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寓言——勸誡篇(一)

定期推送傳統文化課程資訊,傳統文化新聞、精彩善文,傳統文化用品、禮品,傳統文化修學書籍、音像等諸多優質內容,一站式傳統文化學習資訊服務微信平臺!構築您的幸福人生!

中國古代寓言——勸誡篇(一)

·1·楚王好(hào)細腰

從前,楚靈王喜歡男子有纖細的腰身,所以朝中的一班大臣,唯恐自己腰肥體胖,失去寵信,因而不敢多吃,每天都是吃一頓飯用來節制自己的腰身。每天起床後,整裝時先屏住呼吸,然後把腰帶束緊,扶著牆壁站起來。等到第二年,滿朝文武官員臉色都是黑黃黑黃的了。

——出自《墨子》

·2·學弈

下棋作為一種技藝,是一種小技藝,但不專心學,是學不會的。弈秋是全國擅長下棋的人。讓弈秋教導兩個人下棋,其中一個人專心致志,只聽弈秋的教導;另一個人,雖然聽弈秋的教導,卻一心以為有天鵝要到來,想拉弓箭把天鵝射下來。雖然和前一個人一起學習,卻不如前一個人了。是後一個人的智力不如前一個人嗎?有人說:“不是這樣的。”

——出自《孟子》

·3·唇亡齒寒

春秋時候,晉獻公要出兵攻打虢(guó)國,但是必須先經過虞(yú)國,但是他擔心虞國不肯答應借路。這時,晉國大臣荀息對獻公說:“您如果肯將垂棘所產的名貴玉石與屈產所出的良馬奉送給虞國的國君,然後再向他借路,我想他是會答應的。”

晉獻公有些猶豫地說:“垂棘玉石是我祖傳的寶貝,屈產寶馬是我心愛的坐騎啊!如果虞國國君收下了我的這兩件珍貴禮物,卻仍然不肯借路給我,那怎麼辦?”

荀息於是對獻公分析道:“虞國的國君如果不肯借路,他定然不敢隨便收下我們的禮物;如果他收下了玉石和寶馬,就定會借路給我們。至於這兩件寶貝,您有些捨不得,這也不要緊,只不過是暫時寄存在那裡罷了,遲早還是要歸還給您的。打個比方,我們將垂棘玉石放在虞國,就好比從內室移到了外室;而將屈產寶馬放到虞國,也就好比是從內馬圈牽到了外馬圈一樣。到時候,您如果要把這兩件寶貝取回來,那還不容易嗎?

這一番話使得晉獻公如釋重負,於是決定按荀息的計謀行事。

虞國的國君見到這兩件稀世寶物後,有些動心,打算給晉國借路。這時,虞國大夫宮之奇出面勸阻說:“國君可不能這樣做呀!虢國是我們的鄰邦,他們與我國恰似一種唇齒相依的親密關係,如果嘴唇沒有了,牙齒是會挨凍的呀!長期以來,我們兩國在危難之際互相救助,這並不是什麼互施恩德,而完全是戰略上的互相需要啊!而今,您同意給晉國借路,讓其攻打虢國。如果晉國在今天消滅了虢國,我們虞國在明天就會被晉國吃掉,這該是多麼危險的事啊!”可是,虞國國君一心貪戀晉國的寶玉和良馬,聽不進宮之奇的勸阻,給晉國軍隊讓出了一條攻打虢國的必經之路。

晉國憑藉自己的國力強盛、兵強馬壯,很快就消滅了弱小的虢國。在班師回朝之際,又順便剿滅了毫無防備的虞國。為此,荀息專門去虞國找回寶玉和良馬,當面歸還給晉獻公。

晉獻公望著失而復得的寶物,十分得意地說:“寶玉還是我原來的那一塊,沒有變樣;只是這馬又多長了一顆牙齒,比去年大一歲了。”

虞國國君為了貪圖眼前的一點兒小利,置國家利益於不顧,結果招致亡國的巨大災難,這個深刻的歷史教訓,是值得後人深思的。

——出自《左傳》

·4·子罕不受玉

宋國有個鄉人很愛夤(yín)緣攀附。

有一次,這個鄉人弄到一塊未經雕琢的渾玉,心想拍馬屁的機會又來了,連忙捧著這塊寶玉跑進官府,獻給新上任的京城長官子罕。子罕執意不收。馬屁鬼脅肩諂笑說:“這塊寶玉啊,只配給您這樣德高望重的君子做器具,那些貪財受賄的小人可不配用。您就收下吧!”

“請你不要再囉嗦了。”子罕正色答道,“你把這塊玉看作是寶貝,我呢,把不收你這塊玉看作是寶貝。”

——出自《韓非子》

·5·和氏璧

有一次,楚國人和氏在楚山中發現一塊叫做璞(pú)的玉石。他把這塊璞玉拿去獻給厲王。厲王不懂璞中含有寶玉,所以把玉匠召來進行鑑定。那匠人看了璞後對厲王說:“這是一塊普通的石頭。”厲王聽了這話後勃然大怒,他大聲喝道:“好一個膽大包天的賤民,你竟敢以亂石充玉欺騙我!”緊接著他命令刀斧手砍掉了和氏的左腳。和氏忍痛含冤離去。

厲王死了以後,武王繼位。和氏帶著那塊璞進宮去獻給武王。武王也找了玉匠鑑定那塊璞。玉匠仍然說它是一塊普通的石頭。和氏因此又慘遭與第一次獻璞相同的災禍,被武王命人砍掉了右腳。

武王死了以後,文王繼位。和氏來到楚山腳下,抱著那塊璞痛哭起來。一連三天三夜,和氏把淚水哭幹了,又從眼裡哭出血來。附近的村民和過路的行人見此情景都感到悲愴。這件事很快被文王知道了,他派人到楚山察看情況。那差官見了和氏以後問道:“天下受砍腳之刑的人很多,為什麼唯獨你長期悲痛不已呢?”和氏回答說:“我並不是因為腳被砍斷才這樣悲痛,我痛心的是一塊寶玉被人說成是普通的石頭,一個忠心耿耿的人被說成是騙子。”

文王聽了差官的彙報之後,覺得有驗證和氏的“璞中有玉”之說的必要,所以令玉匠用鑿子把璞的表層敲掉。果然像和氏所說的那樣,裡面露出了寶玉。文王又命玉匠把玉石雕琢成璧,並給它起了個名字,叫“和氏璧”,用以昭示和氏的膽識與忠貞。

——出自《韓非子》

·6·扁鵲見蔡桓公

春秋時期有一位名醫,人們都叫他扁鵲。他醫術高明,經常出入宮廷為君王治病。有一天,扁鵲巡診去見蔡桓公。禮畢,他侍立於桓公身旁細心觀察其面容,然後說道:“我發現君王的面板有病,您應及時治療,以防病情加重。”桓公不以為然地說:“我一點兒病也沒有,用不著什麼治療。”扁鵲走後,桓公不高興地說:“醫生總愛在沒有病的人身上顯能,以便把別人健康的身體說成是被醫治好的,我不信這一套。”

十天以後,扁鵲第二次去見桓公。他察看了桓公的臉色之後說:“您的病到肌膚裡面去了,如果不治療,病情還會加重。”桓公不信這話。扁鵲走了以後,他對“病情正在加重”的說法深感不快。

又過了十天,扁鵲第三次去見桓公。他看了看桓公,說道:“您的病已經發展到腸胃裡去了。如果不趕緊醫治,病情將會惡化。”桓公仍不相信,他對“病情變壞”的說法更加反感。

照舊又隔了十天,扁鵲第四次去見桓公。兩人剛一見面,扁鵲扭頭就走。這下倒把桓公搞糊塗了,他心想:怎麼這次扁鵲不說我有病呢?桓公派人去找扁鵲問原因,扁鵲說:“一開始桓公面板患病,用湯藥清洗、火熱灸敷容易治癒;稍後他的病到了肌膚裡面,用針刺術可以攻克;後來桓公的病患至腸胃,服草藥湯劑還有療效。可是目前他的病已入骨髓,人間醫術就無能為力了。得這種病的人能否保住性命,生殺大權在閻王爺手中。我若再說自己精通醫道,手到病除,必將遭來禍害。”

五天過後,桓公渾身疼痛難忍。他看到情況不妙,主動找扁鵲來治病。派去找扁鵲的人回來後說:“扁鵲已逃往秦國去了。”桓公這時後悔莫及。最後,他掙扎著在痛苦中死去。

——出自《韓非子》

- END -

文章

版權屬於作者,文中觀點不代

表釋出方,僅供參考。

TAG: 虞國扁鵲桓公借路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