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長1.15米!瀕危長江鱘現身赤水河,禁漁近5年,效果怎麼樣?

赤水河是長江上游唯一一條沒有修建攔河大壩的支流,河水至今仍保持著天然的水文節律,很多珍稀的長江土著魚在此產卵、繁殖,生態價值不可估量。

赤水河不建壩並不是因為沒有條件,該河流經雲貴川三省,幹流全長436。5km,總落差1475m,多年平均流量為284m /s,水力資源不可謂不豐富。國內水利專家曾對赤水河進行過評估:水能資源蘊藏量約為127萬kwh,可開發的水電資源為93。7萬kwh。

體長1.15米!瀕危長江鱘現身赤水河,禁漁近5年,效果怎麼樣?

甚至在1994年時,貴州和四川兩省還聯合完成了詳細的梯級水電站開發規劃,擬在赤水河干流修建10座水電大壩,包括石關電站、磨子壙電站、五馬河口電站、茅臺電站等等。這些電站一旦建成,赤水河的原始生態將不復存在,“長江魚庫”也將受到巨大威脅。

體長1.15米!瀕危長江鱘現身赤水河,禁漁近5年,效果怎麼樣?

赤水河建壩的訊息傳來,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魚類學家曹文宣等專家隨即發起倡議,反覆強調赤水河的重要性,事情這才有了轉機。早在上世紀80年代末,曹院士就率領科研團隊在赤水河流域展開資源調查,發現該河魚類多樣性很高,記錄的魚類有109種,特有魚類就有29種。

經過數十年的觀測、調查,越來越多的珍稀魚類現身赤水河,高異質性的棲息地成為了長江上游魚類的“庇護所”。最新的調查顯示,赤水河共有魚類160餘種,長江上游的珍稀特有魚類增加到了40多種,堪稱是一座資源寶庫。

體長1.15米!瀕危長江鱘現身赤水河,禁漁近5年,效果怎麼樣?

不僅如此,赤水河還是我國著名白酒企業茅臺酒廠的水源地,水質常年達到地表二類水質標準,是我國出了名的生態河、美酒河。如果在赤水河建立水壩,當地的水質必然會受到影響,而沒有了這一河清水,“美酒河”也將名不符實。

體長1.15米!瀕危長江鱘現身赤水河,禁漁近5年,效果怎麼樣?

最終,原本計劃的水電梯級規劃並未實施。2005年,赤水河還被納入了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11年進行範圍調整,赤水河干流以及源頭主要支流均納入了保護範圍。

曹院士的高瞻遠矚還體現在另外一方面,就是推動了赤水河乃至整個長江流域的十年禁漁。

早在2006年,曹院士就開始呼籲長江全面禁漁。在過去,長江禁漁一年只禁3~4個月,只能保住魚類的繁殖期,而四大家魚的成熟年齡多為3~5齡,幾個月的禁漁時間無異於杯水車薪。實際的走訪考察也發現,禁漁期往往剛結束,漁民就在洞庭湖、鄱陽湖下網捕撈,很多魚苗都被打撈上岸,“5公分長的鯉魚苗,9公分長的草魚苗,都變成了盤中餐”。

體長1.15米!瀕危長江鱘現身赤水河,禁漁近5年,效果怎麼樣?

無論是長江還是赤水河,禁漁必須要用足夠長的時間才能保證效果——在長江捕撈量不足10萬噸的背景下,這一建議顯得分量十足。2017年1月1日,長江上游的赤水河率先實行十年禁漁,一直禁到2026年12月31日;2021年1月1日,長江也終於全面休漁,近28萬漁民上岸轉產,十年禁漁終成現實。

赤水河禁漁將近5年整,禁漁效果到底如何了?

2020年10月,科研人員在赤水河合江段展開了一次摸底調查。10月9日晚,護漁調查員將漁網放置在赤水河支流高洞河的寒沱站點,第二天6點去收網時有了意外收穫:一網打撈上來了42條長江鱘!

體長1.15米!瀕危長江鱘現身赤水河,禁漁近5年,效果怎麼樣?

長江鱘是長江裡的“神秘物種”,學名為達氏鱘(Acipenser dabryanus),其稀有性堪比中華鱘,被譽為“水中大熊貓”。早在1994年,長江鱘就已經在葛洲壩以下江段絕跡,長江上游的野生數量也不多,生存狀態堪憂。

近年來,長江鱘的發現地點基本都在赤水河,發現時的規格普遍偏小。比如前面提到的42條長江鱘,規格多在100~200g之間,是我國人工放流的魚苗。

目前規格最大的一條長江鱘被發現於2021年8月4日,體長1。15米、體重6。9公斤,極為罕見。當然了,發現地點還是在赤水河。這似乎表明,赤水河不僅有大量的長江鱘幼魚,也可能存在一定的亞成年個體!

體長1.15米!瀕危長江鱘現身赤水河,禁漁近5年,效果怎麼樣?

作為為數不多的“長江旗艦物種”,長江鱘在赤水河多次現身引起了很大的社會轟動,這表明禁漁、護漁效果顯著。但是調查員也指出,受長江干流建壩的影響,赤水河中原本存在的一些洄游性魚種現在也消失了,鯮魚、䲘魚、鰻鱺等已絕跡10多年,曾經的“淡水魚之王”白鱘也已滅絕,這條能長到7。5米長、重900多公斤的“魚王”甚至沒能熬到2020年。

體長1.15米!瀕危長江鱘現身赤水河,禁漁近5年,效果怎麼樣?

也許有人會問,長江上游支流那麼多,為什麼偏偏是赤水河成了瀕危魚類的“救命河”呢?這其實跟赤水河獨特的水文環境、複雜的河道生態密切相關。

赤水河上游地處雲貴高原,急流險灘眾多,這裡的魚類多為喜急流性魚類,以昆明裂腹魚、四川裂腹魚、雲南光唇魚、白甲魚、墨頭魚為典型代表;到了中游,河水流經雲貴高原和四川盆地的過渡帶,河道環境複雜,鮈亞科、鱨科魚類在此定居;下游則屬於四川盆地的邊緣地帶,地勢平緩,河水變寬變深,流速變慢,這裡的魚類則以草魚、鮊魚為主。

體長1.15米!瀕危長江鱘現身赤水河,禁漁近5年,效果怎麼樣?

因此,不同河段分佈著不同習性的魚類,長江的土著魚高度依賴於這種複雜的環境,這也決定了赤水河的生態價值不可能被其他長江支流取代。

需要注意的是,赤水河雖然幹流無壩,但是支流卻有不少小電站。比如桐梓河曾建成7級水電站,古藺河為9級,大同河為7級,習水河為13級。赤水河流域大大小小的電站加起來,總數竟有300多個!這些電站多建於上世紀80年代,背後有一定的歷史原因,但目前正在有序地整改(拆除)中,如四川段的132段攔河壩已累計拆除了71座。

體長1.15米!瀕危長江鱘現身赤水河,禁漁近5年,效果怎麼樣?

整改前的長征電站(現已拆除)

在生態學視野下,在赤水河支流建水電站應保持慎重,因為很多魚類在索餌、繁殖、越冬時常常往返於幹流和支流之間。比如古藺河、桐梓河的河口,實際上就是很多長江土著魚的產卵場和索餌場。因此,支流也不能盲目開發水電,應留出一定的生態空間,必要時還可以營造人工產卵場,加大親魚放流,增加魚類的繁殖機會。

體長1.15米!瀕危長江鱘現身赤水河,禁漁近5年,效果怎麼樣?

赤水河的保護重在雲貴川三省。從2021年5月開始,三省相繼出臺了地方性法規,釋出了《赤水河流域保護條例》,從今年7月1日起開始施行。該保護條例涉及範圍廣泛,對垂釣也做出了嚴格限制,禁止長線多鉤、單線多鉤、多線多鉤等破壞性較大的釣具釣法,探魚裝置也被明令禁止,可視錨魚等作釣方式進入了黑名單。

總之,赤水河是長江上游難得的一片淨土,這裡純天然的生態環境很可能是長江鱘等瀕危物種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保護了赤水河,就相當於保護了長江上游60%的魚種資源,最終也是在保護我們人類自己!

TAG: 赤水河長江魚類禁漁長江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