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郭平:方向、重構、價值,2022年繼續求生存、謀發展

3月28日,華為釋出了2021年年度報告,報告顯示,華為整體經營穩健,實現全球銷售收入6,368億元人民幣,淨利潤1,13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5。9%。面向未來,華為持續加大研發投入,2021年研發投入達到1,427億元人民幣,佔全年收入的22。4%,十年累計投入的研發費用超過8,450億元人民幣。

在釋出會上,華為輪值董事長郭平表示,很多朋友關心華為在幹什麼、華為還有沒有競爭力在未來幫助客戶獲得商業成功,為此他從業務角度向大家做了介紹。

華為郭平:方向、重構、價值,2022年繼續求生存、謀發展

“2021年我們活下來了。但是,我們面臨的問題還沒有完全解決。2022年,我們還要繼續求生存、謀發展。”郭平說。

據介紹,未來,華為的生存和發展要依靠研發領域持續的強力投資。過去幾年華為在研發上進行了大量的工程和技術的創新,同時華為也正在增強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方面的突破性的研究。華為的研發投入在去年達到了歷史新高,面向未來,華為還會繼續保持壓強的投入,“華為的問題不是靠節衣縮食能解決的,華為要進行系統架構的最佳化、軟體效能的提升和理論的探索。同時透過解決技術和工藝的難題,構建一個高度可信、可靠的供應鏈。”

郭平指出,華為現在面臨先進工藝不可獲得的困難。要生存,就必須加大戰略投入,在單點技術領先遇到困難的時候要積極地尋求系統的突破。就像這座宏偉的建築,選擇什麼樣的石材要由整體設計來確定,各種框架結構的設計也應該為整體的建築物服務。簡單的說,就是兩個方面:系統驅動部件設計;框架為系統而生。

人才、科研和創新精神是華為賴以生存發展的三大要素。華為總結了ICT行業最具挑戰性的課題,吸引全球最優秀的人才、世界級的人才一起來共同攻克這些世界級的難題。華為提出讓天才成群而來,讓專家在關鍵的領域充分發揮作用,使得人盡其才,讓他們在科學領域中橫衝直撞,以人才的濃度對抗技術的難度,持續地推動理論、架構和軟體的創新。在《福布斯》2021年全球最佳僱主的排行中,華為位列第八。

郭平表示,華為也正以開放的心態在全球實現技術能力的佈局,貼近學術源頭,與全球高校合作,建立聯合實驗室,華為已經在學校附近建立了搜尋、牽引、開放、思辨的“黃大年茶思屋”,向全社會開放。這也是華為科學家交流的通道,啟發在科學和技術上的進步,共同建立面向未來的燈塔。

郭平還重點談到華為在科技方面的一些構想:華為正在努力推動基礎理論、架構和軟體三個方向的重構。

首先是理論重構,華為持續探索新一代MIMO和無線AI的理論和技術,進一步逼近夏農極限。同時,華為也研究語義通訊等等新理論,嘗試超越夏農極限,為通訊開啟廣闊的發展空間。華為在通訊理論的前沿探索已經開始沿途下單。Massive MIMO創新產品、MetaAAU可以提升小T30%的上下行覆蓋,能耗降低大約30%。

其次是架構重構,在通訊領域,將無線和光的技術充分地協同,引入光電融合技術,解決無線超高頻、超大頻寬、超高速的問題,並突破未來芯片面臨的工藝瓶頸。在計算架構方面,人工智慧、大資料應用蓬勃發展,但傳統的計算架構仍然以CPU為中心,這是一對矛盾,華為正在設計一個對等的架構,利用靈衢匯流排,讓GPU、NPU以及全新的硬體都能夠支撐AI業務的大發展。

第三是軟體重構,面向未來,雖然AI的爆發,對算力的需求急劇增加,但是硬體工藝的進步在放緩。為此,華為提升了軟體的優先順序,梳理了基礎軟體的技術體系,透過鴻蒙、尤拉更有效地發揮多樣化硬體的算力潛能。透過MIMO product架構幫助科學家、工程師們大幅提升開發效率。華為有一個軟體倍增計劃,使得無線小區數和排程使用者等等關鍵指標能夠提升一倍,以太交換機的使用者接入效能提升3倍,光傳輸也能大幅的提升華為的領先世界的能力。這使得華為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仍然保持住世界一流的產品競爭力。

“儘管華為的三個重構仍然在努力當中,但是部分理論和架構的突破已經開始沿途下蛋。由於一部分的材料工藝受到限制,華為不得不選擇替代的方式來實現原有的功能,比如基站產品要做到效能節能的雙優,就必須考慮能耗最大的部分,也就是射頻單元的功放器件。華為採用了氮化鎵材料來製造功放,在高頻訊號的放大效率遠高於LDMOS所代表的傳統的半導體材料,可以降低20%的能耗。光通訊中,華為用LCOS、數字化光程和全息圖演算法等等突破,實現了全光一跳直達。“華為持續的根技術的投入,將實現產品功能的基礎上,也保持我們競爭力的持續領先。”

資料中心正在蓬勃發展,在這個領域,華為謀劃的是未來,希望在下一代的系統中能夠持續領先。

當前,計算結構應該說是利用靈衢匯流排,讓GPU、NPU以全新硬體支撐AI業務的大發展,華為預計這一設計將從單伺服器擴充套件到資料中心後,第三代的叢集計算將能夠提升5-10倍的算力增強。

在產品和系統之上,華為還在生態方面持續地加大投入,相比傳統產業,華為雲、計算、智慧終端和智慧汽車離開開發者和廣大的生態夥伴是不能取得成功的。郭平表示,過去幾年,儘管面臨了很多的挑戰,但是華為仍然獲得了全球800多萬開發者的喜愛和支援,他們正採用華為開放的平臺、開源的軟體和豐富的工具提升開發能力和效率。在ICT系統方面,華為捐獻了OpenEuler,支撐商用了100萬套,在人工智慧框架方面持續耕耘,目前下載量已經超過了百萬,效能逐漸得到了科學界的認可,華為還將繼續的穩步推進。

在終端方面,HarmonyOS的裝置在去年已經達到2。2億臺,第三方生態裝置發貨也超過了1。15億。未來華為將會匯聚全行業,共築繁榮的鴻蒙、尤拉和昇思的生態。

“應該說華為也正在進行新一輪的產業重組,適應當前數字化、智慧化和碳中和的大趨勢,更好地服務我們對應的客戶群,來交付價值。”郭平說。

談到智慧汽車部件的解決方案,郭平重申華為不造車,但要把華為30多年積累的ICT能力和汽車行業深度融合,幫助車企造好車、賣好車。華為目前已經構建了七大智慧汽車的解決方案,上市了30多款智慧汽車的零部件,幫助華為產業向智慧化轉型。透過Huawei Inside和智選模式為車企提供解決方案,華為與國內外多個車企進行了深度合作,助力客戶造好車,並且實現商業成功。在新的產業分工的合作模式下,華為堅持平臺+生態的發展戰略,經過這兩年多的發展,華為已經與300多傢伙伴建立了合作關係,未來還會進一步加大對生態的投入,攜手夥伴加速汽車產業智慧化的進展。

在華為雲上,華為去年提出了“一切皆服務”的戰略,首先基礎設施即服務,讓業務全球可達。目前華為雲在全球27個地理區域部署了65個可用區。其次,技術即服務,讓創新觸手可及,華為持續將每年百億美元以上研發投入的成果和30多年我們在ICT領域的技術積累開放出來,以雲服務的方式,將領先技術提供給千行百業的客戶、夥伴和開發者,並打造了AI開發生產線、軟體開發生產線等等,讓各行各業的軟體開發更簡單快速,讓客戶和開發者不必重複造輪子,聚焦客戶自身的業務來進行創新。再就是,經驗即服務,讓優秀得以複製。華為雲釋出了開天aPaaS,將華為多年來與全球各行各業的合作創新以及數字化轉型的寶貴經驗沉澱在我們的雲平臺上,將華為雲的基礎設施與流程IT、華為終端、各種雲進行協同,將行業所需的能力做分類和聚合,變成可被呼叫的介面服務,開放給行業的開發者,使能行業的場景化創新。

“當然,我們還處於一個困難時期,我們所設想的三個重構還沒有實現,還在進展過程中。我們還要為生存而戰,還有很多很多的困難要克服。但是,困難再大,我們也要堅定不移地加大投入,這樣我們才有未來。”郭平最後說。

TAG: 華為郭平架構技術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