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做錯了什麼?秦始皇統一六國,先滅的為何是他?

自從周幽王為求褒姒一笑而“烽火戲諸侯”,被犬戎攻破首都鎬京,最終使得周朝都城遷到洛邑起,天下便進入了春秋戰國時代。在這一時期,諸侯們由共同拱衛周王朝變成了互相攻伐,為自己取利,經歷了漫長的爭霸,天下進入了“戰國七雄”的時代,秦、韓、趙、魏、楚、燕、齊七個大國共存於九州大地,他們時而征戰,時而結盟。

韓國做錯了什麼?秦始皇統一六國,先滅的為何是他?

漸漸地,原本因身處西北而不受待見,常被其它諸侯輕視和欺侮的秦國在商鞅變法下逐漸富強起來,並歷經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昭襄王等有作為的君王,在商鞅、張儀、范雎、白起等賢臣良將的幫助下,成為了全天下實力最強的國家,並最終在秦始皇的帶領下將其它六國依次消滅,成為了我國曆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朝。那麼,秦國在進攻東方六國的過程中,為何第一個消滅的就是韓國呢?

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首先,我們從戰國時期的各國疆域來入手,簡單分析一下韓國所處的位置。秦國東部國境線狹長,從北到南依次與趙、魏、韓、楚四國接壤,而這四國又分別和其它國家相接。不過,同樣是接壤,趙國與燕、齊、魏、秦都有接壤,如果秦國先攻打北方的趙,並佔領其國土,便會同時受燕、齊、魏的包圍。

同理,攻滅魏國後,會被趙、齊、楚、韓包圍,攻打國境廣大的楚國,則不但一時間難以滅掉,還會導致同時受韓、魏、齊的夾擊,攻打其它幾國,秦國都容易因戰線拉長,孤軍深入而被其它諸侯聯合攻打。而韓國則不同了,作為戰國時期領土面積最小的國家,韓國被魏、楚、秦三國圍住,即使秦國將其滅亡,也只是和原來就已經接壤的魏、楚繼續保持鄰居關係,和之前比起,甚至還會少掉一個直接接壤的國家。

韓國做錯了什麼?秦始皇統一六國,先滅的為何是他?

其次,我們從秦國的戰爭策略來看。早在秦昭襄王時,名相范雎便提出了著名的“遠交近攻”策略,顧名思義,這一策略的核心便是先進攻身旁的韓、趙、魏三晉之國,而對遠方的燕、齊、楚則採用緩兵之計,先表面結好,許以利益。這樣一來,原本同心抗秦的六國聯盟便因為顧忌各自的利益而輕易潰散了。

鑑於此,為了真正實現“得寸即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秦國忠實地貫徹了這一政策,在決定稱霸天下後便將矛頭對準了距離最近的韓、趙、魏三國。不過,攻伐的先後順序也是很重要的,這三國中,趙國和秦同出一脈,兩國的祖先都是商紂王時期的寵臣蜚廉,而魏國則是自秦簡公、秦惠公的時代起便和秦國互相攻伐,二者難以分出勝負。

與常年與外族鬥爭、與秦國征戰而積累了大量戰爭經驗的趙國、魏國相比,韓國的國力無疑是最為弱小的。在生產力有限的古代,土地幾乎就是人口的決定性因素,而韓國在諸國之中領土最小,所以人口自然也是最少的,人口少就意味著,它不但軍隊數量少,在物資供給、工事修造等方面也都處於相當的弱勢中,相對容易攻取。

韓國做錯了什麼?秦始皇統一六國,先滅的為何是他?

第三個原因筆者認為是韓國的價值。儘管前文說韓國地小人少,但它也有著自己的獨特優勢,那就是冷兵器的製造技術。在明代小說家馮夢龍的名著《東周列國志》中,韓國被形容為:“地方九百餘里,帶甲數十萬,然天下之強弓勁弩,皆從韓出。”此外,《史記》裡也有“韓卒之劍戟……皆陸斷牛馬,水截鵠雁。”的記載,可見其武器之精良。

相比之下,秦國的武器自然是不如韓國,所以攻下韓國,將其鑄造技術學習,就可以給秦軍裝備上更加有殺傷力的武器,從而提高戰鬥力和作戰效率。因為攻打韓國能得到這一利好,秦國更加堅定了先取韓國的戰略方針。最後還有一點,筆者認為和心理因素也有關係。在同時面對多個目標時,先完成比較容易的,能夠快速提升信心,從而加快完成其它事務的效率。

TAG: 秦國韓國接壤攻打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