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配平臺八大門派:狂卷百億融資,最終沒有贏下汽配城?

作者 | Gary

前段時間,快準車服、三頭六臂、好美特等汽配供應鏈平臺都公佈了2021年的部分經營資料。

其中,快準車服銷售額36億,同比增長50%,服務站超過1800家;三頭六臂宣佈銷售額同比增長超過55%,服務商超過3100家,同比增長19%;好美特全國門店總數突破1800家。

另外,甲乙丁丙宣佈完成B+輪2億元融資,建成560家汽配服務站。

雖然資本退燒明顯,但是幾家汽配供應鏈平臺給出的資料還是比較好看的。

不過,在統計學和傳播學上有著倖存者偏差的現象,也就是說,我們只看到了來自倖存者的資訊,這些資訊可能和實際情況存在偏差。

在資訊沒有觸達的位面,也許有著更多企業不太積極的表現。

事實上,汽配行業一直是一個熱門的創業賽道,過去幾年湧現了一批創業者和創新模式,有的源自於業內人士,有的是跨界者,狂捲了幾百億融資,是一個百花齊放的狀態。

如果綜合基因和模式這兩個因素,大概可以把這些汽配供應鏈平臺分成八大門派,他們基本上都走過了初創階段,如今狀況如何也可以看到個究竟。

網際網路巨頭

2017年之前,阿里和京東仍然以快消品的邏輯做汽配行業,但是滿足不了汽配對服務場景的需求,線下合作店的模式又無法保證服務質量,最後都難言成功。

2017年底,京東收購淘汽檔口,2018年8月,阿里收購康眾汽配,兩大網際網路電商巨頭都以收購的方式進入汽配供應鏈領域。

早期雙方在汽配供應鏈上的發展都比較迅速。

新康眾採取收購區域經銷商的方式,短時間內把直營前置倉數量拉到1000家以上,還推出了好快全這個第二品牌;京東汽後則是先後推出京東雲配、京安途等體系,打造了一個直營+撮合的混合模式。

不過,近兩年明顯感受到了新康眾和京東汽後在汽配供應鏈上的速度放緩,紛紛把重心放在天貓養車和京車會上。

汽配可以當作進入汽車後市場的切入點,但是要想做成一個生態閉環,必須有一個線下服務連鎖體系來支撐,這是網際網路巨頭形成的共識。

另外,再提一個企業,那就是國美車服雲。雖然國美不算是網際網路公司,但當時進入汽車後市場也引起了一陣關注。

最初國美車服雲以城配這個點切入汽配供應鏈,將自己的TMS系統接入到城配公司,幫助其做資訊化管理,是一個第四方城配模式。在此基礎上切入倉儲以及資訊交易系統,整個架構有點像菜鳥物流,但最後整個模式沒有走下去。

網際網路巨頭手握資源和資本,這可能是最大的優勢,

但是如果還是把從前的經驗套入到汽配行業,無法落地到行業本身,鎩羽而歸的案例也很多。

關鍵點:

銷售邏輯最符合阿里和京東的基因,但是汽車後市場偏偏繞不開服務邏輯。所以,要想反哺和刺激汽配供應鏈的進一步發展,新康眾和京東汽後一定要打造一個穩定的線下服務體系,也就是說,修配融合是網際網路巨頭的必經之路,前景如何還需要觀察。

前置倉派

前置倉派一般是指易損件汽配供應鏈平臺,而前置倉是模式當中的核心之一。值得注意的,之前一直做電商B2B的甲乙丙丁也從去年開始佈局前置倉。

這裡面有兩個原因。

一是美國幾大上市汽配連鎖的成功案例帶來的參考,他們都是利用汽配門店來實現B2C零售和B2B最後一公里服務。

二是康眾汽配的直營汽配門店模式獲得了大量資本的認可,並且最終拿到阿里的投資。

這個賽道,幾個比較典型並且完成融資的企業有快準車服、三頭六臂、好美特、奔世達等,這幾家企業在某些細節上存在差異性,但是大的思路還是比較傳統的打法,也就是中心倉-省倉-前置倉的三級流通網路,可能再增加一些運營角色。

值得注意的是,幾家企業的創始人都算得上是業內人士,要麼是傳統經銷商,要麼是上游廠家,

這也決定了他們在模式上的選擇,重渠道和線下,但是系統和資料上還有很大的最佳化空間。

當然,這個賽道也有融過資但是倒閉的案例,比如去年被爆出來的和汽,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沒有把握好擴張節奏而導致資金鍊斷裂。這對於其他企業來說也是個警醒。

而且,不得不說,雖然幾個企業最近公佈的資料比較好看,但相比2018-2019這兩年,最近兩年汽配供應鏈平臺的發展速度明顯放緩。

另外,在新開門店之外,閉店率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

還有一個趨勢,快準車服和三頭六臂都著手佈局維修門店體系,連鎖或加盟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建立與維修門店之間的粘性。

目前汽配供應鏈平臺遇到了和新康眾類似的課題,也就是如何做修配融合。當下,一個單純的易損件供應鏈平臺,確實是比較難以支撐下去。

關鍵點:

汽配供應鏈的關鍵在於規模和效率。在易損件賽道,規模上,沒有哪家企業敢說已經實現了規模效應;效率上,在供給側過飽和的情況下,很難建立起優勢。

未來,下沉市場也許會是一個突破點。

全車件派

早期,中馳車福成立的時候,用直營模式做全車件,堅持了幾年終於轉型,逐步剝離重資產,退出交易,後來嘗試過供應鏈金融,還推出了中馳汽車,一路走來挺折騰。

這個案例是來說明,全車件很難做,也是模式最多的賽道。

開思是網際網路的思維,從資料著手,高階車切入,做了一個撮合平臺。但是佣金的商業模式在後市場很難盈利,目前開思推出並升級了APP,利用修配融合的概念深入到維修門店的經營當中,也是一個思路。

巴圖魯早期建立中心倉,推出七倉聯動的戰略,採取寄售模式,相當於是幫助汽配商管理庫存。2019年,巴圖魯和一山合併,做了一些模式上的轉型,目前來看聲音不多。

好汽配是一家融資速度很快但在市場上聲音不多的企業,業務涵蓋全車件和易損件,建立了一個B2B線上交易平臺,利用一個龐大線下地推團隊,連結上游供應商和下游維修門店,也類似於一個撮合模式。但是去年,好汽配在媒體端爆出了被資本接管的新聞,也有一些調整動作。

不同於易損件,全車件在模式上還沒行業定論。

中國是萬國車市場,車型和配件資料過於複雜,全車件更是增加了資料上的難度。除了某些稀缺配件,

不管是撮合交易還是直接交易,全車件的效率都不會太高,很難與維修門店之間建立深度聯絡。

另外,新康眾和快準車服都介入了全車件交易,讓這個賽道變得更加複雜。

關鍵點:

在全車件不能自營的情況下,如何找到一個高效連結上下游的模式就很重要,數字化可能是個突破點,但全車件數字化的難度太大。

保險派

保險公司是理賠環節的買單方,也是汽車後市場最大的買單方,為了降低理賠成本,提高服務質量,在汽配供應鏈上進行最佳化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2017年,人保邦邦汽服正式成立,前期打造了B2B汽配電商平臺駕安配,當時目標是成為國內規模最大的汽配電商交易服務平臺。

去年12月底,四週年的時候,邦邦汽服給出的資料是,業務範圍覆蓋全國354個地市,合作供應商達3000+,合作維修企業達6。6萬+,合作配件廠商100+,合作物流企業達50+,並與11家保險企業展開合作,目前是一個正常運營狀態。

另外,平安旗下的車件兒早在2016年就成立,本來是一個創業專案,據稱用了三年時間將年交易額做到10億元,後來這個專案被投資方收回運營,目前基本上沒有行業聲音。

去年被爆出經營困難的車通雲也算是車險這個賽道上的企業。車通雲主要走的是“大B路線”,和人保、太保、國泰等多家保險公司合作,業務集中在事故件上。

另外,車通雲在2019年釋出了AI智慧定損工具,透過3D、圖文識別、VR、AI等技術相結合,實現遠端掃描後臺定損。

但是,車通雲整合商業模式很難看到一個清晰的盈利模型,或許是最後暴雷的原因之一。

不管是還在運營的邦邦汽服,還是車件兒、車通雲,

保險複雜的利益鏈條決定了新玩家很難打破舊體系。

關鍵點:

如何打破原來的利益鏈條,建立一個新的利益分配機制,這是汽配供應鏈在車險領域的主要課題。

系統/資料派

系統和資料是所有行業的基礎設施,也是汽車後市場最大的痛點之一。

有兩個因素決定了中國汽車後市場資料標準化缺失的現實。

一是中國是萬國車市場,車型過於複雜,相應的配件也更加複雜;二是主機廠的壟斷行為,原廠資料沒有開放。

因為缺少資料標準,對於產業鏈中游的汽配供應鏈平臺而言,只有兩條路,要麼是自己開發資料,要麼是向市場購買資料,這也催生了各式各樣的資料公司,例如力洋、零零汽等。

這些企業透過找準大客戶,生存狀況還是不錯的。

系統派主要是透過提供ERP或者SaaS給汽配商、汽修門店來盈利,甚至可以由系統切入到交易環節,不過後者並不容易。

然而,汽車後市場是一個非常傳統的行業,現在還有眾多企業利用手工記賬,一方面,系統不一定好用,另一方面,利用系統也很難改變交易習慣。系統目前還是一個比較尷尬的存在。

另外,新康眾、途虎等頭部企業,叢集車寶等連鎖平臺,美孚等上游品牌商,都花大量的人力和精力開發了自己SaaS系統,利用系統在自己的生態體系裡面打造閉環。

系統派和資料派可以盈利,但規模很難做大。

關鍵點:

作為行業基礎設施,不管是系統派還是資料派,需要找到穩定的大客戶。

汽服連鎖派

對於規模較大的全國連鎖來說,供應鏈是其擴張的必要條件,因此,有志於在行業當中做出一番成就的汽服連鎖,發展汽配供應鏈是必然的選擇。

眾所周知,途虎已經建立了自己的供應鏈體系,華勝旗下也有極配;馳加、博世車聯這些上游品牌商主導的全國連鎖,背後都有供應鏈支援;還可以把好修養、車享家等主機廠主導的汽服連鎖算上。

首先,汽服連鎖的汽配供應鏈平臺肯定是滿足自己體系的門店的採購需求,當形成一定規模和體系的時候,再向行業開放,就像是海底撈旗下的蜀海一樣。

這裡面的難點在於,

目前汽服連鎖體系集中在養車連鎖這個領域,導致汽配供應鏈的SKU比較簡單,對於行業的價值有限。

另外,還要考慮到其他維修門店的意願。

這條路註定不容易。

關鍵點:

汽服連鎖是一個封閉體系,如果要把汽配供應鏈開放出去,需要打消和解決行業對“既當裁判,又當運動員”行為的質疑。

再製造件派

再製造是近兩年頗受資本關注的新賽道,有幾家比較典型的企業拿到了融資。

一個是油滴在近兩年先後完成了多輪超過1億元的融資,二是去年源車件完成了上千萬的天使輪融資。

政策層面也有利好。

2020年9月,《報廢機動車回收管理辦法實施細則》正式施行,將汽車零件分為“五大總成”和其他零件,以進行拆卸,回收和再利用。同時,鼓勵更多的私人資本進入汽車廢料的回收和拆除領域。

隨著中國汽車車齡的不斷增長,報廢車輛增多,再製造賽道肯定有機會,美國的LKQ也是個可借鑑的案例。

不過,也存在幾個典型的問題。

車主的主動報廢意願不強;報廢機動車回收拆解企業規模過小;拆解企業高度分散、拆解標準不統一;缺乏原廠認證;修理廠和車主對再製造件的信任度和接受度仍然較低。

整個行業還處於初級階段。

關鍵點:

政策能在多大程度上支援並推動行業的標準化,是關鍵所在。

中小平臺

汽配是個傳統行業,還有大量的深耕行業多年的從業者,利用自己的人脈和資源,在一定範圍內做出了一定規模,形成了眾多中小平臺,例如上海的汽配貓。

這些中小平臺基本上沒有融資,或者融資金額很少,未來的融資路徑也不明朗,在一眾新玩家湧入行業之後,受到的衝擊比較大。

但是他們的業務能力相對較強,可能也具備一些穩定的行業資源,因此短期內也不容易直接被打散,或者被併購。

如果找準區域和細分賽道,這些中小平臺也有很強的生命力。

關鍵點:

形成差異化競爭,或者找準時機被併購。

寫在最後:

綜合過去幾年汽配供應鏈平臺的發展,以及汽配行業的變化,可以總結出以下幾個結論。

第一,資本明顯撤退,資本換規模、規模換品牌的邏輯,短時間內還走不通。

第二,傳統汽配城的生命力遠比想象中強,汽配商大規模淘汰的現象並未出現。

第三,眾多汽配供應鏈平臺的邊界變得越來越模糊,全車件+易損件的業務模式變得常見,修配融合幾乎是所有平臺的選擇。

第四,系統化和資料化的進展仍然緩慢,還看不到突破點。

第五,被人寄予厚望的保險公司,對於汽配供應鏈的影響力遠遠沒有達到預期。

第六,汽配供應鏈平臺的混戰,可能會給傳統汽配城帶來轉型升級的視窗期。

以上幾個結論不一定準確,只當拋磚引玉,希望有更多行業人士給出專業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全文完。讀完如有收穫,請點下“在看”,謝謝!

TAG: 汽配供應鏈全車件平臺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