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中年之後,生活腐化不聽勸諫,他到底是怎麼了?

唐太宗李世民中年之後,生活腐化不聽勸諫,他到底是怎麼了?

唐太宗李世民君臨天下二十三年,以其雄才大略締造了中國歷史上屈指可數的黃金時代——貞觀之治。然而貞觀之治也並非是一塊潔白無瑕的美玉。

在這二十三年裡,前期的李世民勵精圖治、虛懷納諫,政風清明,但到了中後期,大約從貞觀十年起,隨著天下太平的實現,帝王功業的霸成,李世民身上人性的弱點也逐漸顯現。

李世民五十二歲駕崩,從嚴格意義上說,他哪有什麼晚年,不過是經歷了一場“人到中年,百事哀”的危機。儘管當時的魏徵還在,但十個魏徵恐怕也難以治癒李世民身上漸顯的弱點。

唐太宗李世民中年之後,生活腐化不聽勸諫,他到底是怎麼了?

拒諫

唐太宗早期執政十分注重納諫,他以隋煬帝拒諫而亡國殞身為鑑,以“兼聽則明,偏信則闇”為虛懷納諫的指導思想,積極鼓勵大臣們規諫,以致貞觀時期出現了一大批敢於直諫的大臣,比如魏徵、王珪、房玄齡、杜如晦、馬周、劉泊、褚遂良等,他們為貞觀之治作出了巨大貢獻。

貞觀中後期,李世民逐漸走向奢靡,行幸和遊獵活動逐漸頻繁,並熱衷於宮殿的營造。皇帝的生活一旦奢侈起來,為此買單的必然是平民百姓,因此,百姓的徭役負擔也不斷加重。

在任用大臣上,也不再像貞觀初期那樣唯才是舉,以德行學識為標準了,朝中勳親子弟逐漸多了起來。他也開始不信任大臣,疑心也越來越重,動不動就會責問大臣,輕則是貶黜,重則殺戮,甚至連尉遲敬德、房玄齡這樣的功臣也一樣受到責問。

唐太宗李世民中年之後,生活腐化不聽勸諫,他到底是怎麼了?

有一次,時任左右僕射的房玄齡和高士廉,看到玄武門在修繕,於是就多問了幾句。結果被李世民叫去訓話,叫他們別多管閒事,嚇得二人面如土色,不住地叩頭謝罪。

而對於上述事件,早在貞觀十年(公元636年),針對李世民身上漸露端倪的驕逸之風,魏徵就已上疏勸諫。到貞觀十一年,針對李世民繕宮室的勞民之舉,馬周也曾上疏。

再到貞觀十三年,由於李世民“崇飾宮宇、遊賞池臺”,百姓的勞役日漸沉重,朝中不少名臣也進行了勸諫。

唐太宗李世民中年之後,生活腐化不聽勸諫,他到底是怎麼了?

但李世民都沒有聽,而且還說出“百姓無事則驕逸,勞役則易使”,這樣的亡國之語。魏徵聽聞後,大為不安,於是呈上了著名的《十漸疏》,便也收效甚微。

到了東征高麗之後的貞觀二十二年,甚至他所寵愛的嬪妃徐惠也忍不住上疏規諫。徐惠是李世民晚年最寵愛的妃子,她從小敏而好學,遍涉經史,素有“賢妃”之稱,大有長孫皇后之風範,連她都坐不住了。

由此可見,唐太宗的個人作風確實是離譜了!

唐太宗李世民中年之後,生活腐化不聽勸諫,他到底是怎麼了?

任性地東征高麗

自漢末以來,中原就和只有一江之隔的東鄰朝鮮保持著密切的關係。南北朝時,朝鮮分裂為高麗、新羅、百濟三股勢力,但仍算是唐朝的附屬國。

唐朝建立後,唐高祖冊封了高麗的榮留王為遼東郡王、高麗王;冊封百濟武王為帶方郡王、百濟王;新羅真平王為樂浪郡王、新羅王。

到了貞觀十七年(643年),高麗權臣淵蓋蘇文弒君再立新主,並與百濟準備聯合吞併新羅,由此高麗與大唐的友好關係發生了變化。

新羅向大唐求援,唐太宗先是向高麗發出了停戰詔書,淵蓋蘇文不但不停止用兵,而且還叫大唐不要插手朝鮮本島事務。

唐太宗李世民中年之後,生活腐化不聽勸諫,他到底是怎麼了?

這一下惹惱了唐太宗,褚遂良勸了,也沒用。第一次出兵被洪水擋住了去路,只好班師回朝;然後尉遲敬德也勸他不要出兵,唐太宗任性啊,不以為然,而且還非要御駕親征。

貞觀十八年(644)年底,唐太宗親率十萬大軍及500艘兵船、數萬匹戰馬,分水陸兩路向朝鮮半島進攻。但結果並不盡如人意,戰爭最終以失敗告終。

這場戰爭不僅徒勞無功,而且還導致了國內階級矛盾的激化,更為難過的是,從遼東班師的途中,他就患上了疾病,健康狀況從貞觀十九年冬開始惡化。

貞觀二十一年(647),已是50歲的唐太宗,由於年少時連番征戰,即位後又日日為國事操勞,再加上從高麗回來後得了痛疽,唐太宗逐漸疾病纏身。

李世民早年奉行順其自然的生死觀,但到了他的晚年,當死亡的陰影真的降臨到他的頭上時,他開始放棄了早年的生死觀,與古代帝王一樣,走上了一條迷信方術,以希求長生的老路。

唐太宗李世民中年之後,生活腐化不聽勸諫,他到底是怎麼了?

疾病與煉丹

從東征高麗回來之後,李世民就陷入疾病的包圍圈,常規的藥物治療始終未能見效,於是,他把目光轉身了傳說中超自然的力量。

曾幾何時,他對這種神仙方術還是嗤之以鼻的,也曾恥笑過秦皇漢武迷信神仙之術。而到他晚年時,他也開始服用起了丹藥。

最開始時,他服食的是江湖方士為他煉製的“長生丹藥”。可是這種丹藥非但沒有給他帶來長生,反而使他的身體狀況進一步惡化。

唐太宗李世民中年之後,生活腐化不聽勸諫,他到底是怎麼了?

病情久不見好轉,李世民便認為是國內方士的水平不夠,於是在貞觀二十二年(648年),又請來了一個印度婆羅門僧,此人“自言壽二百歲,雲有長生之術”。

實際這些騙人的鬼話,如果是在李世民的早年時代,僅憑這句話,就能定他是個大忽悠。

但晚年的李世民不一樣了,越能忽悠他的傢伙,他就越相信人家,因而此人被奉為上賓,還住進了大唐的豪華賓館。

儘管那時太宗剛剛過知天命的年紀,但此時的李世民與歷史上那些老來昏聵的帝王已經沒什麼分別了。

唐太宗李世民中年之後,生活腐化不聽勸諫,他到底是怎麼了?

婆羅門僧用一年的時間煉製成了“長生不老藥”,但李世民服用了沒幾次,病情便突然加重了,幾顆丹藥便把一代英主送上了西天。

貞觀二十三年五月底,李世民在翠微宮病逝,終年五十二歲。

貞觀之治就此落下帷幕。不論人們對於唐太宗李世民的英年早逝如何的惋惜與悲痛,對貞觀時代如何的眷戀與不捨,屬於李世民的時代終究還是過去了,大唐帝國的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

年僅二十二歲的李治,開啟了他的帝王時代。

綜上所述,在李世民的後半生,他基本任性的做了三類大事,一為拒諫,二為任性對外發動戰爭,三為尋求長生不老藥,這三類大事就是他晚年昏聵的基本表現。

TAG: 李世民貞觀高麗唐太宗魏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