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蘇洵為何寫《辨姦論》,鞭撻西晉王衍欺世盜名?暗諷王安石

欺世盜名,最早典出於《荀子·不苟》篇。文中荀況舉例“衛國大夫史魚以自己死後不要入殮來勸諫衛靈公重用遽伯玉、罷免彌子瑕”和“齊國田仲寧肯種菜也不願做官”兩件事情,指出史魚和田仲“盜名於暗世者”所帶來的危害。

北宋蘇洵為何寫《辨姦論》,鞭撻西晉王衍欺世盜名?暗諷王安石

原來王衍出身琅琊王氏,是曹魏幽州刺史王雄之孫、平北將軍王乂之子,家世上佳,在當時九品中正制的選拔模式下可謂佔盡上風。不僅如此,他年輕時就長得一表人才,舉止文雅,又對老莊哲學頗為精通,在京都洛陽非常出名。如此名門望族、玄學領袖,就連晉武帝的丈人楊駿也仰慕其名望,希望將自己的另外一個女兒嫁給他。奈何王衍對外戚楊家不屑一顧,佯裝生病、滿口胡言,楊駿只好作罷。

北宋蘇洵為何寫《辨姦論》,鞭撻西晉王衍欺世盜名?暗諷王安石

自此以後,王衍更加自命不凡,整天清談空論,對世俗事務絕口不提,更不願沾染與錢財相關的東西。一次,他的妻子待他入睡以後,故意將許多銅錢鋪設在床前,等他醒來下床踩到銅錢之後,滿臉皺容的叫婢女取走,言語間甚至沒提“錢”字。這件事情後來傳遍洛陽,成為一段美談,王衍的名望也就更高了。

此後,朝廷注意到了王衍的存在,他也憑藉這些清高的表現而官運亨通、步步高昇,後來更升任成為尚書令,其女兒也被選到宮中做了愍懷太子的妃子。只是好景不長,晉惠帝司馬衷能力低下、智商有問題,不能處理朝政,於是大權逐漸被皇后賈南風把持。很快賈后就派人處死了楊駿,後又設計誣陷並非她親生的愍懷太子司馬遹謀反,並將其廢為平民。此後,西晉朝局大變,外戚賈家獨攬大權。

北宋蘇洵為何寫《辨姦論》,鞭撻西晉王衍欺世盜名?暗諷王安石

愍懷太子出事以後,王衍為怕連累自己,趕緊向賈后上表請求解除自己女兒與愍懷太子的婚姻。自此,朝野上下才看清了他並非標榜的那樣清高。蘇洵在《辨姦論》中直言“王衍之為人,容貌言語,固有以欺世而盜名者,然不忮不求,與物浮沉。使晉無惠帝,僅得中主,雖衍百千,何從而亂天下乎”。在蘇洵看來,即便王衍稱得上是一位欺世盜名之徒,但若非晉惠帝昏庸無能,即便有千百個王衍也難以禍亂天下。

那麼,作為北宋著名的文人的蘇洵,他究竟為何要在《辨姦論》中闡述王衍等人的“欺世盜名”之舉,其所以古論今的物件又是當時北宋朝堂中的何人呢?這就需要從蘇洵創作《辨姦論》的時間背景分析了。

北宋蘇洵為何寫《辨姦論》,鞭撻西晉王衍欺世盜名?暗諷王安石

北宋中期,土地兼併之風愈演愈烈,農民抗爭不斷,冗官、冗兵、冗費導致中樞朝廷持續處於財政危機之中,加之北方遼國和西夏的威脅,統治基礎鬆動。為此,宋仁宗時期,范仲淹曾主持慶曆新政,透過整頓吏治對緩和社會矛盾起了一定作用,但由於時間太短作用不大。進入宋神宗時期,在皇帝的支援下王安石入朝推行更為全面徹底的改革,即王安石變法。

相較於慶曆新政,王安石變法在一定程度上扭轉了積貧積弱局面,然而由於他用人不當、對實際情況瞭解不夠深入等原因出現了一些危害百姓的現象。尤其是包括青苗法等圍繞理財、耕種的政策,在地方上均遭到了大官僚大地主的惡意破壞或利用。正因如此,後來宋神宗死後,王安石的變法措施也旋即遭到廢除。

北宋蘇洵為何寫《辨姦論》,鞭撻西晉王衍欺世盜名?暗諷王安石

相較於王安石等新黨人士,以司馬光、蘇洵為首的舊黨一派一方面並不認同其“廢除祖制”的做法,畢竟“祖宗之法”正是宋朝文人制衡皇權的一把利器;更為重要的是激進的變法活動導致的一系列亂象(包括朝堂上排除異己、地方上政策傷農)引發了士人不滿。蘇洵的《辨姦論》事實上就是代表舊黨發出攻擊王安石的第一聲。

當然,蘇洵的《辨姦論》通篇筆鋒犀利,卻多論斷而少事實依據,雖說是“見微知著”,但有牽強附會和強詞奪理之感。他的兒子蘇軾就對其中語句不以為然,認為言過其實了,更不可能認同王安石乃欺世盜名之人。畢竟,相較於王衍之流,王安石變法的初衷的確是為了鞏固宋朝統治、改善百姓生活的。

TAG: 王衍蘇洵王安石奸論欺世盜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