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志新鄉 歷史事件之汲冢竹書出土

1993年版《衛輝市志·大事記》:西晉武帝咸寧五年(279),汲郡人不準盜發魏襄王墓,出土先秦竹簡數十車。後整理出《汲冢書》又稱《竹書紀年》。

史志新鄉 歷史事件之汲冢竹書出土

西晉武帝咸寧五年(279)(一說太康二年),汲郡(今衛輝市)人不準趁著夜色偷偷掘開了位於今衛輝市娘娘廟村南約200米處的魏襄王(一說魏安釐王)墓。墓穴被開啟後,由於墓中漆黑,不便尋找隨葬品,不準順手從墓中摸了一把竹片點著用來照明,結果發現墓穴裡有大量的竹簡。不準將值錢的寶物洗掠一空,把對他來說毫無用處的竹簡置之不理,棄之而去。

村民們看到被開啟的古墓和散落的竹簡,便立刻告知了官府。官府得到訊息後,前來清理墓葬,得到竹簡數十車,這些竹簡皆以古文(比當時通用的文字還要古的戰國文字,或說“蝌蚪文”,或說“古文”,或說“小篆”,不一而足)寫成。

汲冢出土竹簡之後,西晉朝廷極為重視,把這批竹簡由汲郡運到京師洛陽,晉武帝命中書監荀勖、中書令和嶠負責整理。荀勖、和嶠等人對殘簡進行初次整理,將散亂的竹簡排定次序,並用當時通用的文字考訂釋文。晉惠帝時期,秘書丞衛恆奉命考證竹簡,但是八王奪位、永嘉之亂爆發,衛恆工作尚未完成便在政治鬥爭中遇害。此後,其好友佐著作郎束晳接替衛恆繼續考證工作。經學者們20餘年的整理考證,最終寫定先秦古書十餘種,共七十五篇,因竹簡是在汲郡墓冢裡發現的,故被稱為《汲冢書》。其中最重要的是魏人所撰史書《紀年》十三篇(有學者校正為十二篇),敘述夏、商、西周和春秋、戰國的歷史,按年編次,人稱《竹書紀年》。《竹書紀年》是目前發現的最古老的編年體著作,史學界把《竹書紀年》與甲骨文、敦煌藏經洞、孔壁藏書譽為中國文化史上的“四大發現”。

TAG: 竹簡竹書紀年衛輝市晉武帝不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