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篇)上海與1942大饑荒

早在1942年八九月間,蔣介石就已從軍方李家鈺、蔣鼎文那裡,得知了河南的災情嚴重,軍糧徵繳困難。為了挽救局面,他趕到西安附近的王曲軍校,主持召開了緊急“前方軍糧會議”。河南省官員對軍糧配額討價還價的結果。蔣介石當天晚上即“徵用所有的運輸工具,開啟糧倉,把存糧迅速地東運河南”,以解決河南駐軍的糧食問題。同時決定,把對河南農民的徵糧數額由500萬石減為250萬石。

但是到了糧食部長徐堪那裡,河南的軍糧配額由250萬石變成了250萬包。一石合小麥140至150市斤,一包合200市斤。一字之差,讓河南的軍糧配額增加了三分之一。而按照這個標準超額完成了徵糧任務的河南糧政局長盧鬱文,還得到了蔣介石的嘉獎。直到1942年10月30日重慶召開的國民參政會上,豫籍參政員郭仲隗將所收集的河南災民所吃的榆樹皮、觀音土、雁糞等帶到大會上當眾展示,涕泣陳情,並領銜聯名提出了《河南災情慘重,請政府速賜救濟,以全民命而利抗戰案》,河南的災荒才得到了國民政府的確認,派要員前往勘察災情,賑濟災民。

早在1942年10月的國民參政會後,國民政府就宣稱劃撥5億元法幣進行賑災。其中2億元用於在災區各處開設粥場應急,3億元用於購買賑濟糧。然而粥場開設起來,卻遠遠不能供應數量龐大的難民,很快就因無糧為繼而斷了頓。而用來買糧的3億元法幣,卻被挪作他用,甚至有貪官汙吏將其挪用販運私貨。直到1943年新麥快要成熟時,第一批賑災糧才發到了部分難民手中。

按照當時的物價,3億元法幣大概能購買3000萬斤小麥,平均到河南的受災人口頭上,每個人僅有1斤。而在此前的1942年,河南夏秋兩季幾近絕收的情況下,國民政府還從這裡徵走了十倍於此的“徵實”。

1943年6月,隨著新一季小麥的成熟豐收,那場餓死了300萬人的大饑荒終於過去了。

TAG: 河南1942軍糧250萬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