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NG之聲·行走的閱讀:骨子裡的驕傲,舌尖上的幸福

“改大籠為小籠,就籠上桌,現蒸現吃,深受顧客歡迎……”在黃家老店第二期FENG之聲活動的現場,小朋友任爾菲介紹起開封灌湯小籠包子來也是有模有樣。

FENG之聲·行走的閱讀:骨子裡的驕傲,舌尖上的幸福

10月27日下午,“FENG之聲·行走的閱讀”第二期在百年老字號開封黃家老店舉行,活動以“開封美食”為主題,透過對美食文化集《食林廣記》的分享和開封灌湯小籠包子的製作體驗,共同感受了開封美食的獨特魅力。

FENG之聲·行走的閱讀:骨子裡的驕傲,舌尖上的幸福

著名作家二月河說過:“一鄉一封味,一味一世界。任何一個地域的飲食,離了養育它的一方水土,便缺少了溫度,少了感情,丟了魂兒,吃在嘴裡就不是那個味兒。”

開封就是一個具有獨特“封”味的世界,哪裡的小籠包子好吃,哪裡的炒涼粉好吃,哪裡的四位菜最好吃,開封人心裡都有譜,所以,一大早遛完彎,開封人就開始了一天的飲食生活。

生在美食世家,長在滋味開封

“龍津觀夜市,燈火亦煌煌……不知京國喧,謂是江湖鄉”州橋壯觀,明月樓高聳,蘇東坡在客居他鄉之時懷念地卻是汴京州橋夜市的市井“江湖氣息”。開封的美食傳奇從古到今,從未斷絕,而且更加精彩。

開封黃家老店肇始於1915年建立的“黃記小飯館”,蘊育於民國時期的“第一點心館”,揚名於解放後公私合營的“第一樓包子館”,再創於80年代的“黃家包子館”,發揚於今天的“黃家老店”,歷經百年發展,融匯千年汴京風華,已經成為開封飲食文化的名片。

FENG之聲·行走的閱讀:骨子裡的驕傲,舌尖上的幸福

黃磊是開封黃家老店的第四代傳人,出生在美食世家的他與包子有著不解之緣。面目清秀,長相俊朗的黃磊很難讓人把他和包子聯絡在一起,但就是這樣一個90後陽光大男孩,包起包子來絲毫不比包了十幾年的師傅差。黃磊笑稱自己從小到大不是在吃包子,就是在等著吃包子,作為第四代傳人,他希望將傳統工藝與現代理念相結合,讓黃家的發展更加輝煌,讓更多的人能夠嚐到開封美食。

生在美食世家,長在滋味開封,黃磊作為領讀人,在此次“FENG之聲·行走的閱讀”活動分享的圖書《食林廣記》也與美食有關。《食林廣記》是商務印書館2017年出版的美食文化集,黃磊說:“在茶餘飯後讀此書,瞭解美食的前後今生,也是人生一大樂事。”

“1000多年前,當北宋政府明確廢除夜禁,並正式宣佈夜市的合法性時,夜市便成了開封最大的城市標籤之一。歷經千年後的今天,夜市依然是開封最大的城市標籤之一……”對於開封夜市,《食林廣記》中這樣寫道。

黃磊是河南大學畢業的,他對於西門夜市有種特殊的情感,他說:“對於一個吃貨來說,如果天堂真的存在,應該就是西門夜市的模樣。”

晚上18時整,在河南大學西門隨著下課的學生逐漸增多,早已等候多時的夜市攤販們推著統一的餐車爭先恐後的從周邊街巷中魚貫而入。一時間,穿過道路的車輛、進入西門的餐車,擁擠的學生們擠在了河大西門的這條小路上,人員車輛擠得水洩不通。

走出西門,各種小吃混合出的香味,攤位叫賣聲,餐車碰撞聲,人群喧鬧聲彙集,絢麗多彩的夜市外景燈光也在此時霎時間亮了起來,燒餅夾雞腿、米香粥鋪等一些深受學生喜歡的攤位瞬間排起了長隊,偌大的西門一下子鮮活了起來。

FENG之聲·行走的閱讀:骨子裡的驕傲,舌尖上的幸福

“朱雀門外街巷的街心市井,至夜尤盛;潘樓東去十字街,茶坊每五更點燈,至曉即散……不以風雨寒暑,白晝通夜,駢闐如此。”《東京夢華錄》中的東京夜市熱鬧繁華,現在人們眼中的開封夜市,就是“天上星,頭頂燈,身邊爐灶,四周人聲,連板凳都是肥的,連人影都是香的,連風都飽了,連星都饞了”。

夜市不僅開封美食的集聚地,也是吃貨們魂牽夢繞的地方。走進開封夜市,昏昏欲睡的靈魂便被一巴掌拍醒了,支撐肉體魚貫而出,湊到各個攤位前。勺鏟與鍋碗碰撞,菜刀在案板上敲打,燈光昏暗熱氣氤氳,三五成群埋頭苦吃,老闆們急著往手裡遞,食客們忙著往嘴裡送……

“真正的夜市,從北宋開始,不僅推動了當時飲食業的繁榮,更直接影響了中國的市井飲食,是市井飲食文化的代表……”琅琅書聲,諄諄深情,黃磊選讀了書中關於夜市的篇章,向大家講述了他和黃家老店的故事,講述了他和開封美食的故事。

骨子裡的驕傲,舌尖上的幸福

大多數開封人骨子裡就帶著對於吃的敬畏,吃在開封人生活中是最重要也是最幸福的事情。“輕輕提,慢慢移。先開窗,後喝湯。一口光,滿口香。”小小的灌湯小籠包在吃法上足足有6道工序,食用時配上辣椒、香醋,別有風味。7歲的小學生於越現場講述並示範了灌湯小籠包子的吃法,那種幸福並沉醉其中的感覺,令在場的所有人都不由得嚥了下口水。

FENG之聲·行走的閱讀:骨子裡的驕傲,舌尖上的幸福

看著小巧,吃著清香,做著卻並不容易。黃家老店的師傅賈美菊從1997年開始包小籠包子,現在每天要包超過一千個包子。FENG之聲現場,只見她一手託包子皮,一手挖餡,雙手一開一合,像縫紉機縫衣服一樣將餡料嚴絲合縫的包進皮裡。從展示臺前走到臺後,不到30米的距離,一個外形美觀、小巧玲瓏的包子就做了。旁邊的7歲的小朋友于越在心裡默默計時,整個過程,剛好26秒。

FENG之聲·行走的閱讀:骨子裡的驕傲,舌尖上的幸福

FENG之聲·行走的閱讀:骨子裡的驕傲,舌尖上的幸福

“哇!包包子好神奇啊。”現場的小朋友們在觀看的過程中,不由得發出感嘆。品嚐過之後,更是發出稱讚:“小籠包真香!我還能再吃一個嗎?”“可以,真香的小籠包管夠。”

FENG之聲·行走的閱讀:骨子裡的驕傲,舌尖上的幸福

李昂是一名銷售總監,由於工作原因,很少有機會在家做飯,在活動中,他跟著師傅做起了包子。只見他一手認真託著麵皮,一手認真地弄褶兒,一個、兩個、三個……師傅教的認真,李昂學的也認真,而且一想到要做給老婆孩子吃,李昂嘴角也不由得露出了微笑。談起學包小籠包子的感受,李昂說:“小巧的小籠包看著好看,做起來也著實不容易,需要時間的練習,有機會我還要多多學習。”

“鮮香不膩,味美可口,隨蒸隨吃,就籠上桌,掂起象燈籠,放下似菊花”,開封灌湯小籠包子獨特的造型和口感使其成為了享譽全球的美食。

FENG之聲·行走的閱讀:骨子裡的驕傲,舌尖上的幸福

藍星學校校長李雲娜回憶起自己多年前的經歷,一個外國人品嚐過她自己攜帶的小籠包子後,連連稱讚,不僅記住了包子,更記住了開封。

當前,開封正在加快國際文化旅遊名城的建設。“歡迎來到開封”“歡迎品嚐開封灌湯小籠包子”李雲娜教會大家用英文向外國遊客介紹灌湯小籠包子、介紹開封,為維護好開封國際文化旅遊名城的形象做出貢獻。

骨子裡的驕傲,舌尖上的幸福。“提起一綹絲,放下一薄團,皮像菊花心,餡似玫瑰瓣”,開封人因為開封灌湯小籠包這樣的美食而感到驕傲,“灌湯流油,軟嫩鮮香”的口感滿足了所有開封人舌尖上的幸福。

FENG之聲·行走的閱讀:骨子裡的驕傲,舌尖上的幸福

千年封味傳承,百年黃家老店

開封既是八朝古都,更是美食之都。在中華民族飲食文化中享有極高地位的開封小吃,歷經數千年傳承創新,已經深深紮根在這片土生土長的肥沃土地!

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中寫道:“八荒爭湊,萬國鹹通。集四海之珍奇,皆歸市易,會寰區之異味,悉在庖廚。”四海的珍品奇貨,都在京城的集市上貿易;九州的美味佳餚,都在京城的宴席上供人享受。

《食林廣記》的作者馬紅麗笑稱自己就是用五年的時間記錄了一間好玩的事兒,而開封黃家老店也用時間堅持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做灌湯小籠包子,而且一做就是百年。

北宋時期,開封小籠包子名為“王樓山東梅花包子”,號稱“在京第一”,後經歷代名廚師承和發展,演變為現在的小籠灌湯包子。

談品嚐灌湯小籠包子的妙趣,美食家劉景隆先生曾作詩一首——“揭開籠頂菊花開,箸頭掛起燈籠來。燈熄花落牙門裡,香得食客常忘回。”小籠灌湯包子是來開封必須要品嚐的美食,形、神、味,均經得起最挑剔的美食家的審視。

歷經百年發展的黃家老店,融匯千年汴京風華,已經成為開封飲食文化的名片。

時至今日,黃家老店的傳人們謹記教誨,使黃家灌湯小籠包子的品質始終如一,贏得了廣大食客的信任和好評。黃磊做為黃家老店第四代傳人,承載著將黃家百年文化傳下去的重任。

黃家老店幾代人歷經百年滄桑,克紹箕裘,薪火相傳,雖然黃家老店的招牌換了一次次,可包子味道的醇正,黃家的信譽,黃家人的努力和謹懷的感恩之心始終如一。

包子雖然只是簡單的面和肉,卻和進了開封人的美好往事,包裹了無數人對開封的流連與讚美。黃家灌湯小籠包子將繼續以不懈的努力、滿腔的激情和對開封飲食文化的熱愛,為中原的歷史文化發展及中原崛起的歷史使命貢獻自己的力量,開封的歷史也必定會書寫上黃家包子館的輝煌!

供稿:鳳凰網河南綜合

作者:梁琦 姜寶成

TAG: 黃家開封小籠包子包子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