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溫向兒子交代了四件後事,每件事在他死後都得到了應驗

元末明初時期,出現了一位堪稱“活張良、賽諸葛”的人物,他精通天文、兵法和數理,直到現在還流傳著他對後世的預言,他就是劉基劉伯溫。他為朱元璋的天下出謀劃策立下汗馬功勞,但晚年卻不得善終。

劉伯溫臨死前給兩個兒子交代了四件後事,每件事在日後都得到了應驗,顯示出劉伯溫超凡的預測和推算能力。究竟是哪四件事情呢?關注我,一起探尋歷史背後的故事。

劉伯溫向兒子交代了四件後事,每件事在他死後都得到了應驗

劉伯溫是浙江青田人(現在的浙江文成),他自幼聰明好學,有過目不忘的本領,12歲就考中秀才,成為當地小有名氣大神童。23歲考中進士,原本可以找份體面的工作,到元朝政府部門當個公務員。但恰逢元朝末年,流寇猖獗,起義軍四起,局勢混亂,劉伯溫只好在家閒了三年。

從劉伯溫的成長軌跡判斷,他的家境應該算得上殷實,至少可以供得起他讀書。三年後已經26歲的劉伯溫被元朝政府派到江西高安縣,當了一名縣丞(等同於縣長的秘書)。

劉伯溫在江西高安縣供職的幾年裡,為當地百姓幹了不少實事。他體察民情,不畏強權,清除為害鄉間的地主豪紳,整治社會風氣,很受當地的百姓愛戴。他因此得罪了不少權貴,在職場上受到排擠與誣陷。

最終,心高氣傲的劉伯溫,因為無法與貪官汙吏同流合汙,在為元朝政府工作10年之後,打了個辭職報告,回到了老家,過起了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田園生活。

劉伯溫向兒子交代了四件後事,每件事在他死後都得到了應驗

因為對腐敗昏靡的元朝政府不滿,劉伯溫的仕途之路極為坎坷。當反抗元朝的朱元璋請劉伯溫到應天時(今南京市),他欣然接受,併成為朱元璋帳下的一位謀臣,為明朝的開國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明朝建都後,朱元璋為了表彰為大明王朝出生入死的將領,封官加爵了不少開國功臣。劉伯溫被授予御史中丞兼太史令。洪武三年又被封誠意伯。

明朝建立初期,朱元璋需要建立健全行政機構,在立丞相的人選上左右為難。他認為劉伯溫最合適,但劉伯溫認為自己的性格過於剛直,不適合做丞相,所以謝絕朱元璋的冊封。

朱元璋又問劉伯溫:“胡惟庸這個人做丞相怎麼樣?”

劉伯溫回答道:“丞相好比駕車的馬,我擔心他會把馬車弄翻。”

很顯然,劉伯溫認為胡惟庸的能力還達不到做丞相的高度,但就是因為這句話,為他和他的兒子埋下了禍患。

劉伯溫向兒子交代了四件後事,每件事在他死後都得到了應驗

朱元璋並沒有採納劉伯溫的建議,最終還是封胡惟庸為丞相,其中一個原因和明朝的淮西集團密不可分。朱元璋是安徽鳳陽人,在他平定天下的過程中,淮西人起了關鍵作用,像李善長,徐達、常遇春等。

而胡惟庸是濠州定遠人,也是淮西集團中為數不多的文臣,所以朱元璋授他為明朝第一位丞相,也是最後一位丞相。

洪武八年正月,受風寒的劉伯溫因病不能上朝,朱元璋就派胡惟庸帶著御醫去劉府探望。御醫開了藥方,劉伯溫按藥方抓藥煎服後,覺得腹部好像被石頭擠壓在了一起,十分痛苦,病情反而加重了。劉伯溫因此懷疑胡惟庸在藥上做了手腳。

到了二月中旬,劉伯溫拖著病體到朝堂上覲見朱元璋,他從側面含蓄地向朱元璋稟告了自己的病情:是因為吃了胡惟庸帶來的御醫所開的藥物,身體非但沒有痊癒,反而加重了病情。

朱元璋聽後沒有絲毫責怪和懷疑胡惟庸的意思,反而讓劉伯溫回家安心養病,大有暗示劉伯溫:朝堂之事已經不需你了。朱元璋對劉伯溫的態度,讓劉伯溫感到心寒,對朝政之事也是心灰意冷。等到從朝堂回到家後,他的病情又加重了幾分。

一個多月後,劉伯溫已經不能下床走路,便由長子劉鏈陪伴,動身回到浙江老家。劉伯溫已經知道自己時日不多,此後不再服用任何藥物,僅維持正常的飲食。在他生命的最後幾天,他將兩個兒子召喚到面前交代了四件後事。

劉伯溫向兒子交代了四件後事,每件事在他死後都得到了應驗

第一件事:劉伯溫讓長子劉鏈到書房取出一本天書,具體什麼書名後世不得而知,想必是預言占卜之類的書籍。這本書籍劉伯溫可能已經悟透,才有他尋找龍脈,斬龍的傳說。這麼一部奇書,劉伯溫並沒有傳於子嗣,而是叮囑劉璉,禁止劉氏子孫後代學習天書中的內容,他死後立即將天書呈送給朱元璋。

第二件事:劉伯溫告誡次子劉璟,教他為官之道有張有弛,不要過於強硬,要懂得剛柔並濟。劉伯溫也許已經預見次子劉璟的結局,他也知道這個兒子和他一樣剛正不阿,在仕途之路上難免得罪小人,引來誹謗和誣陷。

第三件事:劉伯溫寫給朱元璋了一封表忠心的書信,此書信凝結他一生的政治見解。他對兒子說,這封信暫時不要呈給朱元璋,要等胡惟庸失勢之後再上呈。

第四件事:勸誡後代兒孫努力學習,學以致用,成為德才兼備的人才,報效朝廷。他同時預言劉氏第九代孫將光耀門楣,家族再次走向復興。劉伯溫似乎已經預知在他死後,劉氏家族會有變故。

果然如劉伯溫所料,胡惟庸在洪武十三年被朱元璋斬殺,並誅滅了三族。由此可見,劉伯溫的確有未卜先知的能力。

劉伯溫向兒子交代了四件後事,每件事在他死後都得到了應驗

劉伯溫交代完後世便與世長辭,享年65歲。一位博學多才的治國能臣,就這樣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四年後劉伯溫的長子劉璉遭胡惟庸黨迫害,被逼投井自盡,終年33歲。

劉伯溫的次子劉璟在朱棣登基後,像方孝孺一樣有氣節,寧死不肯輔佐朱棣,被朱棣下獄,在獄中用自己的頭髮自縊身亡,終年52歲。

也許劉伯溫從天書中參悟透了家族的命運,他也漸漸明白:人生之所以充滿期待,就是因為有未知的將來,假如事先知道了命運的安排,生命便失去了探尋和追求的意義。所以劉伯溫才禁止子孫後代學習天書上的內容。

為時代做過貢獻的人,老百姓不會忘記,歷史也不會忘記。劉伯溫去世一百多年後的明武宗正德八年,明朝政府追封他為太師,諡號文成。

明世宗嘉靖十年,劉伯溫的九世孫處州衛指揮劉瑜,襲封為誠意伯,同年劉伯溫配享太廟。正如明朝民間諺語說的那樣:“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節軍事諸葛亮,後世軍事劉伯溫。”

TAG: 劉伯溫朱元璋胡惟庸丞相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