我們探尋與記錄的極大支援!

TAG: 故得名自然村營子村委會興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