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宗美學的興起與發展

茶園生態化建設模式,涵蓋茶葉品種、栽培、土壤、生物、植保、肥料等領域。秉承以人類為中心的理性生態倫理學思想,為復興茶產業而努力。

禪宗美學的興起與發展

禪宗文化是伴隨禪宗的起源、發展、進化而來的,是佛教自公元67年由印度傳入我國以後,與儒道釋思想相融合,形成具有中國文化傳統底蘊的禪宗文化。它提倡即心即佛,將佛教深玄的理論體現日常生活之中,不重說教,只重證悟,從而形成了個性鮮明的思想體系。

禪宗美學的興起與發展

這種思想體系所呈現的獨特理性思辨和精神風貌深刻地影響著中國的文學和藝術的創作,如白居易、陶淵明等文學家的詩歌與文化創作,包括宋代以後的水墨山水畫和宋明理學等都受其所吸收和借鑑,從而形成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富有人文精神的的特色禪宗文化不僅重鑄了中華民族的人生哲學,陶冶中國知識分子的審美觀念,而且極大豐富了知識階層的理性思維,在哲學史、文化史、思想史、設計史上起著特殊的意義,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禪宗美學的興起與發展

中國唐宋時期崛起的禪宗美學,曾對中國封建社會中、後期的美學及藝術,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中國傳統美學雖然在表現形態上看是極為複雜的,但基本上可以劃分為四大思潮:儒家美學、道家美學、楚騷美學、禪宗美學。如果說儒家美學是中國美學的開端,那麼禪宗美學的面世則標準著中國美學走向成熟。禪宗美學以其獨特的審美理念和美學範疇豐富了中國傳統美學寶庫.對我國封建社會中、後期的美學及藝術,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舉凡詩論、畫論、書論,以及詩歌、繪畫、戲曲、小說、書法、雕塑等各個藝術創作領域、藝術理論領域和美學領域,幾乎無一不受到禪宗美學的衝擊、滲透和熔鑄。

禪宗美學的興起與發展

禪宗美學的本質是一種追求生命自由的生命美學,它是對生命的思考.是對存在本體論層面的審美的思考。《壇經》有云:“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邊誓願斷,法門無邊誓願學,無上佛道誓願成。……見自性自淨,自修自作自性法身,自行佛行,自作自成佛道。”可見禪宗把人的主體性推到了極點,強調頓漸之悟,主張一切親證,追求自由的人格和自然的境界。

禪宗美學的興起與發展

禪宗追求自我拯救或解脫,“自心是佛”是它樹立的一面,超脫世俗煩惱而成佛是它破除的一面,體現出一種純自然狀態的素樸美。禪宗的素樸美學所傳達的是一種素美的內在精神與外在表徵,透過歲月的沉潛呈現出一種順乎自然、不刻意造作的“澀”的美感,不是即刻吸引眾人的目光,而是不斷地享受回味無窮的美感經驗。它所呈現出的美是獨特的性靈之美,雖不耀眼,但有種無法言語的自然韻味慢慢地散發出來,即便是平凡之姿,也會被沉澱後的自然韻味所昇華。這種素樸精神的原則是所有事物和諧的價值,且以自然為基礎,並且關心與自然的和諧之美。

禪宗美學的興起與發展

作為漢傳佛教宗派的重要組成之一.禪宗的稱謂源於其主張修習禪定的意旨,故名禪宗。此外。又因其以參究方法、徹見心性的本源為教義宗旨.因而禪宗亦稱作佛心宗。

禪宗美學的興起與發展

據佛經中記載,佛祖釋迦牟尼在靈山會上,面對著百萬弟子,輕輕地手拈一枝花,向大眾環示一圈,自始至終一語不發。弟子們紛紛對其涵義疑惑不解,而唯有大弟子摩訶迦葉,笑而不語。繼而佛祖當眾宣佈:“吾有正法眼藏,涅磐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此中關於“佛祖拈花,唯迦葉一笑”的典故便引發了禪宗的開始。禪宗在中國的傳人最早源於菩提達摩,此後,盛於六祖慧能,在唐代中後期逐漸成為漢傳佛教的主流形式,也是漢傳佛教最重要的宗教象徵之一。

禪宗美學的興起與發展

禪宗代表作為《六祖壇經》,主要教義為《金剛經》、《楞伽經》、《大乘起信論》。受其時代的影響和制約,禪宗從醞釀、發生到發展壯大,在中國佛教中形成一個具有影響力的獨特派別,中國獨立發展出天台宗、華嚴宗與禪宗三個本土佛教宗派,但禪宗最具獨特性格。從思想淵源上說.中國禪宗從醞釀到形成,與佛教禪學傳播有聯絡.雖說是菩提達摩傳至中國,但隋唐以後的禪宗思想,主要是產生於中國。塑造於中國。

禪宗美學的興起與發展

(安根團隊摘自金亮等:茶禪淵源——禪、茶、器的發展歷史及文化探究)

禪宗美學的興起與發展

禪宗美學的興起與發展

禪宗美學的興起與發展

禪宗美學的興起與發展

TAG: 禪宗美學佛教中國誓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