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去世後,皇帝含淚寫下了一首悼亡詩,卻意外成就了一首絕世佳作……

白居易去世後,皇帝含淚寫下了一首悼亡詩,卻意外成就了一首絕世佳作……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與李白、杜甫合稱為“唐代三大詩人”,與元稹合稱為“元白”,與劉禹錫合稱為“劉白”。

《長恨歌》一詩封神,《琵琶行》千古絕響,作為名篇輩出的現實主義詩人,白居易活著的時候就已經名滿天下,他是那個時代的象徵,更是大唐王朝的驕傲,不僅百姓愛戴他,連皇帝也尊敬他。

唐武宗會昌六年八月十四日(公元846年9月8日),75歲的白居易壽終正寢,病逝於洛陽,就此宣告了一個時代的終結。

此處這裡說明一點,“會昌”雖然是唐武宗李炎的年號,但當時的皇帝是唐宣宗李忱,這是因為他剛剛登基五個月,未逾年,仍沿用前任年號。這是歷朝歷代的慣例,在此不多贅述。

唐宣宗李忱得知白居易死訊後,為大唐王朝從此失去了一個天才詩人而惋惜不已,賜諡“文”,贈尚書右僕射,給了他至高無上的死後殊榮。悲痛之餘,唐宣宗李忱又提筆寫下了字字啼血的悼亡詩《吊白居易》。

吊白居易

作者:李忱

綴玉聯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

浮雲不繫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

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

不得不說,這首《吊白居易》不僅堪稱帝王詩中的極品佳作,同時也是千古悼亡詩中的典範。

白居易去世後,皇帝含淚寫下了一首悼亡詩,卻意外成就了一首絕世佳作……

全詩語言通俗凝練,感情真摯。這首詩表現了作者對白居易仙逝的哀痛,又表現了對他詩歌的讚賞,同時突出了白居易詩作具有非同凡響的藝術成就。

詩歌的大意是:

你應該繼續做大唐的詩人,誰教你那麼突然就走了。人如浮雲,想留也留不住你,願你隨處安居,原諒我造化不夠,想喚回你的生命也是徒然,願你九天之上能夠快樂,巧妙地嵌入逝者名、字。你名聞大唐天下,你的詩篇光耀子孫,連孩童也會吟《長恨歌》,胡人也能唱《琵琶行》。你的功德和聲望行人盡知,我會常常想起你來。

首聯“綴玉聯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寫白居易文學創作時間之長、貢獻之大,併為之讚歎。“綴玉聯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詩篇一開始就對白居易的詩作推崇極高,對詩壇上這顆巨星的隕落表示了深切的惋惜之意。

白居易在詩歌創作中經歷了漫長的歲月,獻出了畢生的精力,現存白居易詩中最早一首是《賦得古原草送別》,為應考習作,作於貞元三年(787),時年十六歲,到會昌六年(846)逝世,時年七十六。

其實,據白居易《與元九書》所說,“及五六歲,便學為詩”,則他的詩歌創作活動尚不止六十年。像他這樣很小就從事詩歌創作,一生堅持不懈的詩人,在唐代及唐代以前歷史上不多見。詩中說“六十年”,滿含讚歎之意。特別是以珍珠、美玉來比喻他的詩,不僅對他幾十年的創作成績給予了充分的肯定,而且表示了由衷的讚美。

白居易去世後,皇帝含淚寫下了一首悼亡詩,卻意外成就了一首絕世佳作……

像這樣一位成績斐然的偉大詩人,忽然辭世,叫人萬分痛惜。所以下句言“誰教冥路作詩仙?”上一句平平敘起,這一句即以問句承接,其中充滿著痛惜的深情,蘊藏著豐富的含義。

一方面,表現出作者對老臣的依依不捨之情,自己剛剛即位不久,正要利用萬機之暇,來和這位敬仰已久的老詩人切磋詩藝,誰知道竟然來不及見面,就奄然去世了。

“誰教”二字,飽含著對突然逝世的驚愕,和對老臣的無限愛惜。另一方面作者也隱然以白居易的知音自命,表現出對其理解和愛護。

中間兩聯“浮雲不繫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作者從老詩人的思想性格和詩歌成就兩方面評價。其中“浮雲不繫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這一聯著重讚揚白居易不計名利、隨遇而安、樂觀豁達的思想性格。

上一句“浮雲不繫名居易”使人聯想到白居易年輕時謁見成名詩人顧況的情景,同時也使人聯想到詩人一生多次遭貶、坎坷終生的情景,他像浮雲一樣,飄然不定,但又無處不悠然自得,專心從事詩歌創作。

下一句“造化無為字樂天”接著說,造成這樣的原因是因為他認識到“無為”是自然的規律,以“樂天”為字自勉。“無為”“知足”思想,是道家思想的核心,也是李唐王朝極力提倡的思想。

白居易去世後,皇帝含淚寫下了一首悼亡詩,卻意外成就了一首絕世佳作……

尾聯“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則進一步直接表達了作者對白居易的器重、難以割捨和對白居易去世的無比悲愴之情。這是在頸聯基礎上的更進一步,“文章已滿行人耳”,白居易的詩如風一般流行,與行人形影不離:你只要出行在外,就能聽到吟誦白詩的聲音。而作者聽到吟誦之聲,就會牽動起思念白居易的感情,內心充滿無比悲傷與哀痛。

這首詩,高度概括了白居易的創作歷程,尤其用“童子解吟”和“胡兒能唱”,點出了白居易詩歌創作的風格及特點,用“已滿行人耳”來形象地表明白居易之作品的影響及被歡迎的程度。此外,詩中還流露出作者對白居易之死的惋惜和傷感,這也是其性格和重視文學家的一種具體表現。同時詩中還反映出作者對白居易文學主張的認同。

李忱能寫出這樣好的詩歌,我們不禁要問:

李忱到底是怎樣一個皇帝,竟能寫出如此篇章?

唐宣宗李忱,初名李怡,唐朝第十六位皇帝,扮豬吃老虎的殿堂級玩家,他雖然是唐憲宗第十三子,但生母只是下等侍女,本來沒有機會繼承皇位,卻靠裝瘋賣傻騙過想要大權獨攬的大宦官馬元贄,以傀儡皇帝的身份被擁立登基。

不曾想,唐宣宗剛剛即位,就卸下偽裝,搖身一變開始勵精圖治,殺伐決斷,在位期間政績斐然,開創了史稱“ 大中之治”的繁榮盛世,還被譽為“小太宗”,成為媲美李世民的唐朝頂級明君。

白居易去世後,皇帝含淚寫下了一首悼亡詩,卻意外成就了一首絕世佳作……

唐宣宗不僅政治才能出眾,同時還是個文藝青年,尤其擅長寫詩,《吊白居易》便是他最家喻戶曉的代表作。另有《百丈山》《幸華嚴寺》《重陽錫宴群臣》《題涇縣水西寺》《瀑布聯句》等名篇傳世,書法成就更是鮮有帝王能及。

《宣和書譜》贊曰:“當時法書之盛,如裴休輩尚能追步顏柳。故諸宗承襲太宗之學,皆以翰墨流傳,至宣宗復以行書稱,蓋其典刑猶在也。”

正所謂時代成就天才,唐宣宗李忱生在了詩的朝代,他便不能枉為大唐君主,必須拿起紙筆,用絕世才華引領一朝風騷。李忱,做到了。

--end--

TAG: 白居易李忱唐宣宗詩人樂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