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于越、山都、木客等民族才是于都真正的土著!

于都的土著居民,唐宋以前為于越、山都、木客等民族,唐宋之後為畲人、瑤人,與歷代播遷到于都及整個贛南的中原百姓,相互融合,逐漸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客家民系。幹寶《搜神記》祖沖之《述異記》曹叔雅《廬陵異物志》、《太平寰宇記》等史籍,對山都、木客都有不同方面的記載。

你知道嗎?于越、山都、木客等民族才是于都真正的土著!

南北朝劉宋時贛南著名學者鄧德明所著家鄉地理、風情、民俗的《南康記》載:“零都君山(今于都盤古山北五十里許)上有玉臺,方廣數丈,週迴盡是白石柱、自然石覆,如屋形也。四面多松杉,遙眺峨峨,向像羽人之館。風雨之後,景氣明淨、頗聞山上有鼓吹之聲,山都木客,為舞唱之節。”到了唐朝末年,木客人嘗就民間飲酒,為詩一首雲:“酒盡君莫沾,壺頃我當發,城市多囂塵,還山弄明月。”不僅于都、贛南有山都木客,據有關資料的記載,山都木客廣泛分佈於福建、江西、廣東、安徽、浙江、湖南、廣西和四川等省,尤以閩粵贛交界地區最為活躍。

其生活特點是:居深山密林間,有樹居也有室居的,少與他人接觸,即所謂隱形。其身體特徵,有的記載身材高大,有的說個子矮小,膚色黝黑。能勞動,會制木器;有語言和婚喪習俗;使用樂器,善歌舞以及喜吃蝦蟹等。

你知道嗎?于越、山都、木客等民族才是于都真正的土著!

據蔣炳釗、萬幼楠等專家學者研究結果,贛巨人(即山都)與木客是同一人種民族,始初稱為“梟陽”,秦漢時稱“贛巨人”,魏晉南北朝稱“山都”,唐宋稱“木客”。作為于越、古越族的後裔,山都木客於唐宋之後自行消亡,或融入畲、瑤、苗等民族,或直接被漢民族同化,與歷代南遷到來的客家先民共同形成了客家民系。顯然,山都、木客及唐宋以來世居於都的人們,他們是名副其實的“老客家”,是客家源流所在。他們佔據了于都人口的70%以上。

明末清初,從粵東、粵北、閩西回遷於都的客家人,學界習慣上稱之為“新客家”,主要分佈在於都東部的沙心、寬田、黃麟及於都北部的銀坑、葛坳、橋頭。

但即使在上述鄉鎮,也並非全部都是新客家。往往是老客家、新客家混雜居住,共同生息,共同繁衍。

你知道嗎?于越、山都、木客等民族才是于都真正的土著!

老客家、新客家於同一鄉村共生存、共發展的現象,在贛南其他地方也極為常見。如崇義縣西北部、上猶縣西南部及東部、興國縣北部、瑞金市東部及西南部、會昌縣東南部、信豐縣西南部等,新客家人口約佔總人口三分之一左右。于都相鄰的寧都縣,新客家集中分佈在下三鄉(即清代安福鄉、仁義鄉、平陽鄉)老客家則集中分佈在上三鄉(泰水鄉、懷德鄉、太平鄉)。

儘管老客家、新客家在歷史、民俗、語言等方面有著明顯的差異,但經過近四百年的融合,差異性越來越小,而共性越來越多,彼此存同求異,形成了非常穩定、和諧的社會局面。…………………………。

TAG: 客家木客唐宋贛南民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