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生模仿李世民,騙來了千年好名聲

說起唐朝的幾個皇帝,首先就是開國皇帝李淵,李淵的起點本身就是高的,他的爸爸是西魏貴族,娶了獨孤信的二女兒,生下了李淵,李淵之後,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奪取皇位,改元貞觀。

李世民治理下的唐朝,無論是文治武功都屬於比較強盛的境界,強大的武裝軍事力量,成為了當時世界第一強國,引得西北的各部落瑟瑟發抖,萬國來朝;李世民之後的李治雖說略微平庸,到底也靠吃爹留下的老本讓大唐更加強盛,出現了永徽之治,李治的兒子們非常平庸,比如李顯李旦等人,但是李治的老婆非常牛掰,就是武則天。

武則天開創了中國歷史上第一例女人當皇帝的歷史,史稱貞觀遺風。

武則天晚年,張柬之等人發動神龍政變,還政李唐,中宗復辟後不久被人害死,中宗的老婆韋后一心想做第二個武則天,but,李旦的兒子李隆基聯合太平公主發動唐隆政變,李旦登基為唐睿宗,李旦登基後,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發生權力之爭,後李隆基繼位,將太平公主處死。

他一生模仿李世民,騙來了千年好名聲

圖片李隆基影視形象

唐玄宗統治前期的大唐出現了空前繁榮的景象,稱為開元之治,但是到了後期,天寶年間出現了安史之亂,大唐帝國開始了由盛轉衰的過程。

唐玄宗過後的皇帝當中,也出現過類似先祖的能幹的皇帝,比如說咱們今天要說的這位——唐宣宗李忱。

他一生模仿李世民,騙來了千年好名聲

圖片

唐宣宗很多人都不太熟悉,但是你肯定看過一部早前非常爆火的TVB神劇《宮心計》,劇中陳豪扮演的李怡,其實就是未來的唐宣宗。

唐宣宗李忱,以前的名字叫李怡,是唐憲宗的李純的第十三個兒子,公元820年,唐憲宗暴斃,李忱只是一個10歲的孩子,上面也還有一個三哥,李忱原本跟帝位無緣,全靠哥哥短命。

憲宗將皇位傳給李恆,史稱唐穆宗,李恆只是當了4年的短命皇帝,就將皇位傳給了自己的三個兒子,接下來的20多年間,李恆的三個兒子每個都當了一次皇帝,分別是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

李忱就這樣稀裡糊塗就做了三朝皇叔,雖然是叔叔,但是三個侄子對李忱的態度可並不好,因為李忱性格木訥,反應遲鈍,一看就像地主家的傻兒子,所以這幾個皇帝看到李忱都不放在心上,甚至在家宴上公然羞辱。

唐武宗曾經還想要處死李忱,因為在他眼裡,李忱活著就是最大的禍患,李忱在經歷了幾次迫害之後死裡逃生,一直到公元846年。

公元846年,會昌6年,唐武宗病重,口不能言,左軍中尉馬元贄等宦官密謀,準備擁立李忱為帝,就是唐宣宗。

他一生模仿李世民,騙來了千年好名聲

圖片馬元贄影視形象

為什麼會立光王為帝呢?就是看中了光王的傻,馬元贄認為只要扶持一個傻子上位,那麼朝政就能完全被自己掌控,自己甚至能夠做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第二個曹操,當然馬元贄打死也不會想到,光王不是真傻。

李忱不是偶像派,但是真的是個演技派,繼位之前是個傻子,繼位後就好像變了一個人一樣,作為帝王的殺伐決斷和雄才大略開始展示出來。

他所有的憨傻都只是他用來在激烈的宮廷鬥爭中自保的工具而已。

就像南北朝時期的豬王劉彧為了逃避劉子業的迫害而裝瘋賣傻,後世的朱棣為了迷惑自己的侄子建文而假裝去吃馬糞一樣,都是為了活下去。

唐宣宗的才華,從他繼位之後開始展現出來。

比如他繼位後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開始收拾當年武宗手下的那一批能臣,比如將李德裕外放到荊南,李德裕可是被後面史學家稱為唐中世第一等人物,直接跟姚崇和宋璟齊名的人物。

那又如何?唐宣宗上位,直接讓李德裕做了炮灰。

唐武宗以滅佛著稱,唐宣宗登基後,直接改了武宗的策略,原先被摧毀的寺廟紛紛復建起來,被用於鑄造錢幣的鐘罄、佛像,又重新回鑄成鍾罄、佛像。

晚唐的佛教政策,表面是宗教問題,實質是社會問題、經濟問題,牽涉國家大量的人口、田地規避賦稅,唐宣宗對武宗滅佛的矯枉過正,加劇了國家的財政困境。

總之,只要是唐武宗定下的國策,不管好壞,全部廢除和更改。

唐朝最出名的一場爭鬥就是牛李黨爭,以牛僧孺、李宗閔等為領袖的牛黨與李德裕、鄭覃等為領袖的李黨之間的爭鬥。

鬥爭從唐憲宗時期開始,到唐宣宗時期才結束,持續時間將近40年,唐宣宗罷免了李黨黨魁李德裕後,牛道孺、李宗閔等牛黨要員,紛紛開始被重用,李黨陡然失勢,牛黨全面復辟。

李黨屬於改革派,牛黨屬於保守派,因循苟安,碌碌無為。唐朝晚期江河日下的朝政,如果唐宣宗真的想要勵精圖治改革,就不該將李黨之人全部貶斥,唐宣宗將李德裕貶到海南,最終導致李德裕死在海南。

他一生模仿李世民,騙來了千年好名聲

唐宣宗與其說是擅長治國,不如說是擅長cosplay,cos誰呢,就是他的先祖唐太宗李世民。

唐宣宗擅長微服出行,前去體察民情,有一次在打獵的途中遇到幾個樵夫,巧樵夫們自稱是涇陽縣的老百姓,宣宗詢問百姓縣令是誰,百姓答誰誰誰,後又問這個縣令如何,百姓答這個縣令如何如何有性格,抓到強盜就算神策軍來要人都不給!

宣宗很高興,兩年後將這個縣令提拔為海州刺史。

因為神策軍當時是由宦官管轄,這個縣令敢跟神策軍叫板,自然是正中宣宗的下懷。

這樣的故事,在正史中多有記載,說明宣宗確實對體察基層官聲很有一套。然而,對於朝廷中樞官員的選拔,他卻透過禱告憲宗或抓鬮的形式來決定。相形之下,對基層官員如此注重細枝末節,就給人一種小事謹慎、大事亂來的感覺。難怪北宋史家範祖禹評價唐宣宗,說他只是有“縣令之才”罷了。言下之意,唐宣宗不具備治國之才。

但唐宣宗本人肯定不會承認這一點。

他在位期間,本人處處模仿唐太宗李世民,想把自己治下的國家打造成另一個貞觀之治。正是這些模仿之舉,使他贏得“小太宗”的美名。只有深究下去的人,才會知道世人原來被唐宣宗的自我宣傳給矇蔽了。

有人說,唐宣宗在位的文治雖然不咋地,但是武功好歹也不錯啊,比如在位期間,收回的河湟地區。

他一生模仿李世民,騙來了千年好名聲

圖片

其實河湟問題一直都是唐朝的心病,從唐武宗的時候就開始計劃要收回,但是被一些瑣事耽擱了,一直到唐宣宗時期,吐蕃發生內亂,無暇顧及河湟,河湟地區的張議潮開始起義,歸順大唐。

所以說河湟的事兒關唐宣宗啥事,他只是撿了一個大便宜而已,剛好遇到吐蕃內亂和張議潮起義,如果非要將這事兒歸到李忱的功績上,有點過分了。

唐宣宗這一朝,可以說是大唐王朝的迴光返照。

為了駕馭各個統治集團,他在宰相、宦官、翰林學士各集團內部及之間大玩平衡術、監察術,使得各集團互相牽制,最後集皇權於一身。

藩鎮軍亂此起彼伏,幽州、徐州、河東、容州、嶺南、湖南、江西等地,先後發生軍變。農民暴動也時有發生,蓬州、衡州、浙東等地都有起義發生。這些軍亂和暴動,雖然都被平定下去,但已說明全國的局勢相當糟糕。

大中十三年(859)八月,唐宣宗因服長生藥中毒駕崩。臨死前,他頒佈最後一道旨意,將夔王李滋託付給了樞密使王歸長、馬公儒,和宣徽南院使王居方,讓這三個宦官擁立其為皇帝。

但很快,擔任左神策護軍中尉的宦官王宗實,依靠手中掌握的宮廷禁軍,率軍迎接鄆王李溫,擁立其為皇帝,是為唐懿宗。之後王宗實又以偽造聖旨的罪名,將王歸長、馬公儒、王居方三人處死。

一次宦官政變,把昏淫無道的唐懿宗推上前臺。

大唐,開始走向末路。

TAG: 唐宣宗李忱李德裕唐武宗李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