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國與韓國不是出現於戰國嗎?春秋時期竟然也有?

在中學的歷史課上,大家肯定都學過:戰國時期有著七大強國,號稱“戰國七雄”。

魏國與韓國也是“七雄”的成員之一。

其中,大名鼎鼎的

信陵君魏無忌

是魏國宗室成員,而赫赫有名的

韓非

則是韓國宗室成員。

魏國與韓國

這兩個諸侯國與趙國一樣,都是由春秋時期的中原霸主—晉國所演變而來的。

自然而然地,在我們的腦海之中,也就形成了這樣的印象:

晉國是春秋時期存在的諸侯國,而魏國與韓國則是戰國時期才有的諸侯國

在春秋時期,並沒有魏國和韓國這兩個諸侯國。

魏國與韓國不是出現於戰國嗎?春秋時期竟然也有?

(戰國初期地圖)

然而,這個印象又是否是準確無誤的呢?

很遺憾,這個印象其實是錯誤的。

在春秋時期,其實曾經也有過兩個叫魏國與韓國的諸侯國

當然,戰國時期的魏國與韓國,並不是由春秋時期的魏國與韓國直接演變而來的。

但是雙方之間也並非“毫無瓜葛”,還是有著一些關係的。

在本文之中,筆者就會向您大致介紹一下這段歷史。

一、西周韓國的興亡與晉國韓氏的興起

我們都知道,周武王滅商之後,建立了西周王朝。

為了鞏固西周王室的統治,從周武王時期開始,西周的歷代統治者們陸陸續續分封了許多諸侯國,

這也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封邦建國”體制。

這些被分封的諸侯國,

基本上可以被分為兩類人

其中一類,是異姓的

開國功臣

比方說齊國,就是大名鼎鼎的姜子牙的封國。

而諸如晉國、燕國、魯國等等這樣的國家,就屬於

另一類

,也就是周天子的同姓諸侯國。

當然這不是重點,我們還是來說韓國與魏國。

魏國與韓國不是出現於戰國嗎?春秋時期竟然也有?

(西周初年分封圖)

先說韓國

韓國也是上文中後一類的周王室同姓諸侯國。

西周初年,周武王的一個兒子被封到了韓城,因此該國得名為“韓國”。

韓國的宗室成員也就以國名為氏,即

姬姓韓氏

這個韓國,在歷史上不像晉國、楚國、齊國、秦國等強國那樣富有存在感。

它國小力弱,因此在史書上,它的身影也就出現過了那麼寥寥幾次。

周平王即位之後,中國歷史進入了禮崩樂壞的春秋戰國時期。

各個諸侯國之間的戰事可謂是層出不窮。

“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成為了大家普遍奉行的規律。

而身處於這個亂世之中的弱小韓國,自然也不能倖免。

在春秋初年,韓國就被它的強鄰—晉國給吞滅了

韓氏族人,也就這樣成為了晉國的子民。

魏國與韓國不是出現於戰國嗎?春秋時期竟然也有?

(春秋初期地圖)

晉國滅韓時,晉國在位的是晉文侯(晉文侯不是晉文公,請注意區分)。

晉文侯去世之後,兒子晉昭侯即位。

晉昭侯即位之後,把曲沃之地封給了自己的叔叔成師,即曲沃桓叔。

晉昭侯絕對不曾想到,此舉為自己的後人埋下了禍根。

大半個世紀後,曲沃桓叔的孫子曲沃武公最終戰勝了晉文侯與晉昭侯的後人,成為了晉國的統治者。

(這段歷史讀起來頗有些兩千年後明朝燕王朱棣靖難之變的味道,只不過持續的時間有點兒久)。

為了確保自己的合法性,曲沃武公給周僖王獻上了許多禮物,請求冊封。

誰人都愛財,周天子也不能免俗。

在收到曲沃武公的賄賂後,周僖王欣然冊封曲沃武公為晉侯。

曲沃武公就這樣成為了晉武公。

魏國與韓國不是出現於戰國嗎?春秋時期竟然也有?

(晉武公)

在晉武公奪權的一系列戰鬥中,一個叫

韓萬

的人立下了不少的功勞。

這位韓萬是何方神聖?

史書上有兩種說法。

司馬遷的《史記》記載說:

韓萬是韓國後裔。

而有的史書則說:

韓萬是晉武公的叔叔,也就是曲沃桓叔的兒子。

但是後一種說法其實經不起推敲。

因為在晉武公的兒子晉獻公即位之後,為了防止自己家族篡權的歷史再度上演,他選擇大肆屠殺曾祖父曲沃桓叔的其他後人。

如果說韓萬真的是曲沃桓叔的兒子,那麼,韓氏家族自然也不可能躲過這場屠殺。

因此,這種說法無法成立。

我們當以司馬遷的記載為準,即:韓萬是韓國後裔。

明晰了韓萬的出身之後,我們再來看韓萬本人。

在晉武公篡權之後,為了嘉獎韓萬的功勞,他把韓地(也就是先前的韓國故地)封給了韓萬。

韓氏家族,也由此開始在晉國朝堂立足。

二、西周魏國的興亡與晉國魏氏的興起

說完韓國,我們再看

魏國

魏國與韓國一樣,同屬於周王室的同姓諸侯國,因為魏國的開國之君,是周文王的兒子,也就是周武王的兄弟。

魏國與韓國不僅僅同為周王室的同姓諸侯國,而且兩國的命運也是頗為類似的。

魏國與韓國一樣,同樣國小力弱,沒有什麼存在感,因而鮮為人知。

不過相比韓國,魏國有一點比較幸運,那就是:

它的國祚長於韓國。

但是在春秋時期這個亂世之中,弱小的魏國自然也是難以存在的。

在晉獻公年間,魏國也被晉國攻滅了。

把目光放回西周初年。

當時周武王的另一個兒子被封到了畢國,其後人自然就以畢為氏,即姬姓畢氏。

畢國滅亡後,有的畢氏家族成語來到了晉國,從此成為了晉國人。

其中,有個叫畢萬的人成為了晉獻公的大臣。

在晉國滅魏時,畢萬是晉軍的將領之一,立有戰功。

晉獻公為了嘉獎畢萬,把魏地封給了畢萬。

畢萬一族自此以魏為氏,即姬姓魏氏。

魏國與韓國不是出現於戰國嗎?春秋時期竟然也有?

(畢萬)

三、魏氏與韓氏的崛起與戰國時期魏韓兩國的誕生

晉獻公在位期間,對外立下赫赫武功。

但是他在歷史上的名聲卻並不好,因為他寵愛驪姬。

結果,為了躲避繼母驪姬的迫害,晉獻公的兒子—

公子重耳

被迫出逃國外。

不過,公子重耳並非是孤身一人。

不少晉國官員選擇追隨公子重耳,其中就包括了畢萬的兒子魏犨。

公子重耳流亡近二十年,終於得以回國即位,這就是大名鼎鼎的晉文公。

魏氏家族因為從龍有功,也跟著顯赫了起來。

魏國與韓國不是出現於戰國嗎?春秋時期竟然也有?

(晉文公君臣)

再看韓氏。

韓萬的四世孫韓厥是晉國執政大臣趙盾(劃重點:趙盾的孫子就是趙氏孤兒趙武)的家臣。

韓厥是一個很有能力的人,因此深受趙盾的賞識和提攜,得以在晉國朝堂之上大顯身手。

二人情同父子。

趙氏孤兒一案中

,受到趙盾知遇之恩的韓厥與其他忠臣義士一起,奮力為趙家儲存了最後一絲血脈。

最終,在韓厥等人的努力下,晉國恢復了趙氏家族的地位。

很多人也正是因為趙氏孤兒的故事,才瞭解到了韓厥其人。

晉悼公即位之後,韓厥如趙盾生前所願,被提拔為了晉國的正卿。

韓氏家族,自此成為了晉國的卿族。

魏國與韓國不是出現於戰國嗎?春秋時期竟然也有?

(韓厥)

把視線轉回到魏氏。

同樣是在晉悼公年間,

魏犨的孫子魏絳

被晉悼公任命為了司馬。

魏絳秉公執法,不徇宗親,贏得了晉悼公的讚許與重用。

終於,像韓氏家族一樣,

魏氏家族也成為了晉國的卿族。

晉國眾卿之間一番爾虞我詐之後,魏韓兩家與趙氏家族成為了最後的勝利者,最終實現了

三家分晉

戰國時期的魏國、韓國與趙國由此誕生了。

透過上文之中的講述,我們會發現:

戰國時期的韓國宗室,實際上就是春秋時期的韓國宗室的後裔。

某種意義上,

戰國時期的韓國,也可以被視為春秋時期的韓國的復國。

戰國時期的魏國宗室,

雖然不是春秋時期的魏國宗室的後裔(這是它與韓國的不同之處),但是

其先祖正發家於春秋時期的魏國故地

,可以說也是有著一定的關係的。

所以說,春秋時期不僅有魏國與韓國,而且它們與戰國時期的同名諸侯國,還是存在關聯的。

要是您在閱讀歷史文獻的時候,發現

春秋時期有韓國與魏國

,無需驚訝。

因為這不是人家的筆誤,而是一段歷史事實,雖然比較冷門。

更多精彩內容與福利,大家可以關注公眾號“有故事的白公子”。

TAG: 韓國晉國魏國曲沃諸侯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