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成功臨終前下令處死妻子、長子和孫子,卻反遭其害,這就是人性

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是一位海上的商人,本身也帶有綠林性質,主要生活區域在福建,平時在海上漂泊。後來鄭芝龍被明朝招安,鄭成功也跟著父親一起發展,不僅依靠自己的學識考中了秀才,還考入了南京的國子監。

鄭成功臨終前下令處死妻子、長子和孫子,卻反遭其害,這就是人性

建泉州惠安進士禮部侍郎董颺先非常看好鄭成功,甚至還將自己的侄女許給他做妻子。鄭成功是一個年輕有為的少年郎,如果一切順利的話,他的前途可謂不可限量。

只不過時運不濟,山河破碎,李自成毀滅明王朝,逼死崇禎皇帝,吳三桂又引清兵入關,進駐北京。曾經的大好山河與美好前途,短時間內灰飛煙滅,如海市蜃樓般消失在鄭成功眼前,曾經那麼真實,如今那麼虛幻。

幾經輾轉,鄭芝龍、鄭鴻逵兩兄弟在福州擁戴唐王朱聿鍵稱帝,改元“隆武”。“隆武”成為明王朝延續,但是能存在多久誰也不知道,面對強大的清軍,鄭成功從沒有動搖過“反清復明”的意志,屢次帶兵到前線與清軍拼殺。

鄭成功原名鄭森,因為他的忠心得到朱聿鍵的賞識,賜國姓朱,改名成功。其中蘊含了朱聿鍵對他無限的期望,也蘊含了一絲悲涼。鄭成功深受感動,此生與大明朝緊緊聯絡在一起,再也沒有分開過。

鄭成功臨終前下令處死妻子、長子和孫子,卻反遭其害,這就是人性

鄭芝龍卻並不全力抗清,而是不顧眾人的指責和反對,選擇投降清朝,沒想到被清朝將領哄騙,最終全部被殺。隨後清軍大舉進攻隆武軍隊,在此期間又殺害了鄭成功的母親田川氏。田川氏與鄭芝龍不同,面對清兵,絲毫沒有懼色,慷慨自盡。

鄭成功退金門,又攻打臺灣,趕走荷蘭統治者,收復臺灣,作為“反清復明”的根據地。面對十萬群眾和3萬官兵,鄭成功厲兵秣馬,韜光養晦,制定制度,井井有條的部署一切,打造了一個縮小版的明朝,內搞生產,外抗荷夷,多次打敗清軍,屢次拒絕順治帝的敕封,不愧英雄之名。

鄭成功文治武功都不俗,但是並不是說他就沒有糟心的事情,問題就出在他的兒子鄭經身上。

鄭經作為鄭成功的長子,在臺灣的地位很高,影響也很大,而且多次參與鄭成功的戰事,得到鄭成功的賞識。鄭成功還為鄭經安排了一段婚姻,女方是原兵部尚書唐顯悅的孫女,唐氏知書達理,溫婉可人,而且出身高貴,符合當時講究的門當戶對,唐氏與鄭經結為夫妻,正是一段金童玉女的絕好良緣。

鄭成功臨終前下令處死妻子、長子和孫子,卻反遭其害,這就是人性

可惜,這是鄭成功一廂情願的想法,他的這個兒子鄭經,卻沒讓他如願,在那個年代就產生了對包辦婚姻的牴觸,唐氏進門以來,一直都被鄭經冷落,甚至連碰都不碰她一下。

鄭成功自然希望鄭經能抓緊給他生一個孫子,延續他們鄭家的血脈,只不過鄭經卻不在意,也不著急。後來,鄭經突然有一天給鄭成功送信兒,說他的孫子出世了,是一個小妾所生,這讓鄭成功非常高興。當時的鄭成功正在積極準備進攻呂宋,為那些被他們屠殺的華僑報仇,得到這個喜訊,幹勁兒更足了。

可惜好景不長,沒多久,鄭成功又收到一封信,是唐顯悅來信,在信中給鄭成功一頓臭罵,說他連自己的家都管不好,還帶什麼兵,打什麼仗等等,又說讓他必須給孫女唐氏一個交代。

鄭成功不知所以,派人瞭解之後怒不可遏,原來這鄭經所生的兒子鄭克臧不是小妾所生,而是與他四弟的乳母陳昭娘所生。

鄭成功臨終前下令處死妻子、長子和孫子,卻反遭其害,這就是人性

鄭成功一世英雄,從沒有半點毀節之事,如今卻因為兒子鄭經蒙羞,他怎能不氣?盛怒之下,鄭成功下令將妻子董氏、長子鄭經、孫子鄭克臧以及陳昭娘全部處死,前去執行命令的人是鄭成功的堂兄鄭泰,只不過鄭泰覺得鄭成功是在氣頭上,而且他也不能殺這些近親啊,任務就沒有完成。

但是,鄭成功卻並非一時衝動,他再派另一撥人前去廈門執行命令,這次的結果更糟,這撥人確實執行鄭成功的命令,但是廈門的將士們卻集體抗命,拒不執行鄭成功傳達的指令,不久,鄭成功就在憂憤中去世了。

鄭成功臨終前下令處死妻子、長子和孫子,卻反遭其害,這就是人性

及至他病危時,都督洪秉誠調藥送至床前,他將藥投地,嘆曰:自國家飄零以來,枕戈泣血,十有七年,進退無據,罪案日增,今又屏跡遐荒,遽捐人世,忠孝兩虧,死不瞑目,天乎天乎!何使孤臣至於此極也!吾有何面目見先帝於地下。復頓足捶胸,雙手抓面,大呼而逝。——《閩海紀要》

上文是引用一段《閩海紀要》中的記載,鄭成功臨死前的感嘆的一番話,讓人每次誦讀都感覺悵然若失,慷慨悲歌,忠孝兩虧,一句“何使孤臣至於此極也!”讓筆者每每讀之落淚。

鄭成功當時外感風寒,而且多年來在臺灣也有水土不服的症狀出現。他當時正在備戰,身心疲憊。無論是南明永曆帝被吳三桂所殺,還是父親鄭芝龍被殺,祖墳被掘,都讓鄭成功內心鬱結,君、父之仇,不共戴天。

鄭成功不能盡忠罷了,此刻又聞聽正經的醜事,又丟了“孝”,讓他悲痛如割,最終又遭遇廈門眾將士集體抗令,最終鬱鬱而終,這也導致鄭經的母親一輩子都不原諒鄭經。

有一點值得注意,為什麼鄭成功最後的命令受到廈門將領的集體抗令?難道他們都是重感情的人,捨不得執行這樣的命令嗎?當然不是。

鄭成功臨終前下令處死妻子、長子和孫子,卻反遭其害,這就是人性

鄭經以長子的身份,一直得到鄭成功的培養和資源傾斜,鄭經又獨自擔當鎮守廈門的重任,廈門雖然歸鄭成功管轄,但是卻相當於鄭經自己的根據地,當地的將領自然也都是鄭經的親信。

但是,這不是將領們抗令的原因,他們敢抗令的根本原因,是鄭成功當時已經病重,任傻子都能看出來,鄭成功命不久矣,如果他真的生龍活虎,就親自來廈門了,不會派什麼傳令兵。

如果這些將領殺了奉命斬殺鄭經,過幾天鄭成功去世,就會是其他人繼承臺灣的權力,他們的職位恐怕都不能保全。如果他們在此時誓死抗令保護鄭經,鄭成功死後,鄭經上位,就會對他們更加重用,他們也就能獲得更多的富貴。

就是在“趨利避害”的人性驅動之下,將領們忘記了君臣之道,丟失了對國的“忠”,守住了對“主子”的忠,用這樣的方式氣死了鄭成功,吃著“鄭成功”的血饅頭,享受了後來鄭經帶給他們的富貴。

TAG: 鄭成功鄭經鄭芝龍抗令廈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