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聲識秋蟲—灌叢篇

上週的

聞聲識秋蟲

,因為音訊上傳數量限制的原因,只能帶大家初識了地棲鳴蟲。為了滿足小夥伴們的需求,大城小蟲在本週趕緊帶來更新——

灌叢篇

,更是加入了聲紋訊息,不容錯過哦!那些在野外只聞其聲,不見其蟲的夜精靈們,將在這裡被揭開神秘的面紗。

雙帶金蛉蟋Svistella bifasciata

俗稱金鈴子,曾歸為擬蛉蟋屬,現已轉入金鈴蟋屬。是上海公園裡最常見且受追捧的一種本土鳴蟲。喜爬在冬青、八角金盤等植物上鳴叫,可用細竹筒或枯葉卷對其進行誘集。

雄性識別特徵:

小型蟋蟀,體長約7mm,體金黃色帶黑斑。

鳴聲識別:

鳴聲為連續清脆的“滴滴滴”聲。

聞聲識秋蟲—灌叢篇

聞聲識秋蟲—灌叢篇

凱納奧蟋Ornebius kanetataki

俗稱石蛉,棲息於灌木上,常居群在八角金盤等植物的枯葉形成的葉卷之內。

雄性識別特徵:

小型蟋蟀,體長約10mm,新蟲體表具銀色鱗片,老熟後掉落。前胸背板紅褐色,後緣白色,翅短,紅色。

鳴聲識別:

鳴聲為清脆而間斷明顯的“滴”聲。

聞聲識秋蟲—灌叢篇

聞聲識秋蟲—灌叢篇

青樹蟋Oecanthus euryelytra

俗稱青竹蛉,棲息於茂密的草叢或灌叢中。雄性青樹蟋常喜歡躲在樹葉夾角的後方鳴叫,藉以擴大自己音量。

雄性識別特徵

:體中型,體長約20mm,體淺綠色至淺黃色。

鳴聲識別:

青樹蟋鳴聲與迷卡鬥蟋相似,但節奏較為緩慢且為略沉悶的“句,句”聲。

聞聲識秋蟲—灌叢篇

雲斑金蟋Xenogryllus marmoratus

俗稱金琵琶或寶塔蛉,是一種你經常聽得到叫聲卻不“常見”的鳴蟲。雲斑金蟋棲息於及其茂密的灌木叢或草叢低矮處,因為它們夜間鳴叫時躲藏在草叢的較深處,所以極難被觀察到。

雄性識別特徵

:體中型,頭至前翅末約23mm,體較扁平,黃褐色。

鳴聲識別:

鳴聲為清脆的“叮滴鈴”聲,單段停歇後往復。

聞聲識秋蟲—灌叢篇

日本紡織娘Mecopoda niponensis

華東地區分佈有2種常見的紡織娘,分別為日本紡織娘(又稱寬翅紡織娘)和紡織娘(又稱窄翅紡織娘)Mecopoda elongata。兩種在民間皆稱其俗名為紡織娘,此外日本紡織娘在鳴蟲市場也會被稱為肥紗婆。其棲息在農田或灌叢中,雄性在夜間會爬至低矮灌木上鳴叫求偶。

雄性識別特徵

:大型螽斯,頭至翅末約60mm,具兩種常見色型:綠色或褐色。

鳴聲識別:

鳴聲為“嘎吱,嘎吱”的起叫前奏,隨後轉為快節奏的“吱,吱,吱”聲。

聞聲識秋蟲—灌叢篇

日本條螽Ducetia japonica

俗稱雅蟲或梅雨蟲,是上海最為常見的一種螽斯,幾乎遍佈市內各個公園、綠地及郊野。棲息於農田或灌叢中,後翅發達,偶會上燈。

雄性識別特徵

:中型螽斯,頭至翅末約38mm,體綠色或褐色,雄性體背具較寬的棕色條帶。

鳴聲識別:

鳴聲為連續或間斷的“絲絲絲絲”聲,似漏電,完全不明白為什麼會被稱為雅蟲。

聞聲識秋蟲—灌叢篇

聞聲識秋蟲—灌叢篇

黑脛鉤額螽Ruspolia lineosa

因其頭頂鈍圓,且長相兇狠,故民間俗稱其為北鈍頭鬼。喜棲息於草叢及低矮灌叢中,是一種雜食性螽斯。

雄性識別特徵

:中型螽斯,頭至翅末約48mm,具兩種常見色型:綠色或褐色,足脛節和跗節黑褐色,頭頂較鈍圓。

鳴聲識別:

鳴聲為單調的“嗞” 的長音。

聞聲識秋蟲—灌叢篇

聞聲識秋蟲—灌叢篇

褐足似織螽Hexacentrus fuscipes

俗稱南姐兒,是一種在上海較為少見的鳴蟲,主要分佈於郊區。

雄性識別特徵

:中型螽斯,頭至翅末約45mm,體褐色,雄性前翅強烈鼓起略呈球狀。

鳴聲識別:

鳴聲為“得爾…”,小段停歇後不斷往復。

聞聲識秋蟲—灌叢篇

圖:  湯亮,周德堯、餘之舟、宋曉彬

音訊:湯亮,周德堯、餘之舟、天天

文:  蟲仔

編輯:  蟲仔

聞聲識秋蟲—灌叢篇

TAG: 鳴聲識別雄性紡織娘螽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