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派人偷偷燙壞宰相衣服,發現破洞一直在,當即下令開啟國庫

從古至今,外表一直是識人的第一標準,然而,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

年華老去後,唯有品德是立身的根本,

在遼國就有這麼一位丞相,以“德”備受世人崇敬,

此人正是張儉。

皇帝派人偷偷燙壞宰相衣服,發現破洞一直在,當即下令開啟國庫

居高不傲,“明君”重用

自出生起,張儉就註定不是一個平凡的人物,他出生於官宦世家,飽讀詩書,成績斐然,於遼聖宗十四年奪得第一,一舉高中進士後。

智商上傲視群雄的他,在情商上也毫不遜色,與官員同僚之間的人際關係處理的極為妥帖,相處十分的融洽。

因此,

仕途順遂,一路從順州從事晉升到雲州幕官,也正是在這裡,他遇到了自己的伯樂——遼聖宗。

遼聖宗巡查路過雲州時,十分仰慕張儉才華的官員向其舉薦了張儉。

張儉與遼聖宗有了攀談的機會,交流間,遼聖宗對張儉的學識才能,行為禮數都十分滿意,頗得遼聖宗賞識的他,很快得到了提拔。

皇帝派人偷偷燙壞宰相衣服,發現破洞一直在,當即下令開啟國庫

遼聖宗是中國古代歷史上唯一一位廟號稱為“聖宗”的皇帝,

所謂“稱善賦薦曰聖,敬兵厚禮曰聖。”由此可見,遼聖宗在百姓眼中是難得的君主。

雖然遼聖宗與張儉得以攀談是源於官員引薦,但據《遼史》中的記載,還有一番神秘的色彩。

相聞,遼聖宗曾做過一夢,

夢中有四人伴其左右,侍奉得力,遼聖宗於是賞賜了些許美食給他們。

在他夢得迷迷糊糊間,似乎聽到其中一人名字中帶有“儉”字。

來到雲州後,在官員的引薦之下,又在此聽聞“儉”字,遼聖宗自認為如有神引,立即召見了張儉。

面見遼聖宗時,張儉毫無官員們阿諛奉承的模樣,他衣著樸素,禮數週全,得知有面聖的機會,他一股腦兒將三十餘件政事奏明聖上。

皇帝派人偷偷燙壞宰相衣服,發現破洞一直在,當即下令開啟國庫

如此專注於國政,遼聖宗不得不對其另眼相待,很快,張儉就晉升為監察御史等朝廷要職,他勤勤懇懇做事的態度,頗受好評。

皇帝燒衣,三十年衣袍可貴

遼太平十一年,遼聖宗病情加重,撒手人寰,

張儉委以託孤重任,繼續輔佐新主,耶律宗真,世稱為遼興宗。

遼興宗與其父一樣,都是十分惜才之人,對張儉一如既往地看重,唯一不同之處便是,遼聖宗喜樸實無華,而遼興宗,更喜奢華。

面對如今截然不同的新帝,張儉依舊不改本色。始終秉承著節儉的作風,

每日只食用一個菜,穿粗麻衣裳,俸祿積蓄等通通都給了貧苦之人。

因為張儉的清貧,還讓他與遼興宗之間發生了一件趣事。

皇帝派人偷偷燙壞宰相衣服,發現破洞一直在,當即下令開啟國庫

一日上朝時,張儉畢恭畢敬,極為認真地上奏著要事,然而,此時的遼興宗已經神遊四海,完全沒把張儉的彙報放在心上。

他回過神來時,眼神卻直愣愣地放在了張儉身上,眼中流露出幾分鄙夷,張儉身上穿的這件長袍已穿多時,幾乎每日上朝都只有這一件衣服。

他的穿著相較於旁側的臣子們顯得格外突出,就像是一團火焰裡放進去的一坨黑炭。

他打量幾番,又想到張儉的節儉,心裡突然生出幾分主意,心想道:

“我倒要看看你張儉究竟有多節儉樸實!”

他招招手,叫來身側的侍從,耳邊嘀咕兩句,一臉準備看戲的表情。

他趁著張儉認真稟告要事之際,讓侍從用火夾悄悄地在張儉衣服上留下個窟窿作為記號

,以便讓他瞧瞧張儉能穿多久。

皇帝派人偷偷燙壞宰相衣服,發現破洞一直在,當即下令開啟國庫

到底是遼興宗低估了張儉的持之以恆,每每看到他又穿著這件衣袍時,遼興宗都會忍不住的詢問道:

“你這衣服怎麼還沒換呢?”

他總是得到一如既往的答案:

“這是我祖傳的袍子,已經穿了有三十年了。”

一聽到這話,遼興宗便如啞巴吃黃連般說不出話來。

一件衣服怎麼可能穿三十年呢?這何嘗又不是張儉的把戲呢?

一件衣袍穿三十年不過是一句圓滑的謊言罷了。

想來,張儉就是想以此事來教導遼興宗,

身為一個君主,崇尚奢靡之風,不查民間疾苦,

心心念念地卻是臣子的衣著太過簡樸,有傷貴胄之風,卻不曾想過百姓是否衣衫襤褸,作為君主,這是十分失敗的。

張儉深受遼聖宗的恩惠,又有託孤重任在身,身為臣子,他不得不選擇用自嘲的方式勸諫新帝,告知他樸實之風的可貴。

皇帝派人偷偷燙壞宰相衣服,發現破洞一直在,當即下令開啟國庫

大開國庫,稀飯化干戈

聽完張儉的一番好意之言,遼興宗雖表面上不動聲色,但內心也已深知張儉的拳拳愛國之心。

他憐憫他的清貧,不忍其繼續破衣爛衫的生活,當即下令開啟國庫,裡面的綾羅綢緞隨他挑選。

面對如此恩賜,看著國庫中的綾羅綢緞,珠寶黃金,他已經不改本心,

僅僅挑了三匹最簡單的布料。

為人正直,心繫百姓,此後,遼興宗對張儉愈發的尊敬與信任。

張儉自身的節儉不僅讓他身心清廉,更是讓他做了一件救萬民於水火之中的大事。

皇帝派人偷偷燙壞宰相衣服,發現破洞一直在,當即下令開啟國庫

在遼興宗即位後,正準備御駕親征,按遼國的規矩,帝王御駕親征時都要先到最敬重的大臣家中吃一頓飯。

御廚先行,做好飯菜,

張儉將御廚趕走,在遼興宗到來時,親自為他做了一碗粥。

本就喜好奢華,在皇宮中吃慣大魚大肉的遼興宗面對眼前的菜粥是有些抗拒的,可又是張儉下廚所做,

不得不喝,這一喝,清粥甘甜清爽竟讓他吃得津津有味。

用膳之後,二人商討戰事,張儉先說戰爭的利弊,又以粥暗示交戰後,百姓的疾苦,心情大悅的遼興宗隨即決定不再出兵,避免了一場戰亂的發生。

張儉就這樣巧用一碗菜粥輕鬆地化解了一場禍事,救天下百姓於水火之中,不愧於遼國的宰相。

張儉的存在也在告訴世人,才識與學問才是真正的立身之本,

一心繫在社稷的他,當得起一代忠臣宰相的名氣

,不愧是兩朝元老。

皇帝派人偷偷燙壞宰相衣服,發現破洞一直在,當即下令開啟國庫

由古看今,張儉的節儉樸素值得每一個人去學習,在如今提前消費,情況不明的環境下,節儉儲蓄是每個人都值得去做的行為和習慣。

而張儉一心為國,憂國憂民的品質則值得更多的同道中人學習,百姓是國家的基石,有民才有家,有家才有國。

TAG: 張儉遼興宗遼聖宗節儉百姓