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陽民間有句順口溜:昌山的雞,發坊的梨,張家灌的秀才多其驢

萊陽是膠東大縣,千百年的歲月積澱,使得當地的文化也較為發達,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兼具。既有科舉名人撰寫的詩詞歌賦,也有民間流傳的順口溜。本文就給大家介紹其中比較有趣的一則,它是這麼說的:“昌山的雞,發坊的梨,張家灌的秀才多其驢。”

昌山、發坊、張家灌,都是如今萊陽市照旺莊鎮境內的一些地名。筆者最初聽到這句順口溜,就是在當地。有一次,筆者去前發坊村參觀戰氏舊祠,聽當地一位戰姓老先生說起。只不過,發坊在古代曾叫做“隋坊”,因此,“發坊的梨”有時也說成“隋坊的梨”。

從字面上不難看出,這句順口溜說的是這幾個村莊的“特產”。昌山(分東西兩村)老輩以雞出名,發坊以梨為特產,張家灌村則是出秀才。

要說起來,張家灌的秀才多其驢這個典故,流傳更廣一些。不僅當地人知曉,外界也多有耳聞。但多數外地的朋友,並不太瞭解昌山雞和發坊梨的典故。尤其是梨,一提到萊陽梨,大家容易想到蘆兒港或者西陶漳。但實際上,發坊的梨也相當有名。這是後話,下面先從昌山雞說起。

根據萊陽地名資料記載,東西昌山村都是在元代建村,因同名的一座山而得名。說是山,其實並不大,但也別小看它,根據萊陽市志記載,西晉元康八年,朝廷復置昌陽縣,當時縣城就設在今萊陽城東南10多公里處的昌山、昌水之陽,即昌山村的南邊,到了唐代,昌陽城才遷到了現萊陽城址。

萊陽民間有句順口溜:昌山的雞,發坊的梨,張家灌的秀才多其驢

這座昌山不僅歷史底蘊深厚,同時也會民間的蓄養業提供了比較理想的地形條件。眾所周知,散養的跑山雞要比圈養的雞更好吃。而萊陽中部地形較為平坦,富水河以北的照旺莊鎮區域很少有山。因此,依山而居的昌山村養出來的雞,就在附近十里八鄉很有名氣。久而久之,就有了“昌山雞”的說法。

萊陽民間有句順口溜:昌山的雞,發坊的梨,張家灌的秀才多其驢

萊陽民間有句順口溜:昌山的雞,發坊的梨,張家灌的秀才多其驢

萊陽民間有句順口溜:昌山的雞,發坊的梨,張家灌的秀才多其驢

昌山產雞是因為靠山,而發坊產梨則是由於臨河。富水河是五龍河最大的一條支流,這條河的彎曲很多,在流到前發坊村的時候,也拐了一個大彎。河曲區域,泥沙容易沉積,而河畔的沙質土壤,又很適合梨樹種植。相傳,茌梨在明清時期引入萊陽縣之後,前發坊是首批開始種植的村莊之一。而上世紀八十年代修撰的《萊陽市地名志》對前發坊村的註釋也是:“前發坊,盛產茌梨。”

萊陽民間有句順口溜:昌山的雞,發坊的梨,張家灌的秀才多其驢

至於“張家灌的秀才多其驢”,此前不少資料都有提及,在此簡單複述。“秀才多其驢”是古人常用來形容文脈昌盛的一句話。在老萊陽縣歷史上,張家灌和果佳圈(趙姓秀才多)民間都有此說法。

根據萊陽史志資料和張氏族譜記載,張家灌張氏源自杜家泊,在明清先後出過3名進士、5名舉人和貢生、20多名秀才。代表人物有明天啟五年進士張宏德、清康熙四十八年進士張鑑、清乾隆二年進士張文焻。而清順治十八年恩貢張允齡也是萊陽曆史上的一位名人。康熙版的《萊陽縣誌》修撰人員名單中,就有他的名字。他先任昌邑縣教諭、後升任福州府長樂縣知縣,著有《濠上園別集》《廬鄉集》。

TAG: 發坊萊陽張家秀才昌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