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勵精圖治,一場天災和一幅畫為何能夠摧毀王安石的變法?

王安石變法實施到熙寧七年(1073年)時已深入到大宋的每一個角度。熙寧七年(1073年)註定是不平靜的一年,當年天下大旱,已有10個沒有下雨,百姓顆粒無收。京城開封的一名監門小吏叫鄭俠的,畫下了當時百姓顛沛流離的慘狀,並將他的畫隨他的名為《論新法進流民圖疏》的奏書一起遞交給宋神宗。鄭俠認為是變法加劇了百姓的慘狀,請求宋仁宗停止變法。鄭俠甚至發下誓言,如果十天內不下雨,宋神宗可以將他殺死,以治他欺君之罪。

王安石勵精圖治,一場天災和一幅畫為何能夠摧毀王安石的變法?

宋朝百姓生活畫

鄭俠的畫極富有極強的感染力,宋神宗看到畫後深深動容。第二天,宋神宗就下令暫時變法的各種措施,並開倉放糧,救濟百姓。毫無疑問,鄭俠是非常聰明的,如果他只是畫了幅,顯然這畫沒辦法送到宋神宗手上,如果他只是寫了奏摺,即使這奏摺能有幸被宋神宗看到,宋神宗也會置之不理。自旱災以來,反對變法的大臣已經無數次向宋神宗上書,表示變法加劇百姓負擔,要求停止變法。王安石卻對宋神宗說:“水旱之災是常有的事情,在堯帝、湯帝時也在所難免,皇上不必憂慮。”王安石打消了宋神宗的憂慮。

《宋史·王安石傳》:安石曰:“水旱常數,堯、湯所不免,此不足招聖慮,但當修人事以應之。”

王安石勵精圖治,一場天災和一幅畫為何能夠摧毀王安石的變法?

宋神宗畫像

鄭俠此前也曾多次面見王安石,闡述變法給百姓帶來困擾,但王安石不聽。鄭俠明白如果按照正規的渠道遞交他的奏書,那麼王安石必定會利用職權去攔截,導致宋神宗看不到奏書。事實上,鄭俠是利用他的監門小吏的職權,假稱這是邊關軍報,越過朝堂,直接送到宋神宗手中。鄭俠此舉已是犯法,不得不說,為了讓宋神宗看到這一書一畫,他也是拼了。

那麼,百姓的慘狀真如鄭俠所說是變法造成的嗎?其實未必。古代是原始的農耕經濟時代,其生產力極度低下,百姓的收成本來也不高,勉強只能填飽肚子。一些人鼓吹宋朝多麼富有,其實這種富有隻是體現在統治階級和官僚階段上,跟百姓沒有多大關係的。另外,朝廷在災害的預防和救災上並沒有採取有效的措施,加劇了百姓的困苦程度。一旦遇到災荒,即便當時朝廷沒有變法,百姓同樣也會食不果腹。宋朝此前也曾多次發生災害,百姓照樣沒飯吃,甚至還會起兵造反。所以,百姓的慘狀主要是受旱災影響,跟王安石變法沒有直接因果關係。

王安石勵精圖治,一場天災和一幅畫為何能夠摧毀王安石的變法?

王安石畫像。

不過,王安石作為宰相,對旱災的應對卻讓人詬病。王安石至少有幾點沒有做到位:1。朝廷並沒有採取相應的措施救濟災民,宋神宗是看到鄭俠的《流民圖》後才下令發放常平倉糧,那麼之前王安石幹嘛去了?2。王安石並沒有意識到旱災對變法產生的影響,仍一意孤行強推變法。例如地方官府為推行青苗法,放貸給當地百姓,如今災荒來臨,百姓無力還款。遇到這種情況,朝廷理應允許百姓延期還款,或採取其他措施,但王安石卻不瞭解這種情況,仍然強迫推行青苗法,導致出現百姓賣地賣祖產還款的情況。3。反對變法的人不都是保守派,也有一些正義之士,例如鄭俠。這些人曾多次提醒王安石變法過程中產生的一些問題,但王安石卻置之不理,難怪王安石會被稱為“拗相公”。

王安石出身官宦家庭,其才華橫溢,且有過遊學的經歷,體驗過民間疾苦。中了進士後,王安石曾多年在地方為官,有著豐富的地方為官經驗。可問題是,王安石終究不是普通百姓,沒辦法站在百姓的角度上想問題。縱觀王安石變法的整個過程,其大多數變法都在不同程度上緩解朝廷的壓力、增加朝廷收入,解決朝廷存在已久的弊病,但同時也會在不同程度加劇百姓的負擔,例如農田水利法、青苗法、募役法等都是如此,這使得變法在推行過程中壓力重重。

王安石勵精圖治,一場天災和一幅畫為何能夠摧毀王安石的變法?

宋朝人

因鄭俠的一書一畫,王安石被罷相了。一年之後,王安石雖恢復相位,但變法卻沒辦法繼續實施下去。可以看出,當時鄭俠的一書一畫,確實將變法推入深淵。然而要說變法為何為失敗,我認為主要原因並不是王安石撬動了很多人的利益,而是他的變法忽視了百姓,導致他的變法給大宋帶來的是動盪不安,再加上他固執的性格,使得他不能廣納諫言,在出了問題之後又不能及時撥亂反正,最終變法只會導致社會越不越動盪。

TAG: 王安石變法鄭俠宋神宗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