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就有修長城能力,為什麼不把城牆修建到五十米甚至一百米高呢

古代就有修長城能力,為什麼不把城牆修建到五十米甚至一百米高呢

理論上講,城池的城牆修的寬大高聳,的確可以起到更好的防禦效果。明朝的寧遠城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古代就有修長城能力,為什麼不把城牆修建到五十米甚至一百米高呢

為什麼呢?因為在明朝以前,城池的結構主要以夯土為主,從明朝開始,城池全部都改為磚砌結構,並且在朱元璋“高築牆”理念推動下,明朝的造城運動達到了歷朝歷代的頂峰,城牆的高度和寬度也不斷攀升,超越歷代。我們現今看到的長城,其實基本都是明長城。

而寧遠城的加築背景是在火炮已經大量運用於戰爭,並且寧遠處於明清交戰的前線的前提下,但是寧遠城的城牆也沒有加高到50米甚至100米。寧遠城的城牆高8。5米,基寬6。8米,頂寬4。5米。這是個什麼概念呢?明朝直至滅亡,清軍也沒能攻破這座城池,努爾哈赤甚至還折在了這裡。

古代就有修長城能力,為什麼不把城牆修建到五十米甚至一百米高呢

這其實說明了一點,戰略運用得當,一樣可以防禦敵人,至於城池的高度,夠用就行,並不一定修的越高越好,因為還需要考慮到下面幾個因素:

1、建築的承重和材料強度。按照現代的建築材料強度,磚混結構的高度也不能超過24米。而古代城池屬於實心結構,修建高度50米甚至100米的牆體,必然導致結構自重超出承受範圍,唯一的辦法就是加大寬度,但如此浩大的工程不僅得不償失(8米就能擋住敵人進攻,為何要修100米),更嚴重的問題是無法抵擋自然侵蝕(下雨、地震等)。

古代就有修長城能力,為什麼不把城牆修建到五十米甚至一百米高呢

2、成本。古代築城的成本耗費極大,比如宋朝修建興化軍新城,城高一丈八尺(大概5米多高),用磚多達67萬塊,想象一下,全部改用磚砌的明朝,修一座城得花費多少?《明史》中有這樣一段記載:1358年,在朱元璋在稱帝之前,曾命鄧愈修建江淮城牆,朱元璋曾問百姓:“鄧愈築城,百姓怨否?”得到的回答是:”頗怨“。所以,修建一座城高50米甚至100米的城牆,將是空前浩大的工程,恐怕沒等城池修完,百姓就造反了。

古代就有修長城能力,為什麼不把城牆修建到五十米甚至一百米高呢

3、意義。城牆修的高大,目的在於防禦敵人。但是,古代城池防禦是一個立體工程,並不像電視劇演的那樣上來就直接攻城。一般來說,城池的防禦是要結合城外野戰來進行的,沒有人剛開戰就龜縮城中靠城牆來防禦敵人,這等於是自縛手腳,敵人不需要攻城,只需要圍困就能把城內困死。

所以,綜上可知,古代之所以不把重要城池的城牆修到50米甚至100米高,除了建築材料強度無法達到外,還有成本因素等在內。

對於此事您有什麼看法,如果想了解更多的資訊,請關注我!多多參與留言評論,把您的想法分享給大家!謝謝!

TAG: 城池城牆10050寧遠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