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這位君主居然提出用一座城池換回罪犯,是他太昏庸了?原來是個高招!

用一座城池換回一個逃亡在外的罪犯,乍一聽,這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可戰國時期衛國的國君衛嗣君卻這樣做了,而且他還認為很值!在《戰國策》裡就有這麼一個故事:說是衛國的一名罪犯逃到了魏國,當時衛國的國君衛嗣君就向魏惠王要求,用百金換回這個罪犯,結果被拒絕了。於是衛嗣君提出了用衛國一座叫做左氏的城池來交換這個罪犯。

那麼,為何衛嗣君要用一座城池來換一個罪犯?是這個罪犯過於重要抑或是這個衛國君主太昏庸了?

今天我們來聊聊這個話題。

古代這位君主居然提出用一座城池換回罪犯,是他太昏庸了?原來是個高招!

戰國地圖

首先我們來看看這個故事的發生背景。據《資治通鑑》,公元前325年“衛平侯薨,子嗣君立。衛有胥靡亡於魏。”也就是說,當時的衛國正處於國君更替之際,人心難免有些思浮,而衛嗣君這位新君剛剛繼位,一雙雙眼睛正盯著他,想看看這位新王能不能帶著衛國重新振作。

因此,對衛嗣君而言,如何穩定國內形勢,樹立自己明主形象自然至關重要。恰巧這時發生罪犯逃亡別國的事,衛嗣君自然要藉此事好好做一篇文章。

古代這位君主居然提出用一座城池換回罪犯,是他太昏庸了?原來是個高招!

於是我們可以看見,為了這麼個罪犯,衛嗣君可謂是費了好大功夫,不僅先後五次派使者去跟魏國交涉要求把這個罪犯抓回來,更是在被拒絕之後,提出了要用左氏城去交換。

再者我們來看看衛嗣君用城池換囚犯背後的原因,他這是要表露自己“法立誅必”的決心。

在知道衛嗣君要用城池換逃犯之後,衛國那些不明所以的大臣們急了,紛紛勸諫,說就是一個罪犯,逃了就逃了,沒必要拿一座城池去交換啊。

古代這位君主居然提出用一座城池換回罪犯,是他太昏庸了?原來是個高招!

看著這些急赤白臉的大臣,衛嗣君心中一通暗喜,也乘機給這些大臣好好上了一課:

“我這麼做完全是為了衛國長治久安著想啊,治理國家,如果逃脫的罪犯抓不回來,就是法度不立,而法度不立,國家就會出大亂子,這是十個左氏城也換不回來的啊。相反的,如果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那麼,就算失掉了十個左氏城,也沒什麼大礙的。”

古代這位君主居然提出用一座城池換回罪犯,是他太昏庸了?原來是個高招!

大臣們一聽,有道理啊,喲,這位新國君是個明君啊,從此對衛嗣君有了敬畏。而衛國的百姓們更是從此遵紀守法,廢話,國君連逃脫在外的罪犯都費勁心思地要抓回來,更何況在衛國的他們了,可不敢犯事啊。另一邊,魏惠王聽聞了這事之後,十分欽佩,說:“人主之慾,不聽之不詳。”就將這個罪犯交還給了衛國。

於是,衛嗣君不花一錢,僅僅大張旗鼓地說要用一座城池換個罪犯,不僅在國內樹立了威信,站穩了腳跟,整頓了國內法紀,更是讓他國國王刮目相看,讓羸弱的衛國在當時弱肉強食的局勢下能得以保全,可謂是一石二鳥的好計謀,實在是個高招。

歡迎評論、點贊、收藏,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兜湯看歷史~

TAG: 衛國罪犯衛嗣君城池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