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鼎而死的秦武王,到底為何非要舉鼎?嬴蕩:力能扛鼎,天命歸秦

秦始皇統一天下後,為了彰顯他天命所歸、至高無上的皇權,他命令丞相李斯用和氏璧打造了一枚傳國玉璽,而後歷朝歷代帝王都將傳國玉璽當作自己是真正“受命於天”的象徵。

舉鼎而死的秦武王,到底為何非要舉鼎?嬴蕩:力能扛鼎,天命歸秦

而在傳國玉璽之前,真正象徵天下之主的物品,則是傳說中的“九鼎”。

昔日,楚莊王熊旅流露出稱霸天下的野心,曾問九鼎的大小輕重,而秦武王嬴蕩更是因舉龍文赤鼎,不慎被鼎砸中脛骨而亡。

那麼,秦武王作為一國之君,應該明白千金之子不垂堂的道理,他為何非要去舉鼎呢?此舉恐怕不是單純為了向世人炫耀他的力氣大。

秦武王舉鼎而亡,秦國差點分崩離析

秦武王嬴蕩是秦惠文王嬴駟的嫡子,從小就力大無窮,喜歡和人比力氣,在繼承秦國王位後,更是大肆任用身邊的大力士,比如任鄙、烏獲、孟說等大力士都被封為高官。

舉鼎而死的秦武王,到底為何非要舉鼎?嬴蕩:力能扛鼎,天命歸秦

賈誼在《過秦論》中所說:

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週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秦武王就是其中的“六世”之一,同時嬴蕩也是秦國曆史上性格較為鋒銳的君主之一,喜武好戰,從不掩飾自己對“問鼎中原”的野心。

秦武王在位期間做出不少功績,為秦國日後掃平天下奠定了堅實基礎,比如聯齊夾攻韓魏,聯越共同對付楚國等等。

而秦武王4年在位時間中做出的最大功績或許就是奪取宜陽,使得秦國勢力進入了中原地區,有了爭奪天下的基礎。

舉鼎而死的秦武王,到底為何非要舉鼎?嬴蕩:力能扛鼎,天命歸秦

關於宜陽之戰,最令人津津樂道的則是秦武王與丞相甘茂之間的

“息壤之約”

。當時,甘茂極力贊成出兵攻韓,樗裡疾卻持反對意見,不過在甘茂以重金賄賂魏、趙兩國君臣,得到兩國不會助韓的約定後,秦武王便派甘茂為主將,領兵五萬攻打宜陽。

然而甘茂領兵到息壤後,卻沒有後續動作,秦武王聽後很納悶,親自趕到息壤問甘茂怎麼回事,甘茂此時才說出了心中的憂慮:

今臣,羈旅之臣也。樗裡子、公孫奭二人者挾韓而議之,王必聽之,是王欺魏王而臣受公仲侈之怨也。

甘茂的意思也很清楚,他領兵攻打宜陽是費時費力的事情,他擔心如果戰事不順,恐怕會有人汙衊與誹謗他,所以才不敢繼續前進。

舉鼎而死的秦武王,到底為何非要舉鼎?嬴蕩:力能扛鼎,天命歸秦

秦武王聽後,直言好傢伙,甘茂這廝那麼小心謹慎,不過這事情也好辦,遇到有人說甘茂的壞話,自己不聽就是了。於是秦武王拉著甘茂就立下了誓言:

寡人不聽也,請與子盟。

後來戰事果然不順利,一連五個月,甘茂都沒有攻下宜陽。這時,朝堂上開始不斷有大臣開始詆譭甘茂,但秦武王始終沒有理會,還派兵五萬增援甘茂,最終成功攻下宜陽。

秦武王“吞併天下”的野心

秦武王聽聞攻破宜陽的訊息後,立馬從咸陽出發前往宜陽,然後又馬不停蹄地去了周王畿洛邑。那麼秦武王去周王室幹嘛呢?

舉鼎而死的秦武王,到底為何非要舉鼎?嬴蕩:力能扛鼎,天命歸秦

《史記》記載:

秦使甘茂攻韓,拔宜陽;使樗裡子以車百乘入周,周以卒迎之,意甚敬。

秦王師攻下咸陽之後,秦武王令樗裡子帶著有上百輛戰車的軍隊前往周王室。

不難看出,這是妥妥的武力恐嚇,所以周王室也能屈能伸,派人迎接,態度非常恭敬。

當然,這也沒說秦武王派樗裡子去周王室的目的,而《戰國策》中則給出了答案:

秦興師臨周而求九鼎。

意思是,秦武王在打國之重器“九鼎”的主意,想要將九鼎帶回咸陽,他毫不掩飾地顯露出取周朝而代之的野心。

不過,秦武王這位大力士卻非要去舉鼎,結果不慎被鼎砸中臏骨,不久便一命嗚呼了。

舉鼎而死的秦武王,到底為何非要舉鼎?嬴蕩:力能扛鼎,天命歸秦

要知道,此時秦武王才剛剛23歲,而且還沒有子嗣,由此,秦國各公子紛紛開始暗中發力,企圖爭搶秦國王位。正當公子們爭鬥不休時,趙武靈王開始攪局,他支援嬴稷為秦國新的王。

嬴稷當時正在燕國當質子,秦國無人看好他,不過有了趙武靈王的支援,眾人也無法忽視嬴稷的存在,而恰巧,嬴稷也是羋八子的兒子,所以羋八子也放棄原本支援的次子嬴芾,轉而幫助長子嬴稷爭搶王位。

舉鼎而死的秦武王,到底為何非要舉鼎?嬴蕩:力能扛鼎,天命歸秦

這場令秦國發生巨大動盪的奪嫡之爭,最後以嬴稷勝出,他便是秦昭襄王。

如果不是嬴稷迅速繼位,秦國或許有可能會面臨四分五裂的局面,若真是如此,也就談不上嬴政“奮六世之餘烈”,一掃六合了。

九鼎的特殊含義與下落之謎

回到這個問題,秦武王為何非要舉鼎呢?這就不得不說,九鼎在當時所具有的特殊含義了。

夏朝初年,大禹成為天下共主,他劃分天下為九州,並讓九州最高長官獻上屬地之銅,鑄成九鼎,

即冀州鼎、兗州鼎、青州鼎、徐州鼎、揚州鼎、青州鼎、豫州鼎、涼州鼎、雍州鼎,各地諸侯朝見大禹時,都要對九鼎禮拜,因此擁有九鼎也象徵著天下共主。

舉鼎而死的秦武王,到底為何非要舉鼎?嬴蕩:力能扛鼎,天命歸秦

後來,周朝周成王將九鼎安置在都城洛邑,從此之後,直到東周滅亡,九鼎一直被放在洛邑。

歷史上的改朝換代,向來有“問鼎中原”、“問鼎天下”之說,所以誰有統一天下的野心,都會嘗試得到九鼎,以言明自己得位之正。

秦武王舉鼎或許就是在向周王室示威,暗示周的天命氣數已盡,合該秦國順勢而起,一統天下。不過很可惜,秦武王的力氣用錯了地方,結果秦國沒能在他手中實現統一天下的願景,反而導致自己丟失了性命,差點令秦國陷入內亂。

秦武王的弟弟秦昭襄王滅掉東周後,成為九鼎的擁有者,不過可惜的是,此後卻再也沒有關於九鼎的任何訊息,彷彿從歷史上消失了一般。

舉鼎而死的秦武王,到底為何非要舉鼎?嬴蕩:力能扛鼎,天命歸秦

而關於九鼎的下落,世人眾說紛紜,有人認為九鼎根本沒有被秦國得到,而是東周王室將其藏起來或者直接毀掉了,也有人認為秦始皇為了鑄錢將鼎給熔了。

結語

秦武王企圖稱霸天下的“進取心”太過於強烈,他迫不及待想要將代表著至高權勢的九鼎運回秦國,向其餘國家展示秦國的強大,奈何他節外生枝,非要嘗試一下鼎的重量,最終只能無奈飲恨。

這當然也帶給我們一些啟示,要實現自己的目標,空有蠻力和野心是萬萬不夠的,只有謙虛務實,注重實際才能最大程度地保證成功,就像俗語所說:小心駛得萬年船!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刪)

TAG: 秦武王九鼎甘茂秦國宜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