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統一天下離不開商鞅變法打下的基礎商鞅卻不得善終

商鞅變法,是封建社會第一次涉及面比較廣的變法,透過兩次變法,秦國的國力空前強盛,為後來的秦始皇統一中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對後世也產生了深遠地影響。當時在什麼樣的社會背景下,秦朝要變法?變法後的商鞅又得到怎樣的結果?

一、商鞅變法的原因。

在商鞅變法之前,已經有其他國家開始實施變法政策了。如魏國的李悝變法、楚國的吳起變法等。透過變法,這些國家的實力得到了顯著地增強。

而此時的秦國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產生和賦稅改革,都晚於其餘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落後於齊、楚、燕、趙、魏、韓六個大國。

為了增強秦國實力,在諸侯國的爭霸中處於有利地位和不被別國吞併,繼位後的秦孝公釋出“求賢令”,引進人才,變法圖強。原為衛國人的商鞅去拜見了秦孝公。商鞅的變法內容和治國理念得到了秦孝公的賞識。因此,秦孝公任命商鞅為左庶長,專門負責變法的具體實施。

秦始皇統一天下離不開商鞅變法打下的基礎商鞅卻不得善終

二、第一次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

第一次變法時,商鞅採用立木為信的方式,贏得了百姓們對即將要實施的新法令的重視和信任。之後新法令被正式頒佈,內容主要涉及整理秦國秩序、限制貴族們的權利、提升農民的社會地位和加強中央集權。改革戶籍制度實行什伍連坐法、明令軍法獎勵軍功、廢除世卿世祿制度、建立二十等爵制、嚴懲私鬥、獎勵耕織重農抑商、改法為律制定秦律、推行小家庭制等改革方略。

變法提倡賞罰分明,就算是皇親國戚犯了法,也如平民百姓那樣接受法律制裁。以法治國是商鞅推行變法的根基,一切都以法度為衡量準繩。

透過第一次變法,秦國擁有了良好的社會秩序,中央集權制讓秦孝公牢牢把握住了大權。經濟發展情況大大變好,軍隊實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秦始皇統一天下離不開商鞅變法打下的基礎商鞅卻不得善終

不過,由於秦國貴族階級的強烈阻撓,第一次變法並不徹底,導致秦國國內還存在其他諸多問題亟待解決。在秦孝公的大力支援下,商鞅又著手進行第二次變法。

三、第二次商鞅變法的內容

第二次變法的主要內容,涉及允許土地私有、解放農奴、設郡縣、統一度量衡和編訂戶口等。看起來似乎挺雜挺碎,但每一個內容都是秦國亟待解決的問題。拿允許土地私有和解放農奴這兩個內容來說,之前,土地等生產資料都被佔總人口比例較少的貴族一方佔有。農民沒有土地,就只能依附於這些貴族。很難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而實行了這兩個舉措以後,農民擁有了自己的土地,並且可以自由買賣,生產的積極性高了,農作物的產量自然也高了。

秦始皇統一天下離不開商鞅變法打下的基礎商鞅卻不得善終

這次變法過後,秦國的國力空前強盛,在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完全超過了當時的六國。為之後的秦始皇一統天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四 商鞅悲慘的結局和法家思想的沒落

商鞅變法實屬順應時勢而為之舉,故而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只可惜商鞅做的這一切,並未讓他一直在秦國享受優待和尊重。商鞅變法深深地觸動了貴族階級的利益,就像打土豪分田地一樣,貴族群體原本享有的地位,土地,金錢等優勢都被剝奪了,因此,秦孝公死後,商鞅遭貴族階級陷害,被車裂而死,未得善終。

秦始皇統一天下離不開商鞅變法打下的基礎商鞅卻不得善終

此外,商鞅設立的連坐制度,輕罪重判,不得人心,後來的陳勝,吳廣起義就是因為嚴苛的法度。

秦朝滅亡後,單純的以法家治國的思想被徹底遺棄。西漢吸取了秦的教訓,採用了“儒表法裡,儒法並用”的治國方針,一直延續了兩千年之久。

商鞅變法是歷史上第一次對國家進行大刀闊斧改革的變法行動,雖然因貴族階級的強烈阻撓而有其一定的侷限性,但對後來各朝代的影響卻是巨大的,意義深遠。

秦始皇統一天下離不開商鞅變法打下的基礎商鞅卻不得善終

TAG: 變法商鞅秦國秦孝公貴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