淚痕春雨漫評兩晉(四十)齊王司馬攸為什麼支援太子

淚痕春雨漫評兩晉(四十)齊王司馬攸為什麼支援太子

(四十)齊王司馬攸為什麼支援太子

豪門大佬都支援司馬衷當太子,顯然是因為他們認為,司馬衷當太子,最符合他們的利益。

只有弱勢的皇帝高高在上,才能構建起眾多豪門大佬聯合執政的權力格局。

類似的權力格局,用高大上的理論去說,它就是一種非常先進的權力格局。因為在這種權力格局下,就沒有高高在上的統治者,國家的最高權力就在類似議會、元老院的機構之中。

齊王司馬攸為代表的力量,為什麼支援司馬衷當太子呢?

顯然也是因為他們認為,支援司馬衷當太子,才有機會奪回屬於自己的一切。

從血緣上,司馬攸是司馬昭的兒子;但從宗法意義上,司馬攸卻是司馬師的兒子。

從理論上,天下本來是就是司馬攸的,只因為他父親(司馬師)死得太早,所以天下才會落到他二叔(司馬昭)手中,更會落到自己堂哥(司馬炎)手中。

從這層意義上,司馬攸那一系對此肯定耿耿於懷,並一心想奪回曾屬於自己的一切。

以司馬攸當時的力量去看,他想從自己司馬炎手中奪回皇位的機會等於沒有,所以他只能把奪回皇位的機會,寄託在自己侄子的身上。而一個智力有問題的侄子,顯然更容易讓他看到這種機會。

我上述的想法,絕不是憑空猜測的。

天下是景王(司馬師)的天下,當然也是他兒子(司馬攸)的天下。對此司馬昭都一再表示承認。

更主要的是,在太子司馬衷17歲那年,司馬攸一系想從司馬衷手裡奪回皇位的想法,已是暴露無疑。

公元276年,那一年晉武帝司馬炎差點病死;假如晉武帝病死了,誰應該當繼承皇位呢?這種問題,實際上沒有任何討論的必要;因為國家設定太子這種職務,本身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的。

但是當時,竟然有人說太子司馬衷能力太低,所以應該讓齊王司馬攸繼承皇位。關鍵是,面對這種大逆不道的言論,竟然沒有人表示反對;賈充做為晉武帝最心腹的親信,做為太子司馬衷的岳父,也沒敢表示反對。

晉武帝病好後,對賈充這種騎牆的態度非常生氣,但晉武帝畢竟是一個清醒的政治家,他知道賈充的這種態度,是對帝系的不忠(不支援晉武帝的兒子當皇帝),但處於當時的背景下,卻也實在再所難免。

第一、大家都支援齊王司馬攸當皇帝,賈充哪敢反對呢?

第二、賈充有兩個女婿,一個是太子司馬衷。另一個呢,就是齊王司馬攸。事實上,人們勸賈充不要多管閒事時,就是這樣勸賈充的。您哪個女婿當皇帝,不是個當?您何苦淌這種渾水呢?

因為類似的原因,晉武帝雖然削奪了賈充的權力,但是賈充的地位和待遇並沒有變化。關鍵是後來又恢復了賈充的權力。

那一年太子不過17歲罷了,更主要的是他的智力有問題。所以單憑太子本身的力量,實在不足以阻擋自己叔叔搶班奪權。

而太子那幾個弟弟,當時年齡就更小了。

太子最大的弟弟司馬柬(後來秦王)也不14歲罷了,至於司馬瑋(後來的楚王)更不過5歲罷了,司馬允(後來的淮南王)4歲罷了,至於司馬穎(後來的成都王)還沒有出生呢?

從這層意義上,假如晉武帝那一年就死了,太子兄弟實在不足以阻擋自己叔叔搶班奪權。

太子母親一系的勢力,晉武帝還沒有著力培養。

楊氏兄弟走上政治舞臺前排,是這件事以後的事。從這層意義上,在當時太子母親一系的勢力,也不足以阻擋齊王司馬攸搶班奪權。

從這些力量對比去看,如果司馬炎真的死於公元276年,齊王司馬攸就成功奪回了屬於自己的一切。

但司馬炎並沒有死。

以後呢,隨著太子幾個弟弟日漸長大;隨著太子母親家族(楊氏)勢力日漸擴張;隨著太子妻子的家族(賈氏)影響力越來越大,齊王司馬攸離皇位也越來越遠了!

即使如此,齊王司馬攸依然是太子司馬衷最危險的、最大的潛在對手。

太子司馬衷智力有問題,晉武帝死後,應該讓誰當太子司馬衷的監護人呢?很多人都認為,應該讓齊王司馬攸輔政。

晉武帝的首席智囊張華,就曾公開這樣表示過,齊王司馬攸是最合適的輔政人選。看到自己的首席智囊,竟然說出這種話,當時就把晉武帝驚呆了。因為這似乎意味著,支援齊王司馬攸的人,已遍佈了帝國每一個角落。

看到齊王司馬攸的地位日益尊崇,晉武帝感覺非常害怕,因為這似乎意味著司馬攸一系,還想奪回屬於自己的一切;關鍵是,還有機會奪回屬於自己的一切。

於就晉武帝就讓齊王司馬攸趕緊離開京城,回到自己的封國。

聽到這個訊息,齊王司馬攸說自己病了,希望過一段時間再走。

關鍵是,眾多舉足輕重的大佬,都勸晉武帝應該讓齊王司馬攸留在京城。因為皇位繼承人能力不足,必須得有強勢的親王輔政啊。否則,晉武帝百年之後,天下會是誰的天下呢?

徵東大將軍王渾、中護軍羊繡就是這樣勸晉武帝的;晉武帝的兩個女婿王濟、甄德也是這樣勸晉武帝的,並且還讓兩個公主,也入宮勸晉武帝。

看到大家竟然這樣勸自己,當時就把晉武帝氣壞了。因為,我活得好好的!你們這樣說,是啥意思?是不是盼我趕緊死啊!

面對此情此景,晉武帝更害怕了;於是就一再催促他趕緊離開京城。而幾天後,齊王司馬攸就吐血而死了。

聽到齊王司馬攸吐血而死的訊息,晉武帝司馬炎感覺非常心痛,因為這似乎證明,司馬攸就是因為他的猜忌而死。

看到晉武帝痛哭不已的樣子,他的親信就說,您應該慶幸司馬攸死了。否則,晉國的大亂,必是由他而起的。於是,晉武帝司馬炎停止了哭泣。

我們千萬不要認為司馬炎多殘酷多冷血。因為翻開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歷史,圍繞皇權的博弈,司馬炎真是溫和到了極點。

遙想當年,劉備不忍殺死養子劉封,諸葛亮就對劉備說,劉封剛猛難制,如果留下他,您百年之後,太子阿斗的地位,肯定會出現問題。於是劉備就殺了劉封。

沒有人認為諸葛亮是多殘酷的人,也沒有人認為劉備是多殘酷的人;而且劉封也沒有公開流露出要奪儲的意圖。但是,劉封竟然因此死了。

齊王司馬攸那可是公開流露出了奪儲的意圖,關鍵是還差點成功了,但是晉武帝也只是讓他離開中央政府。齊王想不開死了,很難說晉武帝在此過程中,有多大的錯誤。

我舉劉備、諸葛亮的例子,並無意證明諸葛亮、劉備有多殘酷,只是想說,劉備諸葛亮那樣的人,陷入於這種博弈之中,也會變得非常冷酷。

事實上,圍繞皇權的博弈,兄弟、父子之間,兩句話不合就是肉體消滅對方,甚至是殺了對方還要斬草鋤根。最經典的就是李世民殺了李建成、李元吉,還要把他們年幼的兒子,一個不剩全部殺掉,一共殺掉十個。

我舉唐太宗的例子,也無意證明李世民有多窮兇極惡,因為在那個年代,家族內訌比這殘酷血腥的事多的去了。我只是想說,李世民那樣的人,在特定的環境都如此殘酷,其它人更可想而知。

只要我們知道這種殘酷的歷史事實,自然就會知道,晉武帝對齊王司馬攸的處理,其實是非常溫和的。

我們常常認為,齊王司馬攸上位,就可以避免王八之亂。其實呢,齊王司馬攸上了位,帝國的諸王之亂,只會換一種形式,卻會出現的更快、更慘烈。

歡迎大家關注下一節 晉武帝為什麼支援太子

TAG: 晉武帝王司馬司馬太子賈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