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實的南北朝-西魏轉弱為強

宇文泰操縱下的西魏,本是當時南北鼎立的三方中所轄之地最小、勢力也最弱的一個政權。

然而,它最終卻由弱變強,滅了北齊。

在宇文泰控制西魏的初期,民窮兵弱,處境十分艱難。

魏孝武帝西奔,隨從不過左右微臣。北魏朝廷得力之臣多為高歡所用。

為了建立鞏因的統治集團,宇文泰不得不面對現實,一方面竭力爭取關西世族的支援,另方面則緩和階級矛盾,爭取國內形勢的好轉,走向繁榮和穩定。

歷史上真實的南北朝-西魏轉弱為強

宇文泰苦心經營,實行了一系列政治、軍事、經濟上的措施。

經過兩代人的努力,這才在夫西立足,並且越來越強大,到北周武帝時,北方的局勢就為之一變了。

在西魏初期宇文泰急欲革易內政的時候,一些有識之士紛紛獻策。

其中有蘇綽提出來的六條措施:”一曰清心;二曰敦教化;三曰盡地利;四曰捆賢良;五曰恤獄訟;六曰均賦役。”這六條,宇文泰都“甚重之,常置諸坐右,又令百官習誦之”(《資治通鑑》卷一五八)。

歷史上真實的南北朝-西魏轉弱為強

不會背誦六條的地方官,甚至有丟官的危險。

宇文泰在魏孝文帝之後,再次規定了均田制和賦役制度。

為了保證均田制和賦役制的推行,西魏以及後來的北周朝廷是作了一些努力的。北周法律規定:“正長隱五戶及了以上,及地頃以上,皆死。”(《隋書 刑法志》)

西魏對農業的恢復發展一直較為重視,他們認識到:“人生天地之間,以衣食為命。食不足則飢,衣不足則寒。飢寒切體,而欲使興行禮讓者,此猶逆坂走丸,勢不可得也,”(《周書 蘇綽傳》)

因此,宇文泰令官吏勵行勸農,對那些能執行命令、奉公清廉的官吏大行獎賞。河北太守裴俠,“清慎奉公,為天下最”,宇文泰給他厚賞,並讓他進朝謁見時另立一旁,以示尊貴,朝野為之嘆服,稱之為“獨立君”。

而對那些貪官汙吏則嚴懲不殆,宇文泰內兄王超世貪汙,就被他處以死刑。

歷史上真實的南北朝-西魏轉弱為強

朝廷著力勸農及吏治的整頓,對均田制和賦役制的推行是有促進作用的。

但是儘管如此,均田的實際效果遠遠達不到規定的數量。

根據新發現的敦煌石室資料中《鄭延天富等戶戶籍計帳殘卷》(斯坦因漢文書第613號)記載,殘卷所涉及的三十三戶中,只有六戶授田達到規定數字;而其餘各戶授田數量則遠遠達不到規定標準。

這一檔案,經中國學者考訂為西魏大統十三年(547)的戶籍或計帳。

它的出土,說明了兩點:其一,證實西魏確實行過均田制。

其二,證實西魏時期均田制下農民實際授受的土地,還達不到規定數目。

然而從殘卷中卻可見儘管均田戶授田不足,但他們是要依照足額授田數目交納田租、戶調的。而且每年還要服二個月的力役。

由此可見,農民的負擔還是比較沉重的。但由於西魏朝廷尚能大體上做到“不捨豪強而徵貧弱,不縱奸巧而困愚拙”,在賦役上力求均平,規定從守令到正長,都要斟酌得當,以免激化階級矛盾。

所以關隴地區土地兼併要比北齊統治區域速度慢些,程度也小些,均田農民多多少少還能分到一些土地,從事生產。所以西魏北周局勢能夠平穩下來,使實力逐漸超過北齊。

歷史上真實的南北朝-西魏轉弱為強

宇文泰在西魏的改革宇文泰在軍事方面,進行了重大的改革,創立了府兵制。

府兵制具體的建置年代,說法不一。有認為建於大統三年(537),也有說建於大統八年或大統十六年(542—550),它在中國歷史上先後維繫了二百多年,直到唐中葉玄宗天寶年間才趨於破壞。

這可見府兵制的創立,意義是深遠重大的。

初創時的府兵制,是仿效鮮卑拓跋早期部落制的一種兵制。早期部落制時期,拓跋氏部落聯盟的每一個成年人都是戰鬥員,一部落的成年人都統一在部落酋長的帥領下。宇文泰初建立時的府兵制,就是摹仿這種制度的。它以八拄國統領全部軍隊,一個柱國就相當於一個部落酋長,“所統軍人亦改從其姓”(《周書 文帝紀下》)。

歷史上真實的南北朝-西魏轉弱為強

改從其姓,就是人為的使他們成為一個部落,一個血統。

早期的府兵與農民是分離的。府兵是一個特殊的集團,不屬於郡縣管轄,即所謂“自相督率,不編戶貫”,“十五日上,則門欄陛戟,警晝巡夜。十五日下,則教旗習戰,無他賦役。每兵唯辦弓刀一具,月簡閱之。甲槊戈弩,並資官給。”(《北史》卷六十)。

西魏的府兵,最初可能以鮮卑人為主,但西魏鮮卑人不多,六鎮起義後的鮮卑人大多留在東魏。

宇文泰起家靠的是以武川鎮兵戶為骨幹組成的軍事集團。

起初,它的人數不過數千人,後來逐漸有所發展。孝武帝入關前,宇文泰又創立了十二軍,“簡諸將以將之”,趙貴、李弼、獨孤信等人就是各軍將領。

這時,十二軍仍帶有濃厚的部落兵制的色彩。

歷史上真實的南北朝-西魏轉弱為強

大統九年(543),西魏軍已有十萬人左右。但邙山一戰,西魏軍傷亡近六萬人。經此慘敗,加上關隴地區鮮卑人兵源本來就有限,宇文泰不得不開始用漢人充兵,於是“廣募關隴豪右,以增軍旅。”(《周書 文帝紀下》)

至此,漢、鮮卑共同組成軍事力量,以備防守征討之事。府兵制的這一演變,使鮮卑騎兵和漢人鄉兵結合在一起,也使鮮卑將領和漢族大姓結合在一起。

舊六鎮軍人入關者和當地強宗大族結合組成關隴統治集團。

漢人的加入,擴大了府兵制的兵源,改變了府兵主要是鮮卑兵的成分。

府兵制也由原來脫離農業生產的兵農分離制,逐漸走向兵農合一化。

但兵農結合的最後完成,是隋唐時才實現的。西魏北周時,只有一點萌芽。由於豪族所領鄉兵,實際上也就是農民,他們與早期部落軍事組織不同,往往與農業生產結合較密切,但這時的府兵制還沒有與均田制結合起來,兵民還是分別治理的。

府兵制的創立,是西魏北周歷史上一個轉折點,它對增強西魏北周軍隊的戰鬥能力,對強化朝廷權力,起了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

歷史上真實的南北朝-西魏轉弱為強

如前所述,由於一個軍事單位有如一個部落,使兵士之間如同兄弟相處,利於團結,戰鬥力也就因此而增強。西魏北周的軍事力量日益強大起來,逐漸超過東魏。

在政治上,宇文泰也進行了一些改革。他深知,要在關西立足,與東魏、南梁爭一日之長,就必須培植起自己的支援力量,而且這個力量必須包括漢族。

但漢族與鮮卑貴族之間存在一定的民族界限。宇文泰不願像孝文帝那樣,全盤接受漢族文化的影響,積極漢化,他把魏末六鎮起義看作是鮮卑人對漢化的反抗。

但是他也看到,不漢化也是沒有出路的。他採取的辦法是:軍事,鮮卑化;政治,漢化。

歷史上真實的南北朝-西魏轉弱為強

公元554年,宇文泰宣佈孝文帝時改姓元的鮮卑人一律改姓拓跋,然後又將漢人改姓鮮卑姓。如趙貴賜姓乙弗氏,蘇綽弟蘇樁賜姓賀蘭氏,楊忠賜姓普六茹氏。府兵制中的漢族士兵,也一併跟其漢將改姓。

宇文泰想用這種表面上的鮮卑化來平衡西魏政權日益漢化的現實。

宇文泰不僅在軍事上依靠漢人,而且在政治上也積極吸引他們參與政權。

府兵高階將領中,漢人佔了四分之一。幫助他處理政事的主要文官如蘇綽等也是漢人。

宇文泰確信漢人制度有值得仿效之處。他令蘇綽、盧辯依周禮改定官制。

歷史上真實的南北朝-西魏轉弱為強

當然,周禮已年代久遠。但正因年代久遠,他才可以在周禮的旗號下作適合於自己意願的變動。他所行官制,有許多已是秦漢制度。

他打起周禮的旗號,也還有深一層的意義,這樣就是想因此而使自己的政權帶有幾分古老華夏文化的色彩。改革後的官制,加強了朝廷集權,這對朝廷權力的上升是有好處的。

在選拔官吏上,西魏“懲魏齊之失,罷門資之制”,因之“其所察舉,頗加精慎”(《通典》卷十四《選舉典》)。

這種唯才是舉的方針,對於西魏整個官制的更新,無疑是重要的環節。這比起北齊的佞幸賣官要好得多。由於選官制度的嚴格,西魏吏治是較為清明的。

歷史上真實的南北朝-西魏轉弱為強

勵精圖治的宇文泰很想給鄰近的齊國一點顏色看看。

北齊當時雖然弱點已經暴露,但仍處於強盛時期。幾次討伐,西魏都無功而還。

而南方的梁朝這時卻陷入內亂之中。宇文泰認準時機,對衰敗中的梁朝發動了一系列軍事行動,比北齊佔到了更多的土地。

公元550年,乘梁朝內亂,宇文泰派大將楊忠包圍了梁的安陸,安陸附近諸城的梁守將,也紛紛投降西魏。從此,“漢東之地盡入於魏”(《資治通鑑》卷一六三)。

歷史上真實的南北朝-西魏轉弱為強

同年二月,楊忠乘勝到達石城,準備進攻江陵。

湘東王蕭繹連忙派使臣同楊忠談判,締結了出賣國土,稱臣於西魏的盟約,規定“魏以石城為封,梁以安陸為界,諸同附庸,並送質子”。

蕭繹之所以如此慷慨,是想借用西魏力量,滅掉與他爭奪皇位的哥哥蕭綸。西魏樂得從中漁利。不久,西魏果然如約殺了蕭綸。

到了公元553年,蕭繹已經稱帝(梁元帝)。這時,他的八弟蕭紀也已在蜀稱帝,率水軍東下,以討侯景為名,實際上是衝著蕭繹而來。蕭繹再次求救於西魏。宇文泰高興地對群臣說:“取蜀制梁,在茲一舉。”(《資治通鑑》卷一六五)

他採納了大將軍尉遲迥的建議,派他率甲士一萬二千人,馬萬匹,從散關兼行襲蜀,西魏輕易地於當年就拿下了蜀。至此,宇文泰的胃口更大了。

公元554年十一月,西魏軍攻破江陵,引狼入室的蕭繹被殺。西魏獲得梁朝數萬人口,驅入長安,分賞三軍作奴婢。對梁朝的侵犯,使宇文泰在軍事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他的統治地位更加鞏固了。

公元556年,宇文泰病死,時年五十二歲。

歷史上真實的南北朝-西魏轉弱為強

《周書 文帝紀》說他“知人善任使,從諫如流,崇尚儒術,明達政事能駕馭英豪性好樸素,不尚虛飾”。

雖有過譽之嫌,但基本上勾畫出了他的政治品質。

宇文泰對西魏和以後北周的強大有突出貢獻,他制定的緩和階級矛盾的均田、賦役制和強化中央政權,提高軍隊戰鬥力的府兵制,以及注意平衡調節漢和鮮卑兩族矛盾的政策都是值得肯定的。

這些政策的實行,為北周武帝時期的強盛打下了堅實基礎。

TAG: 宇文泰西魏鮮卑府兵制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