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楊方:奏摺的誕生與軍機處設立

文 / 侯楊方

在眾多的影視劇、小說,甚至一些歷史專業學者的論著中,經常提到唐、宋、明等朝代的人物寫“奏摺”給皇帝,但其實這是完全不可能的,因為奏摺產生於清朝康熙年間,是清朝特有文書。奏摺的出現反映的是整個中國帝制時代統治方式的一個巨大轉變。

由於呈送皇帝題本的過程複雜,手續很多,且在到達皇帝案頭前已經有多人預先知道其內容,很容易洩密,因此臣下有時候不敢大膽直書,不敢講真話,特別是涉及一些敏感的案件或者權貴的時候,忌諱尤多,造成皇帝有時候就難以瞭解事情的真相。這對於統治者來說是個很大的問題。

有鑑於此,康熙帝特地指定一些親信大臣可以直接給他本人送彙報,內容只有他本人與彙報者知道;因為報告寫在給皇帝的請安折內,所以又稱為“奏摺”。現存最早的奏摺是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儲存的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二月二十七日大學士伊桑阿的《奏謝溫諭賜問平安折》。奏摺由臣下直接遞送皇帝本人,康熙帝承諾保密,並將原奏摺發還本人保管,其他人都不知道他們兩人之間究竟談了什麼,因此大臣可以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實質就是點對點的秘密報告。

打個比方,題本的程式就像是將文件先上傳至伺服器(內閣),然後皇帝下載處理後再上傳至伺服器,最後相關官員再下載執行;而奏摺則是點到點的簡訊,除傳送者(官員)與接收者(皇帝)外,無人知悉其中內容,保密性更強。如康熙帝所言:“凡奏事者,皆有朕手書證據在彼處,不在朕所也。”

他還聲稱:“爾等果能凡事據實密陳,則大貪大奸之輩,不知誰人所奏,自知畏懼;或有宵小誑主,竊賣恩威者,亦自此顧忌收斂矣。” 點對點單線聯絡的秘密報告可以互相牽制、揭發,臣下難以隱瞞真相,這是題本無法達到的效果,因此被雍正皇帝繼承和發揚光大。

康熙皇帝在他的發小、江寧織造曹寅的奏摺上批示:“風聞庫帑虧空者甚多,卻不知爾等作何法補完?留心,留心,留心,留心,留心!”“兩淮情弊多端,虧空甚多,必要設法補完,任內無事方好,不可疏忽。千萬小心,小心,小心,小心!” 這樣的內容是絕無可能出現在題本上的。連寫五個“留心”和四個“小心”,讓曹寅趕緊把虧空補上,否則康熙即使作為皇帝,儘管和他關係這麼密切,都沒法替他擔待。

這就等於皇帝提前把底牌交給曹寅了。這種奏摺和硃批內容,絕對不可能讓第三人知道的,否則讓朝廷的大臣們怎麼想?明擺著包庇自己人。康熙本人作為皇帝,其實也會幹這種秘密的、徇私舞弊的事情。

侯楊方:奏摺的誕生與軍機處設立

軍機處值房

康熙皇帝為了行政效率與保密,在內閣之外,又設立了南書房,位於乾清宮院落西南角平房。南書房挑選一批文采、才能和品行兼優,而且跟皇帝關係特別密切的官員入值,稱“南書房行走”。他們平時陪皇帝賦詩撰文,寫字作畫,起草聖旨和各類公函,是皇帝最親近的貼身秘書。皇帝住在乾清宮,而他們就在乾清宮四合院裡面,一般的王公大臣平時是進不來的。

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因與準噶爾部的戰爭,雍正帝下令軍需一應事宜都交給怡親王胤祥、大學士張廷玉和大學士蔣廷錫三人秘密辦理,三人組成了一個臨時辦公機構,叫軍需房。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改稱為軍機處,以張廷玉、蔣廷錫、馬爾賽入值辦理一切事務,成為定製。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三月,正式定名為“辦理軍機處”,簡稱“軍機處”,並由禮部鑄造印信,用“辦理軍機印信”字樣。

起初軍機處只是一個處理緊急軍國事務的臨時機構,辦公地點是一個臨時搭建的木板房,開始設置於乾清門內外,後移到隆宗門外。隆宗門也是在乾清門廣場上,後改建成瓦房,靠近皇帝的寢宮養心殿,是一個典型的內朝機構。後來具體地點跟隨皇帝行蹤駐地而定,如移往圓明園、頤和園或避暑山莊等地。

軍機處主要成員為軍機大臣及軍機章京。軍機大臣員額無定,最少三人,最多不超過十人,通常是五六人,由親王、大學士、尚書、侍郎或京堂充任,通稱“大軍機”;設首席軍機大臣,或稱領班軍機大臣,一般由滿族親王或大學士擔任。

軍機大臣須每天值班,隨時等候皇帝召見。另外,挑選內閣中書等官充當軍機章京,通稱“小軍機”,給軍機大臣當秘書,滿漢各半,負責繕寫諭旨、記載檔案、查核奏議等。

軍機處設立後,皇帝可以自由地選擇親信大臣充當軍機大臣,協助皇帝處理一切軍國大事,但軍機大臣只有建議權,決策權由皇帝一人掌握,因此他們只是皇帝的機要秘書,軍機處也只是皇帝的機要秘書處。軍機處並不是中央的最高行政機關,充其量只能說是皇帝權力的執行機關。

從此之後,議政王大臣會議逐漸失去了重要性,內閣只能處理一般例行的行政事務,而權力高度集中於皇帝一人之手;皇帝透過軍機處這個機要秘書班子處理一切重要的軍國政務,達到了他心目中的理想狀態:“惟以一人治天下。”軍機處沒有專官,軍機大臣、軍機章京都是以原官兼職,皇帝可以隨時令其離開軍機處,回本衙門。軍機大臣既無品級,也無俸祿。軍機大臣之任命,並無制度上的規定可供遵循,完全出於皇帝的自由意志。

與軍機處相配合,雍正帝更進一步完善了奏摺制度。他剛即位就將上奏密摺的範圍擴大到了所有的總督、巡撫,後來又擴大到了布政使、提督、總兵等一級官員,奏摺制度成為正式的制度;他還特批一些中低階官員也有此權力。奏摺由官員秘密上奏皇帝本人,皇帝則在奏摺上用硃筆親筆批示,稱為“硃批諭旨”,經硃批後的奏摺稱為“硃批奏摺”。

侯楊方:奏摺的誕生與軍機處設立

雍正硃批奏摺

此時奏摺已經完全取代了原來的題本,成為官員向皇帝彙報政務的最重要文書;硃批諭旨也成為官員決策、行政的重要依據。從此,硃批奏摺與廷寄諭旨成為清朝行政的兩種最重要的公文,它們全由皇帝一人批答,或口述後由軍機大臣擬寫,因此在體制上確保了皇帝的乾綱獨斷。

任何個人和機構組織都傾向於擴大自身的權力,清朝皇帝一直遵循這個思路,最終雍正帝透過建立“軍機處—奏摺體制”得以完成。軍機處—奏摺體制將一切權力集中於皇帝一人手中,這就要求皇帝必須極為勤政,每天必須不間斷地處理各地奏摺,否則國家軍政要務就得停擺,這是徹底的人治——皇帝一人的絕對獨裁。獨裁統治對皇帝本人的能力與責任心要求極高,而相應地,大臣們也就喪失了積極性。

清朝實行皇帝乾綱獨斷體制,而奏摺制度是實現這一體制的重要一環。奏摺絕不僅僅是一種單純的官方文書名稱,它更是傳統中國從皇帝與官僚共治轉向皇帝一人獨裁統治的見證。

(本文選自侯楊方

所著《治世 : 大清帝國的興亡啟示》

,由天喜文化·天地出版社

授權釋出)

華文好書選讀

侯楊方:奏摺的誕生與軍機處設立

《治世 : 大清帝國的興亡啟示》

侯楊方 著

天喜文化·天地出版社

2022年5月

上承緒業、下啟宏圖的皇太極究竟有哪些用人之術?一生英武的康熙大帝為何晚年悲催?雍正和乾隆究竟誰是更殘酷的君王?從康乾盛世到晚清敗局的轉折有哪些發人深省的啟示?木蘭秋獮和帝王南巡為鞏固王朝統治發揮了什麼樣的作用?一錯再錯的咸豐皇帝如何影響了近代中國走向?

本書講述了明朝滅亡後,清朝重建統治秩序,開創封建王朝最後一個盛世的歷史。作品細數清朝十二帝治國理政的成敗得失,洞悉中央帝國權力和制度執行的內在邏輯。從籠絡人心、皇權鞏固、內政民生三個方面,詳細分析了清王朝統治的權術策略,分析了封建時代帝國統治的特點,展現了王朝盛世與沒落的演化過程,給人以警醒和啟示,是一部治世史、興亡史。

華文好書

ID:ihaoshu233

TAG: 皇帝奏摺軍機處軍機大臣硃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