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這座古橋,為何每天上演“過河拆橋的”好戲?

說到潮州最有名的建築非廣濟橋莫屬。

潮州廣濟橋與河北趙州橋、泉州洛陽橋、北京盧溝橋並稱為中國四大古橋。潮州有一句響噹噹的民謠:到廣不到潮,枉費走一遭;到潮不到橋,白白走一場。

潮州這座古橋,為何每天上演“過河拆橋的”好戲?

粵東地區有一個流傳很久的民謠:“潮州湘橋好風流,十八梭船廿四洲。廿四樓臺廿四樣,兩隻銼牛一隻溜”指的就是廣濟橋。

潮州這座古橋,為何每天上演“過河拆橋的”好戲?

這廣濟橋到底有何過人之處?

廣濟橋始建於南宋時期,最初只是在河中央立兩個大石墩,然後以86只浮船連線。這是廣濟橋最原始也是最初的模樣。

潮州這座古橋,為何每天上演“過河拆橋的”好戲?

接下來到了每一個朝代,廣濟橋就像一件未完工的作品,你一磚我一瓦地加以改進、改造。橋墩從最初的2個逐漸變為4、12個、23個……連橋上的橋樑亭屋數量、樣式也在不斷改變。一直到了明朝,潮州知府對廣濟橋進行大修,將23個橋墩進行加固,還在橋上建了126間亭屋,12座樓臺,在江心水流最湍急之處,用24艘船隻聯結為浮橋,浮橋用4000斤的3根鐵索固定。並取名為廣濟橋,意為廣濟百粵之民。

從此,廣濟橋的名字便一直流傳至今。

潮州這座古橋,為何每天上演“過河拆橋的”好戲?

到了明朝嘉靖年間,州守又命人將24艘浮船減掉6只,變為18只。這18只梭船的格局一直延續到了今天。

正是因為廣濟橋自問世以來,一直在不停地修建、改造。因此橋上的樓臺樣式沒有一個是對稱的和一模一樣的。

潮州這座古橋,為何每天上演“過河拆橋的”好戲?

每天下午5點半,廣濟州就開始上演過河拆橋,將18只梭船一隻只拆開,以便大船從韓江通行。

每天上午9點半,廣濟州又開始將拆走的梭船用大船一隻只拉過來,進行拼接固定,以便行人通行。

潮州這座古橋,為何每天上演“過河拆橋的”好戲?

這樣的過河拆橋、拼船過江的情景每天在廣濟橋輪番上演,每次花費大約半個小時的時間,從未中斷過。

時間久了,折船、拼船倒也淪為一道風景,吸引諸多遊客前來觀看。是世界最早的啟閉式夜間通行古橋。

潮州這座古橋,為何每天上演“過河拆橋的”好戲?

廣濟橋的東橋第十二墩和西橋第八墩在1724年曾各放置一隻鐵牛用來震洪水,1842年,韓江發大水,將鐵牛沖走了一隻,現在只剩下了一隻還立在橋墩上,也成了廣濟橋不可錯過的風景。

潮州這座古橋,為何每天上演“過河拆橋的”好戲?

傳聞,廣濟橋的24個樓臺雖然樣式不同,但卻是按照金木水火土的屬性建造,梁舟結合,剛柔相濟,光是欣賞這些樓臺都是一種視覺享受。

“一里長橋一里市”,在潮州許多人的童年記憶裡,還儲存著這樣的一幅畫面,橋上商鋪林立,茶亭酒肆,旗幡招展,兩側行人摩肩接踵,喧鬧繁華。因此,才鬧出了“出了湘橋問湘橋”的笑話。

潮州這座古橋,為何每天上演“過河拆橋的”好戲?

廣濟橋之所以又被稱為“湘橋”據說跟韓愈有關。

傳聞,韓愈邀請韓湘子八仙與廣濟和尚共同來造橋,造到中間的時候法力失效,造成橋未連線。人們為了紀念韓愈這段歷史,便將橋取名為廣濟橋和湘橋。

隨著歷史變遷,廣濟橋至解放初期重新被改造,東岸橋墩十二座加橋臺一座,十二孔,西岸橋墩八座七孔,仍以18梭船相連。1989年,人們在廣濟橋下游重新建造了一座供車、人通行的橋,廣濟橋正式成為文物古蹟。經過幾年加固修建,於2007年正式對遊客開放。從此,廣濟橋成為來潮州不可不來的旅遊景點,只需要20塊門票便可近距離觀看“過河拆橋”的盛況,並在廣濟橋上走一回。

【編者宣告】

本公眾號部分素材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編者收集整理,旨在與大家分享學習。如您認為某些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告知,我們核實後將採取相應措施。

TAG: 廣濟橋潮州橋墩湘橋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