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膳門創始人哈楠:用數字化能力賦能餐飲連鎖企業

六膳門創始人哈楠:用數字化能力賦能餐飲連鎖企業

【獵雲網(微信:ilieyun)北京】12月8日報道

12月4日,在逆勢生長-NFS2020年度CEO峰會暨獵雲網創投頒獎盛典之“供應鏈數智之路”專場上,六膳門創始人哈楠發表了《餐飲供應鏈“深”與“廣”方向的數字化探索》主題演講,他表示要利用數字化能力,給餐飲連鎖企業提供定製化產品研發和生產。

哈楠表示在餐飲供應鏈行業,根據使用者的需求誕生了兩種供應鏈服務,一種是服務於標準品的需求,另一種是服務於非標準品的需求。餐飲供應鏈要在“深”與“廣”方向上,進行數字化探索。

六膳門創始人哈楠:用數字化能力賦能餐飲連鎖企業

在非標服務模式下面,行業目前面臨的挑戰有兩個:一是數字化需求。需要有足夠多的經驗和資料積累,把原來手工業的東西轉化成工業出品;二是數字化研發生產工具。如何把研發生產工具數字化,批次處理使用者定製化的需求?

對此,六膳門採取的做法是,把使用者手工化流程按照公司的標準錄入,進而快速轉化成工業化的SOP,實時出報價。“我們的研發中心可以用極短的時間匹配現在已有的解決方案,做一些微調,快速地給使用者最適應他的解決方案。”此外,哈楠表示,六膳門還提供半成品成品的組合,不斷研究怎麼樣能去容納更多的SKU,更好的標準化使用者的需求,快速擴張公司的數字化生產網路。

NFS2020年度CEO峰會暨獵雲網創投頒獎盛典於12月2日-4日在北京柏悅酒店召開,由獵雲網主辦,銳視角、獵雲資本、獵雲財經、企業管家協辦。本屆峰會以“逆勢生長”為主題,開設了主論壇和九大專場,覆蓋母基金、新基建、電商、醫療、供應鏈等領域,近兩百名行業專家、投資人和創業者們深入探討各產業經營之道,以及行業變革中醞釀的創業與投資機遇。

以下為哈楠實錄,由獵雲網整理:

我們公司是2015年成立的,2017年開始專注餐飲供應鏈方向,利用數字化能力給餐飲連鎖企業提供定製化產品研發和生產,其實就是幫餐飲連鎖企業幹掉他的廚師,原來他可能需要一大堆廚師在廚房裡面,把這件事情搬到工廠裡面去,在工廠裡完成這件事情,把半成品送到店裡,簡單加工一下出品。

普及一下行業現狀,行業頭部這些企業裡面,比如西貝、海底撈、綠茶、小南國這樣的餐廳,絕大部分產品都是預製好的,但普通消費者吃不出來這個區別。但是除了這些我們聽過的餐廳,下面大量二線、三線餐廳是沒有這種服務的,他們現在想去擁有定製化半成品拿不到,因為他沒有自己的資金和能力建立自己的工業化工廠,包括整個體系,只能買原材料在後廚加工,幾萬億餐飲市場裡面,至少80%-90%的餐廳還在用非常原始的方法在後廚加工。我們做的事情是把行業剩餘產能整合起來,把它進行標準化,找到不同工廠合作,把標準化的產能賣給中小的餐飲連鎖,讓他們也能擁有像綠茶、外婆家這種餐飲服務。

我們體量比較小,剛起步,去年做了一個億,在行業裡處在探索階段。這一兩年我拜訪了有上百家行業裡的中央廚房、中央工廠,包括行業頭部交易平臺,我發現大家在餐飲工業化這件事情上都沒有想通,都還在摸索,這種小型的中央廚房分佈在城市周邊,國內至少幾千座上萬座,大家的體量基本上集中在一年幾千萬就做不上去了,再往上走很難規模化了。和行業頭部交易平臺聊,他們的體量很大,每年可能大幾百億,但做的也很痛苦,不賺錢,為什麼呢?最近我也在思考這個問題,得到的結論是,大家在數字化上都沒有想清楚,也沒有做下去,今天正好借這個機會分享一下我對這個事情的思考。

我把行業裡面的餐飲門店劃分成金字塔,最底層是夫妻店,單店,中間是腰部的中型連鎖,頂部是大連鎖企業。決定的引數是他的門店規模和數量。越往下的企業,標準化需求越強烈,怎麼理解呢?咱們家門口賣雞排的小吃店完全用標準化成本就可以覆蓋所有需求,現在大部分雞排店都買現成的標準已經醃製好的產品,在店裡炸就可以了。但越往上的餐飲門店非標產品很強烈,這個需求非常非標,你沒辦法用標準化產品覆蓋他的需求,為什麼?核心來講,他們這些不同體量的餐飲店面對的競爭要求和成本管理能力不一樣,越小的門店競爭壓力越小,門口的雞排店他面對的競爭就是旁邊烤冷麵的店,他沒必要絞盡腦汁做自己非常獨特的產品。當然,有的老闆覺得我開店就想做自己非常有風味的東西,但反過來,你的成本管理能力達不到這個要求。八農(音)之所以做大眾餐飲,還能做的非常有特色,因為它貫穿整個鏈條,它的成本管理能力非常強,還有自己個性化需求非標需求壓縮到甚至比標準產品還要低,這樣他就有足夠的競爭優勢。這是在行業裡面兩種完全不一樣的需求,服務他們就誕生了兩種供應鏈服務模式。

一種是服務於標準品的。上游是不同的食品廠,他們生產自己獨有的比較有優勢的產品,中游是經銷商,我們這個行業裡有大量的經銷商,比如區域經銷商集合幾十家工廠幾百種產品,去服務這個區域裡不同的門店,他把買過來的產品送給下面的雞排店快餐店,用標準化產品覆蓋他們的需求,這是一種模式。

當然,現在有一個非常大的機會,我們用交易平臺把他們中間環節打掉,這是非常大的創業機會,這種模式的一個趨向是更多的SKU,更多的客戶,要實現規模優勢。我理解,客戶在這方面的需求是對你有廣度上的依賴,我做一個快餐店希望一站式解決我所有的需求,我下載APP,在你的平臺上能夠買到我所有的半成品,這是一個模式

第二種是服務非標準的需求。他找到你區域的經銷商,你賣的產品他也滿足不了你的要求,他一定是個性化的產品,這個時候怎麼辦?這裡核心環節就是中央廚房,一些第三方的中央廚房,商家會找到他,我現在有定製化需求,中央廚房幫他做工業化SUP,採買原材料,生產完以後交付給不同門店。非標需求和標準需求不一樣,比如我真的要服務小南國,一定是要把這件事情做的特別特別深,首先你的產品在研發上面有一定的競爭力,達到他的風味要求,成本上也一定要有競爭力,你的成本要比他自己做要低,這是非常難的事情,所以你要做深度挖掘。

我們理解,這個時候連鎖客戶的定製化需求對你這個鏈條企業是深度依賴,就不是廣度依賴了。在這兩種模式下,面對的數字化挑戰不一樣。第一種平臺模式和經銷商模式下面,要做數字化第一步起點是產品的數字化,講起來非常簡單,把產品名稱、數量等等錄進去,但在我們行業裡非常複雜的事情,複雜到現在都沒人能解決,可能頭部企業拿了幾百億資金都解決不了這個問題,為什麼?比較簡單的產品我們可以想象,比如醬油,這個很好解決,國內主流醬油商品牌100多種,幾百度SKU,錄到系統就解決了。但餐飲用的最多的是蔬菜肉類產品,比如蔬菜,中國的蔬菜是非常非標的,中國的農業就非常非標,同樣一個土豆,不同產地,不同時間,不同月份,甚至配送區域不同,儲存時間不同,對它的品質和價格都有影響,這個時候怎麼數字化呢?如果不能數字化,就不能保證標準交付,這個產品到店以後客戶說你跟我要求不一樣,所以這件事情在行業裡到現在都沒有解決掉,企業大量精力花在這上面,怎麼解決非標產品數字化問題。

非標產品數字化解決以後,第二步,要把交易工具與設施數字化,因為我們要做交易平臺的話,肯定要面臨你要端到端的解決物流問題,全國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倉,全國無數原產地,怎麼做調配分撥,讓週轉率足夠高,不會有太多冗餘和浪費,怎麼高效率週轉起來,一輛車出去,怎麼讓這輛車費效比更合適,這都是數字化要解決的問題。

有了前兩步才能形成第三步,數字化交易網路,在這中間不斷提高交易的效率和流通的效率,在此基礎上,再去擴充你的SKU與商戶數,最終達到規模經濟的狀態。我和行業頭部交易公司去聊的時候發現就是這個問題,大家每年交易額非常非常大,但這中間流程很混亂,要不然是產品數字化解決不是特別好,面臨大量的客訴,產品的浪費,要不然就是在交易工具和設施上數字化做的不是特別好,這裡的演算法肯定要大量資料去喂,現在沒有那麼多沉澱和積累,所以面臨物流成本的浪費,產品的浪費,產品的損耗等等問題,這是我們看下來所謂橫向模式面臨的數字化挑戰。

垂直模式,非標服務模式下面,是我們現在尋找的模式。我們面臨的挑戰是什麼呢?第一步是數字化需求,我們面臨的問題是,我們找到比如大連鎖客戶,他也有需求把我的產品做成標準化產品,但你會發現他的廚師講不清楚他的需求,終端廚師永遠都是少許、適量,很難講清楚這個菜怎麼按照標準定量定時做成的。

我們面臨的第一個問題是,你需要有足夠多的經驗和資料積累,把原來手工業的東西轉化成工業出品,這就需要交叉的知識。一方面是你要有餐飲行業的知識,怎麼理解他少許適量的概念。另一方面,我們也要有食品工業的知識,把他的烹飪過程能夠量化成機器去完成的資料和指標,這是我們面臨的一個問題,數字化需求。

第二個挑戰,數字化研發生產工具。我們最早的時候去標準化需求還是透過人來完成,透過你培訓好的研發,去用大量Excel表格,紙質表格,標準化了,把這個表格交給工廠,工廠按照這個標準能夠滿足完成。但走到一定程度以後發現走不下去了,公司培訓研發成熟人員是有限的,核心就那幾個人,導致你每個月能夠服務的定向客戶就這幾個,你的增長率會很慢。比如我們現在和行業頭部平臺去合作,他上面幾十萬家商戶,導給你,每個月還只是能解決三五家的需求,這是極大的不匹配。

怎麼能把研發生產工具數字化,批次處理大家定製化的需求?我們現在做的流程是,他把他的所謂手工化流程按照我的標準錄入給我,我能快速轉化成工業化的SUP,實時出報價,用我出來的SUP投放到研發中心,我的研發中心可以用極短的時間匹配現在已有的解決方案,做一些微調,就可以快速的給他適應他的解決方案,還有半成品成品的組合,不斷研究怎麼樣能去容納更多的SKU,更好的標準化他的需求,快速擴張我們的數字化生產網路。

未來我們希望搭建一個生產網路,一頭是大量的渠道,包括大量的商戶,另一頭是很多的研發中心,還有很多能解決我們標準化生產的工廠。我們在這兩者之間部署數字化的資訊系統,能夠把大家的需求標準化,標準化利用起來產能,讓兩方適配。這個模式下面我們核心解決的就是要提升他的研發和生產效率,能夠持續拓展我們服務的深度,提高我們服務的壁壘。

兩種模式各有優劣,如果我們做垂直模式,比較擅長的是服務能力、溢價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做橫向模式平臺模式比較擅長的是獲客能力、交付能力、整合能力,能力模型不一樣。未來這兩種模式我覺得都能生存,但從市場角度看,未來一定是整合起來的,要麼右邊往左邊找,要麼左邊往右邊找,要麼大家一起,平臺上面衍生出來的需求,形成定製化服務,我們也在做整合和配合,能夠真的研究怎麼能夠標準化和定製化這件事情形成平衡,大家能夠有毛利的做這件事情,這是我們探索的方向,如果未來能夠真的整合起來,一定能誕生千億級別的市場。

TAG: 數字化需求餐飲產品標準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