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押寶有人跑路,氫燃料電池距離我們還有多遠?

今年這屆慕尼黑車展,幾乎已經成為電動汽車們的包場活動,少數幾個使用其他能源的傢伙幾乎沒什麼存在感可言。一度被熱捧的氫能源是否已經走入某種瓶頸?這個問題要下結論可能還太早,我們不妨從實用角度出發,看看車企們對它的意見。

誰在研究氫動力?

有人押寶有人跑路,氫燃料電池距離我們還有多遠?

就拿最近的來說,現代和寶馬都在這屆車展上拿出了屬於自己的氫燃料電池作品。寶馬掏出了並非全新的

iX5 Hydrogen

,而現代則祭出

Hydrogen Wave概念車

。從二者對各自展車的介紹,我們就能看出它倆對氫燃料電池車的態度。

有人押寶有人跑路,氫燃料電池距離我們還有多遠?

寶馬認為,

氫燃料電池對於大型車輛將是“重要補充”

,因為它們如果純電驅動,即便快充也會消耗大量時間,毫不划算;反之,如果採用燃料電池動力,加氫的時長只需以分鐘為單位計算,省時省力。

有人押寶有人跑路,氫燃料電池距離我們還有多遠?

現代的想法更加理想化

,因為Hydrogen Wave是一輛如假包換的跑車:690馬力、後輪驅動、4秒破百,續航也有不錯的600km,這明顯就是奔著實用化去的。另外,現代在“普通”乘用車(NEXO)和大型商用車(Xcient系列重卡等)領域也都早早開始了實用化運營——噢對,

現代甚至在廣州建起了燃料電池生產基地HTWO

可見它有意讓氫燃料電池車成為未來一大市場主力

有人押寶有人跑路,氫燃料電池距離我們還有多遠?

不過,並不是所有車企都有現代那樣的雄心壯志,除了少量近年來的初創車企(比較出名的有Nikola),多數人還是走在寶馬那種保守路線上:無論是前些年和現代在加氫站氣源問題上同舟共濟的本田和豐田,還是國內已經開始佈局相關產業的長城,大家都將氫能源視作

特定場合下的合理補充。

有人押寶有人跑路,氫燃料電池距離我們還有多遠?

誰又先跳了出來?

有人押寶有人跑路,氫燃料電池距離我們還有多遠?

有走並行路線的改良派,自然就有更極端的“乾脆不做”派系,其中賓士應該算是一個典型:幾年前它就聲稱,自家乘用車不會碰氫能源這個攤子,真搞也就商用車上。雖然出發點跟寶馬差不多,但這話畢竟說死了,普通人誰又會整天和商用車打交道呢?

有人押寶有人跑路,氫燃料電池距離我們還有多遠?

另外一個(或者說一類)比較極端的群體,則是憑藉電動車科技樹賺到第一桶金的造車企業,比如特斯拉。馬斯克曾經不止一次在公共場合嘲諷燃料電池是“Fool Cells”,明確指出

當下的技術條件根本不允許其被大規模民用

有人押寶有人跑路,氫燃料電池距離我們還有多遠?

氫燃料電池不被看好的原因很多,從老生常談的

氫氣製備/儲存/運輸

,到

燃料電池本身的可靠性

,甚至

偏低的功重比

都在被人們詬病:如果追求低成本而採用金屬罐貯存(這裡指加註進汽車之前的庫存),氫分子長時間對罐體滲透導致的脆化將很快發展成安全隱患;金屬外殼的燃料電池本身長期在高溫高溼環境下工作,長期高負荷使用是否有其他影響,也缺乏大量實際使用的樣本來驗證——更虧的是,成本問題還讓這類驗證變得更加困難。

有人押寶有人跑路,氫燃料電池距離我們還有多遠?

總之,不看好氫能源的企業,更多還是處於實用性考量:

我們只想安心做生意,這製造和研發成本降不下來,總不能硬來吧……

氫能源有代替電能的可能嗎?

簡單來說,沒有。細說的話,那就是前文中寶馬們的觀點:

在沒有取得突破式進展、能對其他對手造成降維打擊之前,各種新能源形式——無論純電、燃料電池,還是過渡性的各種混動,又或是劍走偏鋒的氫內燃機之類,都將長期並存

有人押寶有人跑路,氫燃料電池距離我們還有多遠?

換個角度想,如今車企們開啟去燃油化轉型,最大的直接原因無非是環保法規對於碳排放的嚴格要求。在合乎法規的基礎上,只要能以經濟的手段滿足出行需求,那這種能源形式就是合理的。

多元化發展未必就是病急亂投醫

,拉滿技術儲備也是一種合理選擇。

有人押寶有人跑路,氫燃料電池距離我們還有多遠?

至於氫能源何時抬頭嘛……我們也許可以換個新奇的角度來想:什麼時候連達喀爾這種高難度賽車比賽都在大規模應用它,且各種類似的次級比賽也能層出不窮(這樣至少說明制氫和儲氫不再是大問題),那這一天恐怕就真的來了。

TAG: 燃料電池寶馬能源現代Hydrog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