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秀嶺古道,鄞江通往奉化,茶園、古寺,禪意瀰漫

浙江省寧波市海曙區鄞江鎮金陸村西南側的清秀嶺山上,有一片茶園,是鄞江鎮它山堰白茶的主要產地。

數百畝茶園,宛如一塊巨大的綠色地毯,隨山勢綿延鋪展,令人賞心悅目,穎之多次來觀光。

清秀嶺古道,鄞江通往奉化,茶園、古寺,禪意瀰漫

茶園中有寺,名為清秀寺,始建於北宋趙匡胤乾德二年,即公元964年。

茶園、古寺,禪意瀰漫。

清秀寺原本並不在清秀嶺之上,而是在嶺下的山谷中,八九十年代才遷移至此。

清秀嶺古道,鄞江通往奉化,茶園、古寺,禪意瀰漫

清秀嶺所屬區域,地處海曙區和奉化區交界地帶,群峰連綿,數有三十六峰,清秀奇麗,因此而名清秀山,當地人也稱作清修嶺或清秀嶺。

因此,清秀寺也叫清修寺,清秀嶺古道,也叫清修嶺古道。

清秀嶺古道,鄞江通往奉化,茶園、古寺,禪意瀰漫

清秀嶺茶園後面的古道,就是清秀嶺古道。

在步行為主的年代,清秀嶺古道是鄞江通往奉化的主要道路之一。

古道途經茶園、清秀寺、清秀亭、蜈蚣橋等景緻,現在已經成為了人們休閒旅遊的遊步道。

古道原本還透過鎮蟒塔,土名幢幢巖,晉代時的一位僧人主持修建而成。

《四明談助》記載說,“山中往往出蜃,當其怪水驟發,聲若悶雷,驚濤駭浪,漂沒廬舍,為患非淺,昔人故設塔以鎮之。”

遺憾的是,傳聞鎮蟒塔下埋有金子,人們為了掘取金子,鎮蟒塔逐漸被毀,現在已經無跡可尋。

清秀嶺古道,鄞江通往奉化,茶園、古寺,禪意瀰漫

從茶園後面的清修嶺古道,向左或向右走,都可以到達賣柴岙水庫紅杉林。

清秀嶺古道向左走,大約三四十分鐘可到紅杉林,但是道路較為陡峭,須小心翼翼。

向右下山至谷底,再折向左轉,也可至紅杉林,路線較遠,大約四五十分鐘可到紅杉林。

隨著地理條件的改變,從東南西北都有道路可到達紅杉林,從清修嶺古道前往紅杉林,並不是最便捷的路,前文已有介紹,此處不再多述。

清秀嶺古道,鄞江通往奉化,茶園、古寺,禪意瀰漫

從清秀嶺古道向右下山至谷底,再左轉往賣柴岙水庫方向,山谷中的小溪上有一座石拱橋,名叫蜈蚣橋。

溪南之嶺,名為蜈蚣嶺,大概以前山中多蜈蚣吧,嶺和橋皆因此而名。

蜈蚣橋始建於清代,時代變遷,古道落寞,古橋冷清,直到近年來鄉村旅遊逐漸興盛,偶爾有成隊的驢友來打破這裡的寧靜。

清秀嶺古道,鄞江通往奉化,茶園、古寺,禪意瀰漫

清秀嶺古道,鄞江通往奉化,茶園、古寺,禪意瀰漫

過了蜈蚣橋,繼續往賣柴岙水庫前行,路邊可以看到荒廢的屋基,那就是清秀寺的原址所在地。

賣柴岙水庫建成以前,清秀寺雖然地處山谷,但是香火興旺。

賣柴岙水庫建成後,往來不便,香火逐漸冷清,因此後來搬遷到了清秀嶺上的茶園之間。

清秀嶺古道,鄞江通往奉化,茶園、古寺,禪意瀰漫

即將到達賣柴岙紅杉林時,崇山峻嶺之間看到一道大壩,非常雄偉,工程浩大。

以為是新建的水庫,穎之爬上去一看,傻眼了,居然不是水庫。

清秀嶺古道,鄞江通往奉化,茶園、古寺,禪意瀰漫

大壩下方有管道引出汙水,汙水彙集於一個小水池內。

汙水呈黃色,然後匯入下游的賣柴岙水庫,鄞江人民的飲用水庫。

大壩工程到底所為何用?

下山後,穎之多方詢問,終於弄清了大壩的來龍去脈。

但是穎之慾言又止,只能寫所見,不能寫所聞。

清秀嶺古道,鄞江通往奉化,茶園、古寺,禪意瀰漫

清秀嶺古道,鄞江通往奉化,茶園、古寺,禪意瀰漫

穎之不願意相信太多所聞,寧願相信,大壩填平後,將種植薰衣草,讓人們來參觀。

因為人本向善。

清秀嶺古道,鄞江通往奉化,茶園、古寺,禪意瀰漫

寧波市內13處紅杉林,最隱秘風景最迷人的就是賣柴岙紅杉林。

今冬葉已落光,美景待明冬。

遊玩請愛護環境,帶走自己產生的垃圾!

享受美景,也要愛護美景。

清秀嶺古道,鄞江通往奉化,茶園、古寺,禪意瀰漫

清秀嶺古道,鄞江通往奉化,茶園、古寺,禪意瀰漫

賣柴岙峽谷,南北走向,南至奉化區蕭王廟街道,北至海曙區鄞江鎮,也稱為清秀山峽谷。

峽谷之中,蜿蜒曲折,峰峰逼視,風光旖旎。

1957年,為了建造水庫,一聲令下,峽谷中的楊家、張家、田家、呂家四個村落全部遷出,分居於現在的鄞江鎮芸峰村和懸慈村。

直到七十年代末,賣柴岙水庫才正式建成。

賣柴岙水庫,也叫清秀湖,還被譽為天湖。

2009年,奉化區方面開發天湖風景區,但是半途而廢,投資打了水漂。

清秀嶺古道,鄞江通往奉化,茶園、古寺,禪意瀰漫

清秀嶺古道,鄞江通往奉化,茶園、古寺,禪意瀰漫

2021年,賣柴岙水庫的水閘故障,維修過程中,水已放空,僅剩水閘位置以下的養壩水,因此,淹沒水下四十多年的古村遺址,重出水面,再見天日。

清秀嶺古道,鄞江通往奉化,茶園、古寺,禪意瀰漫

清秀山,崇山峻嶺,四周綿延,風光優美,生態資源優越,是典型的丹霞地貌。

寧波市內規模最大的丹霞地貌,就是清秀山區域,總面積約1。5萬餘畝,驢友們稱之為濃縮版的江西龍虎山。

歲月流轉,世事變遷,滄海桑田。

舊時風貌何處尋!

明朝文人張東沙詩云清秀山:

同人笑我雨還遊,雨裡看山山更幽。

密樹叢中清澗出,虛巖洞口白雲稠。

僧因好客來偏慣,鳥為留春囀未休。

石徑蒼苔塵不到,人間只此是丹丘。

TAG: 清秀古道水庫紅杉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