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方言在西南官話中的現代定位

——歡迎關注赤水資訊公眾號——

赤水市所在的遵義在歷史上長期屬於四川省。

遵義府及其所轄各縣是清雍正五年(1727年)才改隸貴州的。當時的遵義府作為四川所轄的東南最邊遠的一個府。遵義地區很多方面受到川渝影響很大。上古時期的巴蜀文化與中原文化不是同一型別,種族、語言也是不相同的。公元前316年秦滅巴蜀,在四川設郡縣,修都江堰,強力推行秦陝文化。自此以後,古代巴人、蜀人的語言文化才逐漸湮滅,四川開始走上與中原地區同步發展的文化道路。歷經秦、漢、隋、唐,四川逐步發展形成文化昌盛、繁華富庶的天府之國。現代研究證明,四川的語言文化與中原基本相同的時間最遲在西漢時期。元明以來,對四川方言影響最大的事件當屬發生在清初的“湖廣填四川”。1644年,張獻忠率眾入川,建立“大西”政權,四川進入一個歷時三十年的戰亂時期,人口損失非常慘重。清廷平定戰亂後,施行一系列恢復人口和發展經濟的措施,其中包括把進入四川的一些軍隊就地轉軍為民;並規定凡願入川者將地畝給為永業,五年後才徵稅,滋生的人口,永不加賦;還把招民入川作為政績實效與官吏的升遷聯絡起來。

這樣,鄰近省份的貧苦農民紛紛入川,其中尤其以湖廣(相當於今湖北、湖南兩省)人為多。元末明初的大移民把以湖北話為代表的官話方言傳播到四川,從而形成了以湖北話為基礎的四川話;清朝前期的大移民則進一步加強了四川話在全省的主導地位,佈下了四川話的汪洋大海。

貴州省,從地域分佈上來看,它的漢語方言大致可以分為三塊:原屬湖廣行省的黔東南地區比較接近湖南話,與廣西相鄰的黔南地區和柳州、桂林等地的桂北官話更為接近,黔中、黔北、黔西北和黔西南的貴陽、遵義、畢節、興義等地的漢語方言更接近四川話。這種地理上的分佈狀態與行政區劃及相鄰語言之間的相互影響是密切相關的。

遵義方言被定性為“漢語北方方言西南官話”,依語音存在著明顯地域差異,分為遵義、綏湄、餘慶、桐梓、務川、仁懷、赤習7個小片。為了敘述方便,分別稱之為遵義方言(又稱遵義話)、綏陽方言、餘慶方言、桐梓方言、務川方言、仁懷方言和赤水方言。

—————————————END—————————————

TAG: 方言遵義四川四川話入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