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二戰後日本人基因變差,但基因卻變得更高了?真相令人吃驚!

最近看到網上有人討論一個話題:二戰美軍佔領日本後,因為日本政府採取了“用漂亮女人來安撫暴躁大兵”的政策,所以最後留下了15萬-20萬的混血兒。這些混血兒雖然讓日本人感到恥辱和尷尬,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良了日本人的基因,尤其是提高了日本人的身高,可以說是“塞翁失馬”,一點不虧。

這個話題聽著很有趣,但得出的結論對不對呢

為什麼二戰後日本人基因變差,但基因卻變得更高了?真相令人吃驚!

基本是無稽之談。

為什麼,我們來理性地分析(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一下。

日本人確實矮,基因不好

我們先來看日本人在二戰前後的身高資料,得出的結論是:他們確實很矮,有改善的空間。

二戰前的1927年,日本曾頒佈《昭和二年兵役法》,是將適齡青年分為5種。規定身高超過150釐米,且各項身體指標優良的青年,就算是“甲種兵役人員”。

二戰前的1937年,日本公佈士兵平均身高為165釐米,但這個資料可能有一定的水分。二戰末期,因為兵員緊張,日本召集大量未成年人或者身材不達標的國民入伍,士兵平均身高一度只有145釐米。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1945年,日本男性平均身高統計資料為160釐米左右,而中國男性在19世紀初期平均身高就已經達到了165釐米(荷蘭資料庫Clio Infra的權威資料),所以稱他們“小日本”並不冤枉。

美國兵和日本兵身高差距明顯

日本人為什麼矮呢?

大概有兩個原因,一是基因,二是飲食。

先說基因。日本研究人員在《人類遺傳學雜誌》發表的報告稱,基因分析證明,現代日本人是由日本列島的土著繩文人和來自東亞大陸的彌生人不斷混血形成的。

所謂“繩文人”,是舊時代後期出現在日本列島的居民,他們因為製作繩文圖案的陶器,所以得名。

繩文人的特徵之一是矮小,成年男性身高不到160釐米,成年女性身高不到150釐米。來自東亞大陸的彌生人(不知道是不是徐福和他的童男童女)比繩文人稍高。

再說飲食結構。有人說,日本作為一個島國,國土面積不大,畜牧業不不發達,所以肉類和蛋白質攝入較少,影響了日本人的身高。

不過這一點存疑,因為日本是島國,畜牧業不發達,但有捕魚業呀,別忘了魚類也富含豐富的蛋白質。

真正影響日本人飲食結構的,是佛教的傳入。公元六世紀中葉,佛教傳入日本後,很快被尊為“鎮護國家”之教,地位非常高。佛教規定吃肉是犯法的,所以日本人普遍吃素。直到明治維新之後,日本才改變素食之風。

基因和飲食文化,對日本人的身高影響非常之大。據說,經常出現在各種遊戲中的日本傳奇人物武田信玄,身高只有153釐米,而德川家康,身高則是159釐米。

戰後平均長高11釐米

那二戰後日本人長高了嗎?長高了,平均長高了11釐米左右。

有人就用這個資料,來證明“混血兒們”直接提高了日本人的身高。

這種邏輯當然大錯特錯。日本歷年來人口統計資料顯示,在“混血兒”長到成熟期的1974年-1980年,日本人口總數為1。1億以上。20萬人放在這麼大的一個基數里,如滄海一粟,不可能“平均提升”日本人的身高——這個就像中國有20萬個億萬富翁,並不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國人平均收入水平一樣。

為什麼二戰後日本人基因變差,但基因卻變得更高了?真相令人吃驚!

1974年-1980日本人口資料

“混血兒們”沒有直接提升日本人的身高,那麼有沒有間接地提升了日本民族的基因呢?別的咱不知道,就“身高”這個單項上,答案依然是否定的。

下面這個表格,是日本人的戰後一段時間內的平均身高(1969年-1996年)。

為什麼二戰後日本人基因變差,但基因卻變得更高了?真相令人吃驚!

這個資料顯示,1978年到1979年出生的人,他們的身高達到了日本人歷史平均身高的頂峰,男性達到171。46釐米,女性平均達到158。52釐米。

但從此之後,日本人身高水平就開始走下坡路了,可以說是一路走低(上面表格中的曲線可以體現出這個趨勢),所以到了1996年出生的人群,男性平均身高回落到170。82釐米,縮水了0。64釐米;女性平均身高回落到158。31釐米,縮水了0。21釐米。

從這個趨勢上看,“混血兒們”並沒有在身高這個單項上提升日本人的基因。

長高的真正原因

否定了“混血兒提升日本人身高”這個扯淡的結論,我們再分析一下,二戰後日本人為什麼長高了。

大概有三個原因:經濟快速發展、重視合理飲食、提倡體育運動。

二戰後,日本經濟快速復甦,人民變得富裕起來,這讓他們有能力給孩子們提供改善飲食結構,多吃肉,多喝奶,經濟基礎決定國民體質,這是根本原因。

有了錢,就能做到合理飲食,這一點尤其表現在學校免費供餐上。

1945年戰爭剛結束時,因為糧食缺乏,日本小學6年級孩子長得和4年級孩子差不多大。所以在1946年,日本政府教育、民政、農林三個部門聯合釋出《普及獎勵學校實施供餐》的通知,並在東京、神奈川和千葉開始推行學校供餐制,至少保證孩子們在學校能吃飽。

到1947年,日本約300萬兒童享受到學校供餐,並獲得美國無償提供的脫脂奶粉。

1952年4月起,日本全國所有小學校都實現了供餐。

1954年,日本學校供餐法開始實施。

1958年,日本教育部下發“學校供餐牛奶的處理要領”通知,要求學校從脫脂奶粉向牛奶轉換。

1963年,推進了全面實施牛奶供餐。

在孩子們吃飽喝足、保證營養的前提下,日本還非常重視體育教育,將體育視為中小學生體質發展的重要一環,尤其是1965年東京成功舉辦奧運會,日本更是在全國範圍內掀起運動的熱潮。

日本人從小就經常參加體育運動,棒球、足球、籃球等體育運動場地在日本隨處可見,棒球明星、足球明星是孩子們嚮往的職業。2018年日本文部科學省的一項調查顯示,日本90%的男女生喜歡體育,70%表示自己在小學時就喜歡運動會。

而日本青少年研究所對中、日、美三國的初中和高中學生課外體育活動進行問卷調查顯示,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初中生,中國為8%,日本為65。4%,美國為62。8%;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高中生,中國為10。5%,日本為34。5%,美國為53。3%。

合理的飲食結構,重視體育運動,這才是日本人在短短几十年內長高11釐米的原因。美國大兵的功勞?最多隻能用來調侃而已,當不得真。

TAG: 日本身高釐米供餐混血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