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文官的朝服飾繡飛禽?

“衣冠禽獸”是一個家喻戶曉的貶義詞,最早見於明末陳汝元所著的《青蓮記》一書中,指那些外表穿戴整齊、光鮮亮麗,但是舉止行為卻如禽獸般、道德敗壞的人。其實在明朝末年之前衣冠禽獸是褒義詞,是一種讚譽,是所有讀書人的奢求。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衣冠是代表著科舉的盡頭,告別昔日寒窗下的苦讀,迎來一日看遍長安花。後來到了明朝的中後期,由於官宦的專制制度,政治的腐敗無能,官員逐漸肆意妄為,欺壓百姓,無惡不作,於是“衣冠禽獸”逐漸淪為貶義詞。

為什麼文官的朝服飾繡飛禽?

在唐朝初期的時候,武則天在位時頒佈了一項服裝制度,文官官服繡飛禽,武官官服繡走獸,由於當官品級各有不同,所繡的禽和獸也是形態各異,具體的明文規定: 文官一品,繡仙鶴,在古時候的仙鶴僅次於神獸鳳凰,象徵著清正廉潔。

文官二品,繡錦雞,在古時,人們認為錦雞有文武勇智信,此為五德,應當成為所有讀書人的楷模;文官三品,繡孔雀,當公孔雀開屏時那驚豔的場景,常被古人認為是祥瑞之兆;文官四品,繡雲雁,雲雁可以飛得又高又遠,代表著文人志存高遠,表達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之情;文官五品,繡白鷳,白賢是一種走路平穩的動物,走路不急不躁,穩中求勝;

文官六品,繡鷺鷥,許多文人墨客的詩詞中都曾表達過對於鷺鷥的高雅的品格的讚美,因為鷺鷥即使在驚濤駭浪中也仍然能夠做到從容面對;文官七品,繡鷄鶒,鷄鶒是鴛鴦的一種,它的羽毛在陽光的照射下會呈現紫色,象徵著對於事物的矢志不渝、忠貞不二。

文官八品,繡黃鸝,黃鸝在唐朝象徵著吉祥富貴,許多的詩詞裡面都用黃鸝鳥來代表著嚮往(在清朝時文官的八品繡的是鵪鶉);文官九品,繡鵪鶉,鵪鶉的第一個字“鵪”同“安”,從古至今人們最大的心願就是平平安安,所以它的寓意也就是國運昌盛、國泰民安(在清朝時的九品文官繡的是藍鵲)。

武將一品二品,繡獅子;武將三品,繡老虎;武將四品,繡豹子;武將五品,繡黑熊六品;武將七品,繡彪;武將八品,繡犀牛;武將九品,繡海馬。

這些圖案也稱為“補子”,是文官身份等級的象徵,也是封建禮教制度在我國文官服飾中最為典型的代表。這一項制度為我國如今的考古學界提供了諸多的便利,考古學家可以根據圖案形式,紋樣,從而推斷出所該文官的品級。

到了宋元的時代,道教和佛教對於儒家的傳承成了社會的主要思潮,服飾文化自然很大程度上也會受到很大的影響。宋朝的皇帝主要以節儉之風盛行,他們以簡潔,質樸為榮,金銀珠寶為恥。三綱五常的禮教以及孔孟之學的興起,百姓的服飾以樸素為主。大多數的文人潔身自好,所以官服前的刺繡也不再如唐朝時那樣受到文官的重視,大多身著素衣。

到了清朝的時候,品級再次得到了官員的重視,對於文官胸前繡飛禽,也再次走上了大雅之堂。其補子所代表的等級也於唐朝時無大異

,尺寸大約為長33寬32的矩形,繡於文官的胸前。隨著時間的發展,補子變化的不過是尺寸以及製成的方式有所改變。

現如今看來,補子代表的不僅僅是不同文官的不同職位品級,更是古代封建等級制度的象徵。

TAG: 文官武將衣冠禽獸品級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