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時代:未來3年投資超9000億,中國有望引領5G浪潮

2020年6月10-12日,由投中資訊、投中網聯合主辦,投中資本承辦的“第14屆中國投資年會 年度峰會”在上海隆重召開。中國的創新力量正風雷湧動,奮發九州,盪滌環宇,本次峰會以“九州風雷”為主題,匯聚國內外頂級投資機構大佬、知名經濟學家和創新經濟領袖,共築行業新版圖,探索新機遇。

維思資本合夥人孫健、紫金港資本創始合夥人陳軍、久友資本董事長李陽、海爾資本董事總經理劉璐、宜信產業基金合夥人羅洪濤、合創資本管理合夥人錢強、源星資本管理合夥人於立峰、投控東海副總經理趙守明在“5G時代-科技與產業的融合”圓桌對話中表示,5G毫無疑問肯定是新興技術的制高點,但也不要過度神化它,5G大規模成熟商用還需要一定的時間。

5G的誕生一方面為已有的應用場景帶來極大的最佳化和提升,另一方面也使得原來沒有的、只存在於希望和想象中的場景,透過5G技術進步得以實現。

以下為“第14屆中國投資年會·年度峰會”中“5G時代-科技與產業的融合” 圓桌對話實錄,由投中網整理。本場對話由孫健主持。

5G時代:未來3年投資超9000億,中國有望引領5G浪潮

孫健:各位在座嘉賓,大家好!這一場是今天最後一場的論壇,之前有過人工智慧論壇、新基建論壇,這背後逃不出5G產業的建設、規劃和投資。

今年6月份剛好是5G發放牌照一週年的時間,有很多微博熱搜都提到5G的話題,這是非常熱的。因為這樣的原因也把這場論壇作為壓軸,5G相對來說比較熱,所以今天趁此機會把5G和產業如何相關聯進行交流。

我是維思資本的合夥人孫健,也是主持人。想請同行花1、2分鐘時間介紹一下自己來自於哪家機構,投資的方向、階段,先請陳總。

陳軍:感謝孫總,很高興最後一場還有這麼多熱心觀眾、聽眾。我來自紫金港資本,我們公司主要是在深圳和杭州,我們是一批浙大、MIT的團隊。我們的理念是自下而上,所以關注成長型投資,核心是幫助科學家成為企業家,幫科學家賺錢,希望透過持續戰略化的投資,幫助小企業成為大企業。三年前和浙大一起做了母基金。今天來到投中,希望和同行進行交流和學習,謝謝大家!

李陽:大家好!我是來自久友資本的李陽,我們成立於2015年,是新生代股權投資機構,到現在為止五年時間,累計管理規模20多億。我們從成立之初定位就是投中國的新興科技大方向和賽道,重點佈局人工智慧、半導體核心器件、5G、物聯網、新材料和原創新藥、精準醫療、高階醫療器械等領域的投資。

到現在為止,我們投了大概30多個專案,在科創板成功上市1家,去年第一批科創板上市的25家裡有我們投的天宜上佳。創業板今年年底之前還有兩家能過會。

劉璐:大家下午好!我是劉璐,來自於海爾資本。先介紹一下海爾資本,我們是海爾金控旗下的產業全生態投資平臺,什麼叫全生態?基本上投資的邏輯是圍繞著產業共創,凡是海爾現有的產業生態,能夠在場景、應用上發揮協同價值的細分賽道,都是我們重點投資的方向。

所以,我們比較關注的方向:1。智慧科技(5G,半導體,工業智造物聯網,人工智慧,智慧家居與智慧穿戴,智慧城市,金融科技);2。創新消費(新教育,新內容與分發,創新消費平臺,新消費內容與品牌,創新文旅);3。醫療健康(醫療器械,醫療服務及智慧平臺,社群護理及智慧平臺,醫療科技,創新治療方法等)

這是幾個我們重點關注的賽道。目前我們管了超190億資金,裡面有母基金、直投基金,也有和不同地方合作的區域型基金,主要是這些,謝謝大家!

羅洪濤:大家下午好!我是來自宜信產業基金的合夥人羅洪濤,基金是在2016年設立,我們基金主要關注金融科技產業與網際網路、大資料相結合等高新科技領域,面向全球挖掘並扶持優質專案,也依託宜信集團在金融科技裡很好的經驗和資源。我們基金已經運作五年,現在是第二期基金了。投資上圍繞金融科技、人工智慧、大資料、企業服務等賽道佈局。團隊主要在北京,在美國、香港、歐洲都有團隊,是雙幣種的基金。希望未來和各位同仁有更多的合作和交流。謝謝!

錢強:大家下午好!我是來自合創資本的錢強,首先非常感謝投中組織的這一次會議,有機會在這裡和大家進行分享。合創資本是專注於早期的電子資訊產業,主要團隊來自於中興通訊和邁瑞醫療,投資階段以早中期和早中期的專案為主。投資方向包含了5G產業鏈、半導體、上下游應用。歡迎後續有更多的機會和大家交流,謝謝大家!

趙守明:大家好!我是深圳市投控東海投資有限公司的趙守明,我們公司是由深圳市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聯合其他公司出資設立的,主要是針對深圳本地的企業,投資階段側重於早中期。目前管理了7支基金,總規模大概在40億,投資企業超70家,天使階段就有30家,因為我們做的比較早。側重的領域除了大消費外,很多領域我們都會涉足,特別是深圳有優勢的醫療器械、智慧製造,希望後續有合作的機會。

孫健:感謝各位嘉賓對自己機構的介紹。維思資本是一家在上海本地的機構,成立到現在大概有十年的時間,目前管理大概6支基金,從早期的投資智慧製造、企業級服務、資訊化、醫療大健康,一直到目前為止最新的基金關注投資於國產替代、自主可控的軟硬體結合的科技類公司。5G在本身公司的投資策略中佔比較大的比重。

現在5G產業已經從早年的“規劃期”到大規模“建設期”,5G行業總投資相對4G來講非常大,總共有超過1。2萬億總投資規模。投資建設過程當中和有很大方面相對之前4G都有所增加,比如說頻段有所增加,增加了對其中光模組、通訊板塊的投資。另外5G本身特性帶來的低延時、高密度,帶來比較大的應用上變化。

在歷史上(我們)已經佈局了波分複用器、光模組等領域的公司,包括投資了一些射頻濾波器廠家。5G產業相對於4G有顛覆,也有升級,所以今天第一個話題想和嘉賓進行探討,如何理解5G是下一輪科技的制高點?對於現有的人工智慧、自動駕駛、物聯網等各大領域來說,5G技術是升級還是顛覆?先請陳總。

5G是先進技術的代表,但大規模的商用還需要時間

陳軍:我覺得孫總提的問題非常好,總體上我的結論比較清晰,肯定是顛覆的。這幾個核心技術(人工智慧、物聯網、自動駕駛)本身就是對生活、科技的顛覆,人工智慧出來已經幾十年了,最近3到5年非常之熱,但大家仍然遇到了很多瓶頸,很多瓶頸跟傳輸、資料處理、物聯網連線的功耗延時有關係,所以5G也是應運而生。

5G的網路設計和雲、網路切片的專業和安全都是有關係的,因此我認為應該是“共生”。前面三種技術是顛覆性技術,5G也是顛覆性應用,但這種應用不是一蹴而就。自動駕駛也出來很久了,真正到生活的應用還需要5到8年的時間。

在我的印象中,十幾年前在紐約3G剛開始的時候也覺得開始顛覆,但後面真正到2008年左右,很多商業級應用才開始大規模出現。因此,我相信5G帶來的,不管和物聯網、自動駕駛、人工智慧關聯的“殺手級”應用肯定在路上,具體的肯定是在座投資人非常感興趣的。這是我的觀點。

李陽:謝謝孫總,關於大家對5G的看法,剛剛孫總提到兩個點:第一,是不是大家公認新興技術的制高點,這一點毋庸置疑,5G肯定非常非常有代表性。話說回來,目前對5G的看法會稍微有點神化。確實5G是非常先進技術的代表,但可能現在把5G放在這麼高的位置上,也有一定的政治因素,包括對華為的制裁。

我們可以看到,5G本身是屬於新一代的資訊科技,是波浪式推進的過程,也許再過5年、10年可以看到5G、6G,這都是有可能的。

對於相關的應用領域,像人工智慧是升級還是顛覆?就看我們怎麼理解字面意思。我有時候不太認同說成顛覆,顛覆是什麼意思?是把原來的東西推翻了,又出來新東西。但事實上並不是這樣,事實上(5G)是給人工智慧、物聯網真的提供了非常大的助力,原來人工智慧真正實現商業化的應用場景是有欠缺的。

5G技術的誕生透過5G的特點和優勢,能夠把短板、欠缺給彌補,這是非常非常好的事情。但是話說回來,前途光明,道路非常曲折。可以看到在5G發展過程中還有很多困難需要克服。目前從投資角度看到5G相關領域的創新專案,坦率講理性分析真正5G創造價值有賴於基礎體系建設到了一定程度後,延伸出來相當大體量的內容和應用,最後效益才能產生。在效益沒有廣泛產生之前,5G建設還是要有思想準備,壓力還是蠻大的。

孫健:李總的觀點是5G產業還是有很大的長足發展,但是拉到顛覆性產業還是拔的過於高了。

李陽:對這個事情我們是非常有熱情,但同時也不要太過於把它拔到太高、腳不沾地的位置上。做投資理性很重要,包括創業者也是這樣的,一定要仰望星空,腳踏實地的做事情。

劉璐:這是一個挺有意思的話題,剛剛李總提到一個觀點,5G本身是通訊技術的一個方向,通訊技術本身是基礎設施,每一個技術升級是什麼?其實是一種“跳躍”,從2G開始看,資料是GPRS,後面到了2006、2007年有了3G,蘋果第一代手機就是3G的,2014、2015年開始有4G。從這個角度來說升級的意味更大。

我更願意用公路打比方,A城市有很多汽車的資料,B城市有很多醫療的資料,C城市有很多金融的資料,D城市的大腦和運算很強。

之前在2G時代是鄉村公路,3G時代是省道,4G變成國道,越來越寬,車流量越來越大,5G就是高速公路。5G資料上的峰值頻寬可以到10G到20G,4G只有1G,峰值頻寬是10倍。使用者的感受頻寬是100G到1兆之間,4G是10,又是10倍。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是巨大的跳躍。

之前城市ABCD之間走國道通行就這麼多資料,但由於有了高速公路,這些行業間資料互動、運算資料的充分使用,會帶來下游場景加速升級迭代的方向和趨勢,這是5G作為基礎設施最大的價值所在。這是我的觀點,謝謝!

羅洪濤:這個問題提得挺好,對於5G我更傾向於用“融合”的說法。其實5G技術本身是底層的基礎設施,我們看到移動通訊底層基礎設施最近幾年在全球範圍內投入在不斷加大,商業化場景落地速度在變快,這對整個經濟和社會帶來的變革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在此前提下,5G作為基礎設施,同人工智慧、大資料、IoT物聯網技術之間的融合會越來越緊密,透過底層基礎設施、PAAS、SaaS層技術應用不斷迭代和加強,可以很好地推動產業數字化和智慧化程序。

錢強:就這個話題我大概談談我的看法。大家會發現在5G之前的通訊技術主要是解決人跟人之間的通訊,在模擬通訊時代解決了人和人之間的互動,在2G時代增加了簡訊文字的互動和低速資料的連線。3G真正開始能夠提供2兆以上頻寬的寬頻連線,所以後續的社交軟體、富媒體通訊發展起來了。4G是為移動網際網路設計的,所以影片、多媒體通訊、基於移動網際網路的應用發展起來了。5G要解決的除了人和人之間的通訊外,還要解決人和機器、機器和機器之間的通訊,從這一點來看確實有點跨時代的革命性質。

之前的網路主要是用於使用者的消費,更多是To C的應用。5G來了以後大家可以看到產業應用和行業結合越來越緊密,從這一點來看有革命創新和顛覆也是可以的。

目前中國在5G產業鏈中無論是在標準還是在專利方面,比之前時代要進步很多。主持人剛開始做介紹時講到了1G時代中國是“旁觀者”,2G是“跟隨者”,3G是“追趕者”,4G是“同步者”,5G中國才有機會引領行業。在未來資訊科技行業發展中才能佔領高地,從這一點來看,確實有比較大的意義。

趙守明:剛剛幾位同行已經把這個問題說的比較透徹了,我就再補充兩點:資訊科技的革命整體原則是用更低的能量消耗傳遞更多的資訊,用這個指標來考核的話5G的各個引數都比4G高出一個量級(至少10倍甚至更高)。剛剛劉璐總也提到了其中相關的很多資料,這些資料都反應了目前5G技術層面較4G有很好的提升。

在實際佈局過程中,中國在這個層面終於趕上甚至超越了世界同行。模擬訊號全球商用是1984年,中國是1987年;2G國際上是1990年開始,中國是1995年開始;3G國際上是2000年,中國是2009年。我們對3G的印象不是很深,因為國際在2014年推4G的時候,中國已經追趕上了。過去七年的時間幾大運營商花到了7到8千億佈局,既有技術本身的需求,也有國家的推動,所以4G層面應用上已經趕上了世界水平。

因為去年6月6日頒佈了4個5G商用牌照,國際和我們同步的是韓國有一個,還有一個非常小的國家。我們國家在5G層面已經領先於世界了。

5G顛覆我比較贊同錢總所說的,大家會覺得4G應用在打電話、隨時上網看影片的需求已經滿足了,人與人之間的需求層面4G已經滿足了大部分(至少目前是這樣)。大家也有印象,在國外很多地方還是3G訊號,但因為人口密度比較低,所以運營商投4G現在很多都沒有收回本,中國因為有足夠多的人口密度,所以不一樣。

5G不僅僅是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而是機器萬物互聯。中國又是具有全世界最強品類的工業製造,所以透過5G對工業製造進行質的提升,可能未來真的是顛覆。

哪些領域會最先基於5G得到長足發展?

孫健:感謝剛剛幾位嘉賓的發言。突然聽到趙總講的發言講到5G的重要性想起來前兩天有一個冷笑話,大家都知道這段時間美國沸沸揚揚有關於黑人被白人警察抓了以後,造成了很多暴動的事情。這個事情怎麼發生的呢?好像是黑人用了現鈔,為什麼沒有用線上支付呢?因為網路不行。為什麼網路不行?為何網路不行,因為基站不夠,為何基站不夠,因為基站太貴了,建設不起,。基站為什麼會太貴了呢?因為沒有選用華為。為何沒有選用華為,因為美國把華為給封鎖了,搞的5G投資太貴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導致了現在惡性事件的發生。

雖然是笑話,但是在座很多人都有經歷,如果現在去美國或者去別的地方會發現很不習慣。特別到西部的很多地方,網都沒有。所以真的不帶一張信用卡的話,到某些偏遠小鎮真的是寸步難行。

剛剛趙總的話題把我們帶到了第二個要問的話題,在過去十年中,中國在消費網際網路領域已經有了長足發展和應用。

大家都在說5G對產業網際網路有非常大的幫助。未來所謂自動化生產車間的柔性製造、機器檢測、工況判斷等,都將因為5G技術應用能夠讓原來想要達到的部分現在有機會達到了。在那之前在4G、3G的情況下效果都是非常差強人意的,達不到效果。那麼到底工業網際網路在5G產業中的細分產業應用在哪些方面?想先從產業資本(海爾資本)劉總先開始。海爾資本本身也會圍繞和海爾相關的產業,想聽聽劉總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劉璐:謝謝孫總。從自己產業的角度,先從海爾在工業網際網路、產業網際網路的佈局來看,我們有比較大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叫卡奧斯,也是今年剛剛完成第一輪對外融資,基本上都是幾家大國投基金領投參與的。

本身海爾這些年在智慧製造和工業網際網路方面的佈局相對超前。但其實雖然說柔性製造、智慧製造,除了在裝置上鋪設更多的感測器之外,在檢測端有更多的預算能力和對接終端使用者需求外,之前最大的短板就是在通訊上。因為真正要做到定製化服務要實現的不光是從需求端到供給端,而是從生產物料準備環節開始到裝置執行狀態和執行產能情況,要實時做監測。

之前沒有5G時,能夠接入的裝置量、穩定性、傳輸速度是達不到我們真正想做事的要求的。從去年下半年開始鋪5G,產業在這方面也做了比較新的佈局,相信5G和工業網際網路的結合在大的製造型企業裡會產生很多新應用機會。不管是提高產品的產量、降低成本、柔性生產、客戶匹配方面。

從我們自己的投資圖譜來看有很明顯的幾個領域:5G+車、5G+智慧交通/智慧城市、5G+醫療都有很多結合的點。時間有限,我只展開聊一下汽車領域,本身我們在車聯網、智慧汽車方面還是投了專案的。

沒有5G時,4G的響應速度是10毫秒和1毫秒的差距,沒有辦法把汽車做到遠端操控,因為時延10毫秒會發生很多事,包括車和車之間的通訊等等。5G和車延伸出來V2X,車和基礎設施、車和車、車和人之間的互相互動、資料互通會產生很多應用場景,由於5G的實現會面臨比較好的發展機會。我們的情況就是這樣。

孫健:請久友的李總,在您的理解中在工業網際網路細分領域中5G有哪些投資機會?

李陽: 5G的誕生會有兩方面:一方面會為已有的應用場景帶來極大的最佳化和提升,讓效率和效能更好。另一方面會有新生的,原來沒有的、只存在於希望和想象中的場景,透過5G技術進步得以實現。

除了剛才劉璐總所講的5G和車之間的關聯外,當然我們也是認同的,自動駕駛、遠端操控沒有5G肯定是非常非常難實現的。除了車以外,我們也非常看好5G和人工智慧的結合,包括智慧服務機器人、人機協同等方面,也是一定程度上極大提高綜合生產效率。

機器人行業有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工業機器人在傳統的通訊基礎設施支援之下受限,可能是要非常標準化的生產線,工業機器人才可以大規模應用。但目前為止,這種場景受到了很多的侷限性,隨著人力成本的逐步提升,怎麼樣讓機器更多替代原來工業機器人沒法做的,靈活度要求、實時判斷的要求更高。以前只能靠人,但是有了5G之後,以及結合人工智慧方面的技術,可以看到一部分替代人,最後形成人和機器之間的良性互動。

比如說一套生產線可能有10道工序,目前的工業機器人沒法替代,只能靠人做。但現在發現有8道(工序)機器人可以做,有2道(工序)靠人,在同樣的空間裡安全性要求非常高。5G本身的低時延以及和人工智慧技術的結合,相信在未來會有比較大的生產空間,未來一定會提高生產效率,有更低的投入、更高的產出,一定會有越來越多的產業顯現出來。

陳軍:紫金港資本還是比較自下而上,最近我們也看了、也投了些案子,包括在機器識別和阿里做工業應用的。這一塊是在物聯網和大規模資料採集上運用了核心技術,4K、8K,在看低功耗的晶片,深圳有的裸眼3D技術做的非常好。深圳提出了“543”方案——“5G、4K、3D”,本身3D應用很多可以和人工智慧一起,像教育以人工智慧為主,賦能了像新東方、昂立教育等,都是他們在背後做支援,最近釘釘也非常看重他們這一塊做內容、人工智慧賦能。

另外,5G後很多資料都上雲了,雲裡有在計算時的數字加密,現在這也成為了自主可控、資料安全比較重要的東西。(我們)也在關注一些技術和團隊。

在應用層面,像資料中心,騰訊和阿里資料和圖片大規模併發時有影象加速,在5G下需求量會大規模爆發,所以應用層面核心技術也在看,從我的層面是比較關注自下而上的機會。

孫健:羅總,因為您是做金融科技方面的投資,目前您工業網際網路細分領域中,5G產業哪些有機會獲得比較多的長足發展?

羅洪濤:剛才幾位嘉賓也提到了,從通訊產業發展來看,之前3G和4G已經比較好地解決了C端的需求,包括3G帶來的微信、微博的發展、4G帶來的小影片C端流量的快速提升,都有很好的應用和拓展。

5G的特點包括了高頻寬、低延時、高穩定性,這些特點很適合在產業互聯網裡落地和實施,也就是在To B領域。5G這一底層基礎設施的發展,會帶來資料量的大幅提升,所以在大資料以及延伸下來的人工智慧、雲計算、邊緣計算等高新技術應用場景會有很好的落地基礎,這些領域都是我們比較看好的。另外,圍繞大資料有一點值得注意,就是資料越來越多,那麼在資料安全以及防範風險和監控等方面會有潛在的機會。從產業維度來看,對於數字化和資訊化程度高的行業,透過底層技術進一步提升而帶來的迭代和升級相比其他行業會更快,比如金融行業、智慧製造行業等,這些行業在5G時代可能會獲取更大的產業紅利,行業中潛在的機會也會更大一些。

5G細分賽道的投資機會

孫健:由於時間關係,有些問題沒辦法請每位嘉賓聊的非常細。5G產業鏈非常長,從最早規劃開始到建設,從零部件到下游應用方面。想請投控東海的趙總先開始,您認為5G上下游產業鏈中關鍵產品會投在哪兒?是5G中上游還是下游應用?

趙守明:5G商用中國是從去年開始的,從運營商的角度也在不斷觀望,去年大概鋪了接近20萬的基站。根據過往的資料,從2013年開始做4G基站建設,到去年截止花了7000、8000億。目前普遍認為5G的基站數肯定會超過4G,超過的比例沒法確定,按照1。5倍來估算的話,相當於基於5G的基站得有700萬。這是剛剛開始進入建設的階段,建設投入大家普遍認為未來五年是整體基礎建設的黃金期。

按照相關預測,金額角度從2021年到2023年每年投入會超過3000億,後面會略微下降一點,如果5G按照規劃建設完的話,資料有1萬億到1。8萬億之間的區別,取中數1。4萬億會是未來5到10年的大投入。

我們會看在這個建設過程中的機會,目前提供基站的大佬已經形成了非常清晰的寡頭壟斷。只能是作為他們的上游提供其中一部分的產品、元器件,這可能會是機會。包括像華為因為應對國際關係,去年成立了鯤鵬創新中心,落戶在深圳,也會集中培養國內提供元器件的公司,只是都是優先採購國外的,現在同樣的效果會優先往國內走,這是未來國產替代的空間。

至於應用端,我們會不斷關注,但是短期看可能是對現有應用的提升。比如說之前看過追蹤人體的動作提升運動成績的公司,還在看,感覺還不成熟,因為整體變現能力比較弱。

另外和廣東系以羅斯投資(音)曾經聊過,他們主要做畜牧養殖,他們養殖的動物據說每一個都有標誌。未來隨著基礎建設越來越好,跟進的資料量、實時跟蹤會越來越好,在這當中會有商機。

孫健:趙總的觀點是有萬億投資比較看好前期零部件關鍵模組裝置的投資,應用部分是第二階段。

趙守明:畢竟建設週期要5到10年,優先先投入,同時再放開的順序。

錢強:從合創資本的觀點來看,現在5G正處於基礎網路的建設過程中,剛才趙總也提到了主裝置無論是核心網還是基站,全球就4、5個玩家,從投資角度來講機會不大。但這一塊是兩頭,一頭是上游,一頭是應用。

上游我個人認為有幾個重點的投資方向,和光通訊相關的電訊片和光訊片,從使用者側到5G的裝置是無線的,但最終要落地,所以無論是回傳網路還是主機網都需要有大頻寬和通訊。

光纖是目前世界上解決方案和效率最高的傳輸水準,所以和5G相關的電訊片和光訊片是比較核心的。

5G比較核心的是memo,天線解決好以及和射頻相關,因為頻率越來越高,所以在射頻的投資最大。我們看產業肯定是看在哪塊投資大、哪塊機會多。

應用側除了對消費者的應用外,更多是對行業的應用,我個人認為應用這一塊比較明確的投資方向和細分賽道:

(1)4K和8K的高畫質影片。從個人消費者的體驗來看,現在無非是視覺、聽覺、觸覺,大家用著越來越爽肯定越來越好。在工業領域無論是對工廠還是高畫質影片圖片都是有要求的,比如說醫療方面心血管的圖或者病人的眼底,這需要有非常清晰、非常高的質量。剛好5G的高頻寬可以滿足這個要求。

(2)物聯網。所謂的大資料要有資料來源,從工業上來看越來越多的感測器資料來了之後,透過大資料的技術分析可以促進工業主業發展,反過來會鼓勵行業再投資到物聯網裡。而5G按照5GR16的標準,一平方公里能夠支援100萬個接入節點,未來肯定是跟行業結合有非常大的合作。

(3)無人機自動駕駛。如果大家玩過無人機會知道控制沒有辦法利用現有的公共網路,以前的4G、3G網路沒法用,一般都是自己提一套解決方案,做專門的回傳晶片來支援他。原因是除了頻寬不支援外,以前傳統的4G網路的時延太大,未來來看5G剛好完美地解決了這些問題。

如果說無人機、自動駕駛不再受到距離的限制,那未來的想象空間會越來越大。這一塊肯定是未來要和行業具體結合,會創造出比以前更多的應用機會。

現在國內運營商在建裝置網路時專門針對行業應用建了一套網路,再加上本身5G的網路切片技術等應用,這一塊大家結合各自的行業不斷研究,有很多投資機會。

孫健:謝謝錢總的觀點。我也祝福每一位在這個領域中投資的同行有機會找到非常好的標的,取得比較好的投資成績,大家共同分享5G的投資成績。非常謝謝大家這麼長時間聽我們在臺上進行分享,謝謝!

TAG: 5G4G應用人工智慧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