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安出山做官真的是被逼無奈嗎?

謝安出山做官真的是被逼無奈嗎?

“東山再起”原是用來比喻辭官隱退後再度任職,現多用來比喻失敗後恢復力量重新崛起或是失勢後重新恢復地位。該典故出於《晉書·謝安傳》,原文是:

徵西大將軍桓溫請為司馬,將發新亭,朝士鹹送,中丞高嵩戲之曰:“卿累違朝旨,高臥東山,諸人每相與言,安石不肯出,將如蒼生何?蒼生今亦將如卿何?”安甚有愧色。

謝安字安石,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四歲時,譙郡桓彝見了他就讚歎道:“此兒風神秀徹,後當不減王東海。(王承,字安期,晉朝時期太原王氏子弟,東晉初年名士,聲譽極濃,曾任東海太守,故又稱王東海。)”謝安幼年即有慧名,少年時更是聰明,不僅學識淵博,見識不凡,而且寫得一手好字。

謝安出山做官真的是被逼無奈嗎?

可是謝安卻總是不願意當官,在門閥盛行的晉代,謝安所為堪稱另類。《晉書·謝安傳》裡有這樣的描述:“初闢司徒府,除佐著作郎,以疾辭。……吏部尚書範汪舉安為吏部郎,安以書距絕之。”在謝安四十多歲時,穆帝昇平四年(360年)八月,徵西大將軍桓溫聘謝安擔任他的司馬,謝安才正式出仕為官。謝安將要從新亭出發,朝廷官員都為他送行,中丞高嵩開他玩笑說:“你多次違背朝廷旨意,高臥東山,百官常常相互議論,說謝安石不肯出山做官,那天下的老百姓該怎麼辦呢?而今你做官了百姓又如何呢?”謝安聽了面帶愧色。為什麼謝安會面有愧色呢?因為高嵩所言暗含的意思是,現在你謝安出山做官了,對老百姓似乎也沒有什麼益處,不過是些虛名罷了。

以前看書時,有人說謝安是迫於桓溫的權勢不得已才出山為官的。作者覺得不是如此簡單。謝安是亂世名相,才情非凡,見識過人,對於時局的認識也非常深刻,其所作所為都不會是無的放矢的。作者認為謝安東山高臥、無意仕途,有兩個原因:一是天塌了有高個頂著,暫時還用不著他去為家族折服遮風擋雨,家族中的兄弟謝尚、謝奕、謝萬等都曾身份顯赫,高官厚祿;一個是養望,培養自己的名聲,巨大的名聲對其未來的仕途會產生強烈的催化作用。

謝安出仕的時間其實很值得考究,當時謝尚、謝奕均已去世,謝萬又志大才疏,整個家族沒有了頂樑柱。所以當桓溫請謝安出山時,謝安順水推舟開始了其輝煌的名相生涯。

TAG: 謝安愧色出山做官謝安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