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語言、習俗著手,分析匈牙利人是西遷匈奴後裔的可能

導語

匈牙利位於中歐喀爾巴籲山盆地,依山傍水,西部是阿爾卑斯山脈,東北部是喀爾巴阡山。與奧地利、斯洛伐克、烏克蘭、羅馬尼亞、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和斯洛維尼亞接壤。

匈奴原本是分佈在陰山南北包括鄂爾多斯草原一帶的部落聯盟。後來,在部落聯盟的基礎上一些強大的部落逐漸征服了草原上弱小的部落群體,建立了匈奴國。

從語言、習俗著手,分析匈牙利人是西遷匈奴後裔的可能

匈奴人生活圖片

東漢初期匈奴內部矛盾尖銳,分解成了南北兩部。南匈奴選擇歸順東漢,而北匈奴在戰敗後迫於無奈選擇了西遷。有一種說法是現在的匈牙利人是西遷匈奴人的後裔。今天筆者就從語言、習俗著手分析匈牙利人是匈奴人後裔的可能。

一、中國匈奴的歷史

匈奴原本是古代蒙古大草原上的遊牧民族,這個大草原同樣也是北方遊牧民族的叢集地。春秋戰國是一個多戰的時期,而此時大草原上的遊牧民族也沒有得來一刻的安寧。草原上各個部落之間衝突不斷,在這幾百年的爭鬥中有的部落消失了,而有的部落則靠著不斷的兼併,實力大增。並且比較強勢的部落還在一定地域範圍內形成部落聯盟,這匈奴就是其中之一。

1。在秦朝時期,匈奴部落逐漸強盛,吞併了草原上的大部分部落,統治了大漠南北,建立起了自己獨特的奴隸制軍事政權,自此匈奴從部落變成了匈奴國。

秦朝初期,匈奴也有了足夠的實力,為了掠奪更多的糧食和資源,擴大自己的國土,於是不斷的對秦朝的邊境發動襲擊。

公元215年,秦始皇為了消除北方匈奴的威脅,派大將軍蒙恬率三十萬大軍北擊匈奴。蒙恬的軍隊一路上勢如破竹,迅速攻下了河套。河套的地理位置極其優越,秦軍攻下河套就等於匈奴失去了一道天然的屏障。大軍一路北下,接連佔據陽山,九原君,可以說是收穫頗豐。

匈奴節節敗退,心中定然憤怒。於是匈奴領袖頭曼單于準備集結起所有兵力,準備南下,給秦軍以致命的打擊。不料秦軍先匈奴發兵,再一次殺來。這讓匈奴措手不及。此時秦軍計程車兵、數量、兵種上都擁有優勢,匈奴已經無力再抵抗。頭曼單于被迫退出了陰山和賀蘭山高地,北撤七百餘里,退到陰山以北的漠南一帶遊牧。

秦始皇為了防止匈奴對邊地的騷擾,修築了舉世聞名的偉大工程──長城。公元前213年(秦始皇三十四年),秦朝把過去秦、趙、燕三國長城連線起來,修築一條從臨洮(甘肅岷縣)一直到遼東碣石的萬里長城。這條長城,對於抵禦匈奴的騷擾,保障內地人民生產和生活的安定,起了重要的作用。

從語言、習俗著手,分析匈牙利人是西遷匈奴後裔的可能

秦長城示意圖

2。西漢初期,匈奴再次崛起,此時西漢由於剛剛建國,無論是經濟還是軍事上都尚且弱於匈奴,迫不得已,只能對匈奴採取防禦戰略。

漢文帝劉恆和漢景帝劉啟在位期間一直採取韜光養晦的政策。對匈奴一直處於防禦狀態,對內則實行重農抑商,鼓勵生育等一系列與民生修養有關的政策。在此期間,西漢的經濟和人口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並且還為西漢後期政權的鞏固以及對匈奴的戰略性反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公元前133年,此時正是漢武帝當權時期。此時,西漢的實力足以與匈奴進行抗衡,於是漢武帝毅然放棄對匈奴的防守戰略,決定轉守為攻,主動出擊匈奴。

從語言、習俗著手,分析匈牙利人是西遷匈奴後裔的可能

漢朝和匈奴開戰

此後的幾十年間,漢武帝採取集中兵力,主動出擊的政策,從此“漠南無王延”,解除了來自北方的匈奴的威脅。到了漢宣帝時期,西漢的實力達到了巔峰,而此時殘餘的匈奴勢力分成南北兩派。其中南派的由呼韓邪單于領導,選擇了歸附漢朝。而北派則有郅支單于領導,仍然繼續與西漢作對。

東漢時期,為了永遠的消除邊地的禍患,東漢皇帝劉隆毅然下令派大軍進攻北匈奴。由於之前在西漢時期匈奴的大敗,再加上南北匈奴的分裂,因此這時北匈奴實力大減。漢將竇憲,耿率率領大軍大敗匈奴。郅支單于自知已經無力迴天,於是率領部分人往西邊逃命。自此匈奴奴隸政權在古中國才算是真正的瓦解。

二、匈奴的西遷

北匈奴在金微山戰敗後遷居到了烏孫西北部,也就是我們今天的額爾齊斯河一帶。但是他們並沒有就此死心。待北匈奴安定下來後便派出使者前去東漢協商,妄想奪回西域,但是遭到了東漢的拒絕(此時東漢已經在西域設定有督護)。於是匈奴便開始用武力爭奪西域,想和東漢再打一場持久戰,但是鮮卑族的崛起讓匈奴措不及防。

在東漢後期,鮮卑人進入漠北。鮮卑族在西漢乃至東漢初期都是一個非常不起眼的小部落。但是他們在東漢的中期迅速崛起。由於之前並沒有對東漢的邊地完成威脅,因此並沒有太在意其發展壯大,這也為之後的五胡亂華做了一個鋪墊。

鮮卑人是一個實實在在的馬背上的民族,有這麼一句話:“兵利馬疾,過於匈奴。”這句話是當時的中原人對鮮卑族的評價,說他們兵器鋒利,馬跑的飛快,是比匈奴更強大的存在。

從語言、習俗著手,分析匈牙利人是西遷匈奴後裔的可能

鮮卑人圖片

匈奴人受到鮮卑人的打壓,開始了他的西遷。第一次西遷到了康居,這個地方臨近阿姆河,並且氣候條件和漠北的極相似,因此匈奴人選擇了在這個地方定居發展。中國最後關於匈奴西遷的歷史記載是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匈奴依靠武力佔領了慄特,自此中國史書中關於匈奴的記載嘎然而止。

那麼西遷的北匈奴部落究竟發生了什麼?或許從國外的文獻中可以找出來一些答案。

根據羅馬史學家阿密阿那斯記闡述:

“公元四世紀,一支號稱匈人的強大騎兵隊伍突然出現在頓河東岸的阿蘭人面前,對阿蘭人發動猛烈的進攻。”

歷史上確實是有這場戰爭的,並且是從公元350年開始到公元374年結束,中間整整經歷了24年。而這場戰爭的結局是阿蘭人戰敗,成為匈人的附屬國,並且成為了之後匈人稱霸歐洲的戰略盟友。

剛在阿蘭打完勝仗,匈人來不及慶祝就又對歐洲發起了進攻。匈人的進攻是沿著頓河流域。如果把頓河作為一箇中間線,那麼它沿岸的國家有東、西哥特國以及羅馬帝國。匈人採取逐個擊破的方式分別對這幾個國家發起猛烈的進攻,最終征服了哥特國,並且讓羅馬國納幣求和。

根據文獻記載:

“匈人到阿提拉統治時期,東至鹹海,西至大西洋岸,北至波羅的海,南至多瑙河。”

如果去看歐洲的地圖的話不難發現此時幾乎整個歐洲都在匈人的控制之中。

從語言、習俗著手,分析匈牙利人是西遷匈奴後裔的可能

英勇作戰的匈奴人

但是匈人的衰敗從他們的領袖阿提拉的死開始。阿提拉是匈人最傑出的領袖,但是在公元450年,阿提拉不幸病逝。正是阿提拉的死讓匈人的內部矛盾徹底爆發。為了爭奪領袖地位,匈人內部爭鬥激烈。在此期間,被匈人征服的歐洲國家開始飛速的發育。最後戰無不勝的匈人被哥特和赫魯的聯軍所擊敗。在這場戰爭中阿提拉的長子愛拉克陣亡,愛拉克的兄弟率領殘餘的力量逃亡多瑙河下游,最終在匈牙利定居。

三、匈牙利人和匈奴人有著相似的語言和習俗

1。匈牙利與漢語的語言有相似之處

先說一下匈奴的語言,由於匈奴所在時期距離現在比較遠,並且中間又出現了中斷,因此匈奴人給我們留下的可研究的“語言樣本”不多,而《匈奴歌》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

失我焉支山,令我婦女無顏色。

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這首詩如今我們人人都能看懂,那麼他是不是經過了翻譯呢?這個我們已經無從得知。不少學者用蒙古語、突厥語、葉尼塞語言等對《匈奴歌》進行過分析和解讀,都沒有得到理想的結果。關於匈奴語的來源,由於資料闕如,很難得到肯定的結論,有些認為匈奴人的語言屬於講蒙古語族,而另一些人則認為匈奴的語言屬於葉尼塞語系。下面再來看一下匈牙利語。

從語言、習俗著手,分析匈牙利人是西遷匈奴後裔的可能

古老的匈牙利文字

目前匈牙利的官方語言便是匈牙利語。透過匈牙利語的基本組成單元來看,它和我們今天所學的英語有很大程度的類似。並且匈牙利語擁有自己的語調,語法。匈牙利語中有多種母音,長短分明,其輔音系也很發達,能夠避免子音群集和重疊。

語言學家的研究 成果表明,:

“匈牙利語屬烏拉爾語系芬蘭一烏戈爾語族。 烏拉爾語系包括芬蘭一烏戈爾語族和薩莫耶德語族, 二者約從7000—10000 年前通行於烏拉爾山麓的共同母語—原始烏拉爾語發展而成。 芬蘭—烏戈爾語族除匈牙利語和芬蘭語外, 還包括愛沙尼亞語、 拉普語、曼西語(沃古爾語)、漢提語(奧斯加 克語 ) 等, 而與匈牙利人最親近的民族是今日分散居 住 在 數 千 公 裡 之 遙 的 亞 洲 鄂 畢 河 流 域僅有數千人的曼西族和漢提族。”

上面文獻提到與匈牙利最親近的民族處在亞洲的鄂畢河流域。並且在研究中表明,匈牙利語與漢語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

舉幾個例子,如“李 斯特· 費倫茨”這個名字,在匈牙利語中前者為姓,後者為名,這與漢語中的名字非常的相似。在時間和日期的書寫上匈牙利的書寫順序與漢語相同,如匈語表述: “19 90。 皿 。 8”;漢語表述:“ 1990。3。8”。

據匈牙利民族與語言的報告中顯示:

“某些匈語詞的發音與漢語的發音基本完全相同 如阿爸(匈語為apa ),但 ( 匈語為de ) ;蓋頭 ( 舊時女子結婚時蓋頭的巾)。漢語中的地點狀語 ” 在老師那兒“ , ” 在窗戶那兒“ 中的”那兒“二字, 在匈語中的發音也和漢語一樣。 即 n la , 其表達方式也是在老師或窗戶二詞的後面加n a l 如ta n a r n a l( 在老師 那兒 ) , a bla k一 n a l ( 在窗戶那兒 )。”

從語言、習俗著手,分析匈牙利人是西遷匈奴後裔的可能

中國古代文字

從上面的資料不難看出來匈牙利語和漢語曾有過某些接觸。不過古代中國幾乎沒有和匈牙利有過接觸,現在唯一可能把漢語文化帶到匈牙利的可能就是西遷的匈奴人。匈奴人和中國打了幾百年的仗,並且在漢朝時期兩國還多次進行和親。因此匈牙利語言和漢語有相似之處可能與西遷的匈奴人有關。

2。匈牙利的習俗與匈奴有著高度的相似

中國對於“匈奴”這種稱謂其實是有誤解的。“匈奴”中的“奴”字為中原人所加上去的,原本的部落是被稱為“匈”的。這與“匈牙利”非常相似。“匈牙利”這個名字中,“匈”為種族名字,而“牙利”為地,這個意思和起來不就是匈人之地。所以說如果中國的“匈奴”去掉“奴”與“匈牙利”去掉“牙利”,兩個所表示的意義完全相同。

匈奴為一個遊牧民族,他們的習俗大多都與自己平時的生活習慣有關。匈奴崇拜鱷魚,把鱷魚視為神物,並且還善於利用周邊的器物,把犀牛角作為圖騰,每逢秋天臨近收穫便用圖騰祭祀天地鬼神,以祈求蒼天的庇佑。

從語言、習俗著手,分析匈牙利人是西遷匈奴後裔的可能

匈奴的祭祀

匈牙利的習俗與匈奴大多相同。他們也會在收穫初秋用大魚來祭祀天地鬼神。並且在每年在特定的時間還會用牛角製作酒器用來盛裝酒水。

並且匈奴的皇帝每天早上起來拜太陽,晚上拜月亮,在每月的五日,六日,十五日,十六日,二十六日定為吉祥日,在這一天匈奴人要脫帽向上天謝罪,向上天闡述自己的罪過,以及祈求上天的原諒,得到上天的祝福。匈奴的這種習俗與現在匈牙利的潑水節等風俗非常相似。

總結

上文從匈奴的西遷歷史以及匈奴的語言和習俗方面入手對匈牙利人是否為匈奴人的後裔做了一個分析。兩種語言雖然屬於不同的語種,但是匈牙利語與漢語有著很大程度的相似。匈奴早期長年與漢朝打仗,他們的語言或多或少會受到漢語的影響,因此不排除匈牙利的語言與漢語相似是受匈奴人的影響。在習俗上匈牙利與匈奴的習俗也有著高度的相似。

1962年版的《英國百科全書》中湯普生說了一樣一句話:

“對於我們來說,匈人的來源,和對於4世紀的羅馬人來說,是同樣模糊的,無法知道的。至少從18世紀以來,對於這個問題曾進行過不停的辯論,但毫無結果。”

從湯普生的話中不難看出,關於匈奴人與匈牙利人的關係,歷史上一直是存在爭議的。匈奴人與匈牙利人的關係由於年代久遠,缺少必要的證據,歷史上一直是存在爭議的。

從語言、習俗著手,分析匈牙利人是西遷匈奴後裔的可能

英國百科全書

總之,匈牙利與匈奴之間有雖然著許多相似之處,但是由於考古的發掘證據不足和匈牙利沒有古文獻記載等原因,所以匈牙利人是匈奴人的後裔這一說法至今仍然是和謎團。也許在這個謎團揭開的那天,會給中匈兩國的交往增添一段佳話。

TAG: 匈奴匈人匈牙利匈牙利語漢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